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发表在

《相遇——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案例展》

东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第102至113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2019

从流域·邂逅走向

APRIL

社区公共艺术实践

ART

作者:金江波、张承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从滨河空间的规划改造

到“流域邂逅”主题

“流域·邂逅——静安彭越浦·社区重塑滨水公共艺术现场”是2019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静安区实践案例展,主题“流域·邂逅”是对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题的延展和诠释,主展立足于上海市“一江一河”公共空间开发战略,以“相遇”为题聚焦“滨水空间为人类带来美好生活”,“流域”是对“滨水空间为人类带来美好生活”的区域性想象,是对彭越浦滨河空间整体规划改造以来的一次阶段性展示,“邂逅”是“相遇”的深层次参与,寓指大家将在静安彭越浦河的景观区域里,在公共艺术中不期而遇,通过艺术作品与滨河空间互动互融。

彭越浦是苏州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属上海市水利分片蕰南片,河道为南北走向,南端通苏州河,北端与东茭泾首尾相接,通过东茭泾与蕰藻浜相接,静安区内河道长约6.2km。随着上海市开展中小河道整治工作以来,彭越浦水质和两岸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彭越浦(灵石路—汶水路)段两岸原为白遗桥村唐家桥生产队,区域城市化后有31家租赁企业在地块内生产经营。2017年,静安区根据上海市整体规划要求编制了彭越浦河道整治的工程性方案,结合“五违四必”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要求,对彭越浦(汶水路—灵石路)两岸环境进行大规模集中治理,对十米退界内的违法建筑进行了全面拆除,租赁企业全部清退完毕,拆除违章建筑51620平方米,确保了河道的全面贯通;通过布设生态廊道、泵站改造等工程项目消减沿河泵站对河道放江的污染影响;通过改建防汛墙、改造沿岸绿化、布设曝气装置、铺设生态浮床等治理手段进一步改善河道水质和环境面貌,并将沿河10米清理范围交由静安区绿化中心实施景观滨水绿带。

2018年夏滨河景观样板绿带建成开放(图一),通过游径、绿化、便民设施等要素建设,打造了河道两岸连续贯通的城市亲水漫步空间和城市活力节点,具有示范意义。滨河空间开放后,周边社区居民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这片公共区域中来,形成了生活、休闲、运动为一体的功能性元素,作为近年来静安区具有代表性的滨河空间改造和规划治理成果,我们的策展目的地便选址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一 彭越浦河改造后的现况

二、从公共艺术介入到社区美育滋养

公共艺术作用于城市的增量发展是近年来城市化转型发展的急速需求与必然现象。如何形成有成效、有质量的城市品质公共空间,公共艺术的介入无疑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而“地方重塑”就是公共艺术的核心要义。基于它的实践内涵,公共艺术则呈现出更加接近并参与公众生活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地方重塑”就是公共艺术介入的基本方法,放到我们的策展里,彰显的就是“社区重塑”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地方重塑”就是公共艺术介入的基本方法,我们的策展,彰显的就是其价值意义。

彭越浦河景观区域正是坐落在彭浦镇的基层社区里,社区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是城镇的细胞,也是社会公众美育的现实起点。尝试完善社会功能,关心社区居民精神生活和对文化艺术的需要,凝聚和温暖人心,构建价值认同和再生,推动美育进社区,形成有温度的活态公共空间,进而提升城市人文生活品质,是我们策展的目的。综合以上愿景,我们的策展方向旨在提升彭越浦社区群众的美育和公众参与度,通过社区重塑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艺术的社会性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二 彭越浦滨河改造现状及展场区域设定

① 汶水路-永和路段东岸——参与式艺术、现场表演区域

② 汶水路-永和路段西岸——公共艺术·美术馆展示计划

③ 灵石路-广中西路东岸——彭浦美丽街区围墙彩绘展示

④ 汶水路-灵石路段全段——沿线景观装置活动展示区域

三、展线划分与五大板块交叉实现

在展线的划分上(图二),我们把整个展场确定在汶水路至灵石路全段,通过具体的展项把区域空间、创作空间和展示空间充分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机协调的展示路径,以公共艺术落地、在地绘本创作、影像艺术表演以及社区居民参与式艺术实践为实现方式,进一步把展项具体划分为五个板块,分别是:先公共,后艺术;驻地艺术工坊及展示;彭浦,社区微更新;社区重塑与居民参与;艺术,无所不在。

先公共,后艺术板块中,我们所强调的不仅仅是将艺术品放置在社区公共空间,更是将艺术(美育)的种子植根在彭越浦(灵石路—汶水路)滨河空间里,重视一同参与的过程,要由社区居民与艺术家共同定义作品,因而设置了“彭越浦·故事绘本插画创作出版展示计划”,绘本和插画有着叙述内在思维的传播性本质。三位绘本艺术家诸葛钧、李萌、九更先后来到现场,通过他们的体验与感悟,分别创作了绘本《梦》(图三)、《一》和《世界上唯一的你》。绘本向生活在此地的人们展示和述说着生命百态,世间万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三 绘本《梦》

