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军马鹿“现地自活”系列第二弹来袭,上期文章《陆军马鹿“现地自活”宝典,纯天然绿色代用食品,味道咋样?》介绍了日军战地代用食品,感觉太素了,不是饿得前胸贴后背,看着是真没食欲,估计太平洋前线的鬼子们也有同感,所以有条件还是整点荤腥调剂一下。正所谓靠水吃水,困守海岛的日军要捕鱼捞虾还是有条件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日军“摸鱼”的事儿。在阅读今日文章前,请各位先给本号加个星标,以免错过精彩更新内容!感谢!
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前线部队依赖漫长的海运线获得补给。然而,随着美军的步步跃进和潜艇部队的活跃,日军的海上交通线时断时续,极不稳定,甚至干脆断绝。受运力限制,日军只能优先保证武器弹药和基本主食的供给,当时可没有冷链生鲜物流,所以新鲜肉食只能由前线部队自行解决。日军占领的热带海岛多数还处在未开发状态,更不存在家禽牲畜的养殖产业,所以猪肉、牛肉之类的常见肉类获取困难。不过,日本人毕竟是海岛民族,天生喜食鱼虾蟹贝,所以太平洋丰富的水产品就成为日军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前线的日军部队纷纷搞起捕鱼副业,以改善日常伙食。陆军粮秣本厂特意编辑了《简易渔猎法》的小册子,为战地捕捞提供参考。
■在太平洋战争时期,捕鱼捞虾是前线日军战地日常之一,左图为新几内亚地区捕到大鱼的日军,右图是日本货船的船员用钓线捕获一条金枪鱼。
自造渔具讨生活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将士兵一切个人用度压缩到底的日本军部自然不会给士兵提前备好渔网、鱼竿之类的捕捞工具,所有这些用具都需要士兵自行制作,在陆军发布的《简易渔猎法》里就介绍了如何制作渔具的方法。
■驻守新几内亚霍兰迪亚的日军部队利用当地土著的独木舟出海捕鱼。
首先是重要的鱼钩,如果没有现成的鱼钩,可以用鱼骨、兽骨、贝壳或者缝衣针之类的材料,经过打磨、弯曲作为替代。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可以将竹片削成两头尖的针状充作鱼钩,不过要按照当地鱼类的口部大小修正竹针形体,太小卡不住鱼嘴,太大饵料容易脱落。
■利用木头、骨头等材料制作的简易鱼钩。
除了钓竿这类渔具之外,自制鱼叉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手头没有合适的工具,可以先准备6~7根一头削尖的短木,将其置于干燥阴凉处风干7~10天,使其脱水,在进行打磨抛光。随后准备一根较长的木棍,用两道粗绳将短木绑紧在木棍一端,尖头朝前,这样一柄六角叉样式的简易鱼叉就制作完毕了。
■利用削尖的树枝制作的简易鱼叉。
因地制宜抓活鱼
在不同的地形,采用的捕鱼方法也不同,例如在流速较快的河口或者近海水域,垂钓就很没有效率,因此采用延绳钓法是最合适不过了。首先,在流速较快的水域布设相互交织的网绳,然后在网上挂上系有饵料的鱼钩,以吸引那些底栖鱼类。为了提醒士兵哪个位置有鱼上钩,还会在鱼钩上连接浮标。这种方法相当有效率,往往可以捕获到肥美的石斑鱼、石首鱼之类的底栖鱼类。
■即使利用土法捕鱼,日军也有机会捕获石斑鱼一类的高档海鲜。
