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让晏庭银倍感开心的是,他通过安装防雹网而种植的红心猕猴桃,目前已渐次进入了采收的极佳时节。

然而,作为百车河社区沙坡九组猕猴桃种植大户的他,正采取网络平台等线上、线下销售方式,将一年一度的猕猴桃硕果,寄送到消费者手中。

“每年的这个时节,都是我们卖猕猴桃的关键期。”

“发展农业产业,我们的收获就靠这段时间了。”

“近段时间以来,我们都比较忙,不过虽然辛苦点,但因为有了不错的收入,心里总是甜蜜的。”

9月5日,在水城区蟠龙镇百车河社区沙坡九组的一片猕猴桃种植基地内,晏庭银正查看着果实的生长情况。

伴随着阳光的照射以及清风的吹拂,这里已然成为一个甜香味十足的农庄乐园。

“你看!这些果实要不了几天都可以采摘了,我们干农业的,就是要严格按照果子的成熟程度来确定采摘时间,如果把握不住‘火候’,就会影响猕猴桃果的品质。”晏庭银说。

事实上,早在2013年,在深圳一家“五金厂”打工已10年有余的晏庭银,就怀揣着“创业”之梦返乡,并结束了自己的打工生涯。

“我刚回来那几年,一心想着如何将土地‘盘活’起来,发展农业产业。”晏庭银说,在他正为发展什么产业而“发愁”的时候,政府就提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路。

2015年,晏庭银借助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契机,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种植猕猴桃的“队伍”。

他说:“起初,我们对猕猴桃的了解不多,但觉得这是新鲜‘玩意儿’,发展好了应该会有不错的市场。”

发展种植业,土地是根本。接下来,因多年前自家的土地被大水冲毁,没有可用土地的晏庭银,决定采取“流转土地”的方式进行种植。

他认为:“既然返乡了,发展农业产业,有土地种、没有土地流转土地也要种,这是我当时的决心。”

于是,晏庭银按照500元/亩的流转费标准,向当地村民流转了6亩土地,并于2015年年底完成了猕猴桃种植。

2017年,不安于现状的晏庭银又流转了4亩土地,将自己的猕猴桃产业面积扩增至10亩。

“在我发展猕猴桃种植的过程中,政府的宣传给了我底气。”晏庭银说,经过多年的精心管护后,他的猕猴桃长势喜人,收入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与此同时,见状的寨邻也纷纷效仿,并多次到晏庭银的猕猴桃基地内去学习、取经。晏庭银也不厌其烦地将自己的种植经验传授给他们。

“一个人发展得好不算好,我心里想到的是大家都要好才算好!”晏庭银说,当寨邻们向他请教猕猴桃种植技术时,他都毫不保留。

渐渐地,晏庭银成为了乡亲们口中的“晏师傅”。

谈及多年来种植猕猴桃的感受,晏庭银总结道:“发展猕猴桃产业,除了天然的气候、土壤等资源优势之外,投入和管护才是关键,没有投入就没有收入,没有管护就不会有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晏庭银还说,种植猕猴桃,就是要在套袋、剪枝、施肥、浇水、授粉等环节上,下足“真功夫”,要严格按照季节特点、时间特点等,提前开展好病虫害防治以及冬季清园等工作,才能最终迎来丰收。

在晏庭银的示范带领下,目前当地已有50余户农户成为了他的忠实“粉丝”,他们都在猕猴桃种植产业中“尝到了甜头”。

“这50来户农户中,最少的每年可以增收3万元左右,多的有达到13万余元的收入。”说这话时,晏庭银一脸幸福。

说起种植猕猴桃的另一“秘诀”,晏庭银介绍道:“保住了花就是保住了果,这里面的学问很深,我也在不断学习、研究、实践和总结。”

近年来,蟠龙镇立足当地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坚持把培育壮大猕猴桃产业作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全镇猕猴桃种植面积3535亩,涉及户数883户,涉及人数3203人。

尤其在春季管护期间,蟠龙镇积极邀请专家,用好乡土人才,为辖区内种植猕猴桃产业8个村(社区),通过现场培训、田间指导、录制技术小视频等多种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并且邀请国家级猕猴桃专家和区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开展猕猴桃种植技术培训,切实提升技术员和种植大户的业务技能,解决了广大种植户在猕猴桃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果农抢早行动,保季节、抓质量,为蟠龙镇猕猴桃优质高产打下基础。

“仅百车河社区,就种植猕猴桃446亩,涉及农户约217户。当前百车河农业产业提质增效项目落地建成,并新增猕猴桃防冰雹网258.9亩,此举加大了猕猴桃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风险能力。”百车河社区主任李先建说。

另据悉,水城还从冷链配送、精深加工等方面入手,打造了年加工万吨猕猴桃精深加工中心和贵州较先进的分级包装生产线,让猕猴桃产业得以有力有序地朝高质量发展方向持续迈进。

放眼整个水城的红心猕猴桃种植产业,目前已覆盖农户3.73万户14.22万人。2023年共采收猕猴桃鲜果 5万吨,产值10亿元。2024年预计可采收猕猴桃鲜果 5.5万吨,实现产值11亿元。(水城区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