驻地艺术工坊及展示是我们团队在介入城市现场和公共艺术创作时长期所坚持和关注的,植根于现场的发声和创作是直面问题的最好方法。通过引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校资源,开展校际合作,同时邀请青年艺术家根植于彭越浦,以参与式观察来挖掘区域独特的文化与生机,最终创作出十二组公共艺术作品(图四、五、六)。这些作品分别为三所专业艺术高校(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的年轻艺术家创作。作品紧扣滨水空间中的“社区重塑”,表达形式多元丰富,在公共景观装置、地景绘画、声音交互装置等形式沿河展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四 公共艺术作品《留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五 公共艺术作品《涟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六 公共艺术作品《域见·蒙德里安》

彭浦,社区微更新是策展团队承担的两条“美丽街区”的设计实施项目,两条路分别是彭越浦路(广中西路——灵石路)和彭越浦路(灵石路——汶水路)。我们的设计定位是沿河街道的综合整治以及总体环境的提升,围绕彭浦镇的核心及周边区域,从城市空间导视与公益宣传、滨水空间艺术营造等方面选取六个子更新项目,其中,对彭越浦路(广中西路 -- 灵石路)围墙改建和彩绘设计,出乎意料地成为了今天静安区的网红打卡地,沿河道503米的主题创作彩绘墙在国内也是少见的。彩绘的墙体是彭浦镇工业厂房遗存的一段,墙体外围破损脱落严重,为了加固和美化墙体,我们设计了一幅题为《海上浮生记》的墙体彩绘(图七),勾勒出生活在海上的居民生活百态,既与彭浦亲水步道景观充分融合,又表达了在地居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寓意。全图以“水”为基础元素(浪、游鱼)贯穿全篇,契合海上流域的主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七 墙体彩绘《海上浮生记》

在社区重塑与居民参与板块中,透过艺术能量浸润彭越浦社区,共同激荡出具有在地生态意识、人文思维、环境关照的艺术创作是我们的策展初衷。如何让社区居民融入在地环境,感受滨水现场,共同发声,是我们持续关注和探讨的。策展上,我们尝试不断调整创作者和参与者的节奏与姿态,希望从总结中发展出不同形态的社区实践,构建新的社区文化艺术平台。儿童美育参与计划(图八、九)开启了社区孩子的美学教育。通过美育滋养课程,以多媒体互动、DIY动手创作、游戏体验等方式,启发孩子对艺术的认识与兴趣。而美育进社区——大家美育分享计划的设置,是让艺坛大家、名家美育走进社区,关心社区居民精神生活和对文化艺术的需要。我们想做的不仅仅是将艺术品放置在社区公共空间,而是将艺术的种子“种植”在彭越浦(汶水路——广中西路)滨河空间里,社区居民与艺术家们一同参与,共同定义作品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八 儿童美育参与计划现场

艺术,无所不在是通过结合科技、肢体展演、自然环境,呈现公共艺术多元的面貌,带动彭越浦社区居民对美育的认知与想象。新媒体艺术秀《形》(图十)是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数码艺术系和上海戏剧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联合媒体艺术课程上呈现的,课程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将媒体艺术课程转化为艺术展演表现,以及如何将它搬进社区。通过演出搭建一次美妙的相遇——滨水空间与公众群体的邂逅,年轻一代与年长一代的邂逅,城市老旧空间与公共艺术的邂逅。用新媒体技术拓展了舞台表演的原有形式,结合了AR&VR、数字体感侦测、实体装置体验、游戏及影像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吸引社区居民从家中走入滨水空间,让大家充分体验新媒体时代下的艺术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九 展览开幕式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十 媒体艺术展演《形》

一、完善公共艺术的介入与重塑

到一次极有价值的尝试

在“流域·邂逅”的推进过程中,“地方重塑”作为公共艺术的核心价值始终贯穿我们的策展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与众多的社区机构和个人合作。我们希望共同探讨滨水社区中的公共空间、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可能性,尝试着合作创建一个“重塑化社区”,进一步建立公共艺术与社区之间的信任和更持久的共存模式。

完善公共艺术的介入与重塑,需要在一个地方,建立长久而活性的“地方重塑”机制,不仅是对地方文脉或习性的深层改良,也是确保实现“使用者自觉”的有效途径。在公共空间中倡导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精神与态度以及互动、参与的理念,更多地思考内在的人文关怀,包括地域生态的优化、生活品质的改善、人的幸福指数提升、和谐的人际关系等诸方面指标,是检验公共艺术多元的评价体系的样本。

从这个意义说,“流域·邂逅——静安彭越浦·社区重塑公共艺术现场”是一次极有价值的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流域·邂逅走向社区公共艺术实践

主办单位: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静安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静安区彭浦镇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静安区绿化管理中心、静安区河道水政管理所、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

策展团队: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策 展 人:金江波(总策展人)、张承龙(执行策展人)

策展助理:章畅、倪垠佳、谭然、沈俊杰

展览执行:秦婕妤、蔡栋丞、张轶然、胡亦轩、李婕卉

地址信息:彭越浦路(汶水路——广中西路)滨河空间

展览时间:2019年11月2日–2019年12月27日

责任编辑:逄继青

推文排版: 吴冰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