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让更多“晏字号”名优特产走向全国市场

9月6日至8日,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在西宁市唐道637商业街举办以“河清海晏·绿色甄选”为主题的2024年海晏县金银滩羔羊美食荟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推介会,这是海晏县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的又一重要行动,对于提升海晏农畜产品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建立更顺畅的输出渠道,促进农牧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本次推介会为期3天,包括产品展示、主题推介、商品促销、投资洽谈、文艺汇演、文旅宣传等活动,共设置40个产品展区、6家美食摊位,邀请27家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和文创产品企业,展示推介海晏牦牛藏羊肉、各色风味牦牛肉干、牦牛奶乳制品、洋芋粉条、菜籽油、青稞面、青稞酒等140余种、25000余件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以及唐卡、藏香、香囊等35种、1000余件特色文创产品。

地处青海湖北岸的海晏县属环湖地区,作为一个以牧业为主、兼营小块农业的县,这里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目前存栏各类牲畜达83.2万头只,整个县域可以说是一个生态“大牧场”。

凭借良好的区位条件,海晏县紧紧围绕“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统筹推进饲草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循环发展模式、改造屠宰加工方式、强化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提升活畜交易集中化平台化、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强化良种繁育体系等生态畜牧业“九个一”全产业链发展,确保生态畜牧业高效运行。

标准化养殖,让规模和效益翻倍

初秋的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甘子河乡,一望无际的达玉草原牧草肥美,这里是环湖藏羊的主要养殖地。

走进甘子河乡热水村专业合作社,一只只藏羊在饲养员和技术员的精心照料下悠闲地进食,耳畔不时传来“咩咩”的叫声。“这些是环湖藏羊养殖核心群牧户自愿送来‘托管代养’的羊,合作社与每家每户签订‘托管代养’协议,托管后,饲养产生的经济收益会发放给他们。”合作社负责人玛乃尖木措说。

海晏县可利用草场为27万公顷,目前环湖藏羊存栏量65万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40%,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依托山东援建规模化养殖场和当地藏羊繁育养殖技术优势,哈勒景乡通过对土地、人力、技术、设备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集约利用,打造村级“千只羔羊”基地,形成各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以及乡域内饲草料加工、生产、销售和羔羊收购、繁育、出售为一体的产业链。以“集中收购+高效养殖+统一出售+收益共享”的新模式,真正实现了农牧户群众个人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同步壮大,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配套工程加持,让发展基础更坚实

走进位于海晏县的青海夏华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牛羊屠宰车间可以看到,一头头宰杀好的牦牛挂在现代化的吊宰线上,陆续进入排酸库。

为全力推动畜牧业集群化发展,在海北州农牧业“九个一”配套工程加持下,海晏县着力建设十万头藏羊养殖基地、万头牦牛生态养殖基地、万只羔羊生产基地、千头奶牛生态养殖基地和千头肉牛生态散养基地。

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让海晏县农牧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产品质量明显提升、输出能力明显增强、品牌强农明显提高、综合效益明显增加。

精准定位,让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

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输出”是关键和目的。

海晏县主动融入青海产业“四地”建设,按照“一城五业、全域生态”战略部署,围绕藏羊、牦牛、青稞、油菜、饲草等五大特色优势产业,瞄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目标,积极培育农畜产品流通主体,助力农畜产品持续输出。

今年以来,海晏县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机制,依托山东援建平台,拓展消费帮扶渠道,精心组织县上企业参加对外宣传推介4次,在山东临沂市开设特色农畜产品专卖店2家,帮助清湖源、山海情、尝蒙香、小羊快跑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拓宽销售渠道、丰富产品体系,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

目前,海晏县青稞、油菜、手撕牦牛肉等9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产品认证,实现了“三品一标”农产品申报零突破。夏华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成为首批入选海北州“祁连山下好牧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夏华小牦牛、库库诺尔、清湖源等3家企业入选百佳优品,5家企业29种产品入选“祁连山下好牧场”优品库。

与此同时,借助“青海高原兴农足球超级联赛”等活动,海晏县积极发布县域美食图谱、推荐乡村休闲旅游精品路线,多措并举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着力培育休闲农牧业、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坚持走绿色发展、绿色兴业、绿色富民之路,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2023年,通过“五进”活动,海晏农畜产品实现交易额1325万元,“海晏优品”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展,供销关系进一步稳固。

(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