“孙答应的赤色鸳鸯肚兜,还挂在那狂徒的腰带上呢”

面对行将就木的老皇帝,甄嬛毫不遮掩地说出了“嫔妃和侍卫私通”这种丑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宫寂寞的妃子,命如草芥的宫女,为情所困的侍卫,夜晚的紫禁城总是充满很多秘密。

作为宫墙内,最神秘的群体,影视剧“带刀侍卫”总是能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男子之身,却可以出入宫禁!嘴上自称奴才,实际却有着不低的品级!

清朝侍卫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传说中的御前带刀侍卫是否真的“五步杀一人,百里不留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清代侍卫制度

在清宫戏中,侍卫是不可或缺的身影。

单恋女主,深情不已的“男二”往往是个“侍卫”。

编剧为何如此青睐这一群体?

是无人可写,还是清代的侍卫果真与众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代的侍卫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太祖努尔哈赤时期。

努尔哈赤出于安保和巩固皇权的目的,抽调军中士兵成为自己的内侍。

1644年,顺治帝入关以后,侍卫制度作为国家一项基本制度被确定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完整的侍卫制度包括:选拔、定职、授衔、晋升等流程。

侍卫处作为常设机构,就是用来专门处理与侍卫有关之事的。

跟很多人的印象相反,清代侍卫的人数实际上并不多。

按照文献的记载和学者们的统计,紫禁城在编侍卫名额在570人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庞大的宫女与太监群体相比,这一数量并不算多。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侍卫身为健全男子,数量不宜太多。

另一方面则是,侍卫的选拔标准极为严苛。

要想成为侍卫,首先就需要一个好出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出身指的是:满军旗上三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和蒙古精锐。

清代前期,这样一条标准几乎是卡死了汉臣子弟成为侍卫的可能。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科举历来是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满清王朝也不例外。

科举又分为:文试和武试。

武进士出身的汉人,是可以破格成为侍卫的。

只不过,汉人即使成为侍卫,起点也不会太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跟第二条选拔标准有关了。

按照规定,570人的名额由上三旗和蒙古平分。

僧多粥少的局面下,家世背景、个人才干都成为了评判的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家大族的嫡系子弟成为侍卫的可能性,要远高于其他家族的子弟。

乾隆朝的两位著名的御前侍卫富察·傅恒和多拉尔·海兰察都属于这一类。

富察·傅恒,满洲镶黄旗出身,父亲是察哈尔总管,姐姐是孝贤纯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拉尔·海兰察,满洲镶黄旗出身,年少成名,十几岁便上了战场。

在巴雅尔和阿睦尔撒纳反叛中,奋力追击,生擒巴雅尔,被赐号“额尔克巴图鲁”。

富察和索伦两位侍卫,在平定金川、缅甸;保卫台湾,后藏等地立下了赫赫战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富察和索伦的家族里,同辈的子侄也有不少。

但是,富恒和海兰察无疑是其中最优秀的两个。

由此可见,清代侍卫选拔的标准的确堪称严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御前带刀侍卫

勋贵子弟和武进士们经过层层筛选成为侍卫以后,便在侍卫处记上了名字。

此时的侍卫们已经不再是“白身”,他们会被授予相应的品阶。

清代的文职武官一共分为9阶,侍卫的品阶也随这一官阶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侍卫的起点比一般朝臣要高出许多。

就连最低等级的蓝领侍卫,也有正6品的官阶。

头等侍卫的官阶,直接就是正3品。

与相应的品阶对应,各级侍卫的服饰和花翎也有所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最为特殊的就是“花翎”。

在现代汉语词汇中,“顶戴花翎”就等同于“官位”。

然而,事实上在清朝前期的时候,“花翎”在文武百官的头上并不常见。

侍卫则按照品阶,分别佩戴单眼花翎和蓝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乾隆朝以后,花翎逐渐普及,但双眼和三眼花翎依旧是至高的地位。

乾隆之后,被清廷赐予三眼花翎的不过7人,双眼的也才20人。

李鸿章和徐桐能以汉臣身份头戴三眼花翎已经是无上的荣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花翎,皇帝有时候还会赐给立功的侍卫“黄马褂”作为奖赏。