在海岸地带,高潮和低潮的落差很大,而在退潮时海滩就会留下深浅不一的水坑,有些小鱼小虾会被困在坑内,利用这一点可以采用一种十分方便的捕鱼方法。在日本古代就有一种叫做石干见的捕鱼陷阱,人们在低潮时在海滩上用石头垒砌成一圈围墙,中间挖深,类似水池的构造。在涨潮时会将石围淹没,当再次退潮时就会有鱼虾蟹之类的鱼获留在石围中间,便于捕获。
■驻新几内亚海岸的日军部队在海滩撒网捕鱼。
如果日军部队没有那么多精力建造石围,也可以将渔网和防波堤结合在一起,在退潮时也会有有鱼虾被缠在渔网上,即便没有获得满意的收获,这些小鱼小虾也会成为天然的饵料,在下次涨潮时吸引更多的鱼类前来自投罗网,增加丰收的几率。
■日军兴高采烈地收网,期待着网底丰富的鱼获。
投鱼所好巧下网
不同于现在用各种粮食(玉米、小麦)或者动物肉制做的鱼饵,日军自制的鱼饵大部分都是就地取材,例如各种鱼的内脏、昆虫、小鱼等等。有时,日军还会剖开鱼的胃部,观察里面的食物残渣,以了解鱼类的食性,便于投放目标鱼类嗜好的饵料,诱使鱼类上钩。
■日军士兵在捕捉渔网内的大小鱼类,今晚可以品尝久违的生鱼片了。
此外,掌握鱼类的活动规律,正确选择捕鱼地点也是捕捞成功的关键。在内陆河流水域,水流较缓且水深较大的区域都有大批鱼类聚集。在烈日当空之时,树荫下的水域也容易聚集鱼群。在海岸附近,夜间鱼类活动相比昼间更加频繁,而且有味道鲜美的深海鱼类,比如带鱼出没,这时候下网捕捉往往收获满满。在河海交汇处有类似红树林的滩涂,在夜间可以用灯光吸引大批鱼群。岛屿沿岸向内陆深入的海湾也是各类海洋生物的栖息地,是很好的渔场选择。
■一名日军炊事兵在处理捕捞的海鱼,这下可以加菜了。
懒人捕法有鱼吃
无论撒网还是垂钓,都需要在捕鱼地点蹲守,如果不愿意花费时间等候,或者需要从事其他任务而分身乏术,那么还有一种懒人捕法,就是制作鱼笼陷阱,其思路与之前提到的石围陷阱相似,只不过是轻便机动型的。鱼笼的制作材料也是因地制宜,竹子、葛叶、椰子叶皆可,大致编成锥形圆筒的形状,将诱饵混着泥沙放入鱼笼底部。设置陷阱的地点最好选在水流湍急的河流窄处,先在两岸选择作为系留物的石头或树木,系上一条横跨两岸的绳索,将鱼笼固定在绳索上,使其没入,笼口朝向上流,就可以放心离开了。鱼类会随水流被冲入笼中,却游不出来,只能等待捕鱼者瓮中捉鳖了。通常在早上设下鱼笼,傍晚收回,运气不差都会有所收获。
■在东南亚地区很流行的竹制鱼笼,日军战地制作的鱼笼与之类似。
这种陷阱也可以设在浅海,用于捕获生活在水底的海洋生物。此时,使用方法会有所变化,要将装有饵料的陷阱系好浮标后沉入海底,往往可以吸引到章鱼、多宝鱼等底栖类海洋生物,尤其是章鱼,最喜欢钻进这种密闭空间躲避天敌,往往一个下午就能收获满满。
■在海底布设鱼笼陷阱,可以捕获鲜美的章鱼。
结语
从陆军粮秣厂编写此类“战地自活”指南手册不难看出,日本军方为了让士兵们成为走哪吃哪的野外生存专家可谓煞费苦心,但其终极目的并不是让士兵们在恶劣的战场上生存下去,而是保留一口气作为“天皇的士兵”光荣地战死!相比挺着刺刀向着美军发起“万岁冲锋”,饿死在丛林之中实在有损“武士之风”,在日本军阀眼中也是毫无价值的。不过,平心而论,日军总结的野外捕鱼技巧还是很有实用价值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可以参考哦。
作者有话说:每每碰到日军野外生存的话题,小编总会想到那位“最后の日本兵”,在菲律宾卢邦岛打了三十年游击战的小野田宽郎,他算得上是顶尖的野外生存专家。推荐各位观看2021年的战争影片《小野田的丛林万夜》,片中除了表现了他的丛林生活外,他面对外界劝降的独特解读也颇令人印象深刻。推文又荐片,小编是不是很贴心,应该值得您给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