明黄色在清代是极为尊贵的颜色,只有皇帝、皇后、太子和太后等人可以使用。

能得到一件“黄马褂”是无数武将一辈子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人佩剑,武士带刀,清代的侍卫在值守的时候,除了要求统一的着装,还要随身带刀。

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侍卫们人手一把刀。

平时巡逻的时候,就把他们挂在腰间,总之刀不离身,刀在人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满人总说他们是在马背上打下的天下,所以满人对于刀、箭的认知和汉人不太一样。

相比于刀,汉人显然更喜欢剑。

从春秋一直到魏晋隋唐,剑的地位始终是高于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传说中的轩辕、湛卢、赤霄、泰阿、七星、莫邪、干将、鱼肠、纯钧、承影

考古发掘出的越王勾践剑以及铸剑重镇龙泉都广负盛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汉人与胡人文化的融合间接导致了刀文化的演变。

不过,此时的刀曲度并不大,例如唐代的仪刀和横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代以后,弯刀逐渐流行。

明代锦衣卫所使用的绣春刀在曲度上就比唐代的横刀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时期刀文化依旧盛行,并且依旧以“弯刀”作为主要形制。

不同品阶之间的,所配刀剑的豪华程度也不尽相同。

侍卫们身兼护卫宫禁之责,作为武器的佩刀还是以实用性为主。

至于皇帝和后妃们使用的佩刀,往往装饰精美,豪华异常,主要是以赏玩儿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刀剑作为冷兵器杀伤力无疑是有的,不过这杀伤力却因人而异。

富恒和海兰察五步杀一人绝对没有问题,但也不是所有的侍卫都是富恒和海兰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清代侍卫逸事

旗人子弟一旦成为侍卫后,就要根据侍卫处的排班和安排,固定或者轮流值守某处宫禁。

值守期间,他们的衣食住行都要在皇宫大内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视剧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桥段。

某位后妃想要陷害她人,便会提前打点好自己宫内的太监和周边巡逻的侍卫。

事成无人在意,若是事发,这些值守的侍卫轻则杖责,重则处死。

历史真的如此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事实上,清朝的侍卫的后妃的活动范围基本是隔离的。

以一张图为例,紫禁城是对称式南北分布的建筑。

乾清门以北是后宫所在的地方,乾清门以南的地方即是前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规矩,后妃们不允许出现在乾清门以南,朝臣、外戚等男人无诏不得进入乾清门以南。

作为前朝和后宫交界地带的乾清门区域,白天的时候由侍卫负责值守。

乾清门又连接着隆福、景和、日经、月华等四门。

理论上,这些门是通往后宫的,侍卫们同样不能进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夜间,这些地方都会落锁,后宫内部的安保工作就交给了各宫太监去完成。

当然,也有一部分侍卫会被皇帝待在身边。

但这些都是极为少数的例子,这些侍卫本身也深得皇帝的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影视剧中嫔妃动辄收买侍卫的做法实际上并不真实。

由于侍卫高贵的出身,除非是为了帮助自己同族的妃子。

一般没必要将自己陷入后宫的争斗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人非草木,岂能无情。

侍卫虽然不能和后妃之间产生瓜葛,但是和一些宫女私下来往也是有的。

越到清朝后期,这样的情况就越是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就和一名侍卫私通,还生下了孩子。

只不过,彼时的清王朝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已经国将不国。

内廷秩序崩坏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尾:

清代的侍卫制度是封建王朝内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有着严格的章程和用人考核标准。

清宫戏对于侍卫这一群体的描述往往带有夸张的成分,因而不一定真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上的侍卫跟影视剧中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

《如懿传》中的侍卫凌云彻,放在现实中可能根本就够不上选拔的门槛。

所以,大家看剧的时候,看个乐呵就行,完全没必要当真。

参考信源

澎湃新闻:皇帝的贴身侍卫一般都武功高强,皇帝如何确保不被侍卫所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封面新闻:清朝的侍卫有哪些?清朝为何要制定汉侍卫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游新闻:文史丨从羽林军到大内侍卫,古代到底什么人才能当皇帝的“保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