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在《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许多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能够康复,并且过上高质量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官网)

那么问题来了——

到底有多少人能从精神疾病中康复?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南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项大型研究,他们调查比较了25000多名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数据。

其中符合研究标准的有23491人,里面包含了抑郁、自杀意念、广泛性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和物质使用障碍等精神疾病患者,年龄都在15岁以上。

结果发现,在曾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中,大约67%的人症状得到恢复,而且他们康复后的最佳幸福感(OWB)比率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糟。

这里多说两句,OWB是指从精神疾病中完全恢复,心理健康达到高水平,而功能残疾处于低水平。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研究成果:

●与没有精神病史的参与者(24.1%)相比,9.8%有终生精神病史的参与者符合OWB标准。

●有物质使用障碍史(10.2%)和抑郁史(7.1%)的成人最可能达到OWB标准。

●焦虑(5.7%)、有自杀意念(5.0%)、双相I型(3.3%)和双相II型(3.2%)的患者达到OWB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与终生患有多种疾病的患者相比,仅患有一种疾病的患者OWB的几率增加了4.2倍。

这说明什么?即使从精神疾病中康复过来有难度,但也并非完全没可能。

所以,不管作为患者还是家属,我们都不要轻言放弃~

家属怎么做,能帮患者更快康复?

想实现“好得快”这个小目标,作为家属,你不仅要多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安排好患者的饮食起居,监督他们按医嘱吃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与他们相处,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与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照顾精神疾病患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疾病急性发作期,你的沟通方式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被羞辱或者不被理解,最终把他们推向“深渊”。

这里给你分享一些和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可以帮你们构建和谐、融洽的关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康复效果。

与抑郁患者沟通:应主动接触病人,避免冷漠,活跃患者的情绪与思绪,鼓起患者生活的勇气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与偏执、妄想患者沟通:既不能怠慢患者,又不能过于热情地对待患者。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用过于丰富的面部表情及触摸等非语言沟通方式以免引起惠者的多疑。

与幻觉妄想患者沟通:应仔细倾听,不要反复追问妄想的内容,不要过多地批评和加以解释、干涉,更不要与患者争辩。

与被害妄想患者沟通:不能轻易地发生肢体接触,以免患者误认为带有敌意。

在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时,你还可以通过适当的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得当的身体接触等非语言沟通,传达你对病人的关怀。

比如在患者做完身体检查后,你可以为他整理一下衣服;在患者焦虑、紧张时,握握他的手等,这些都可使病人感到你对他的理解与关心,调动起患者和你信息传递的积极性。

最后想说的是,虽然患上精神疾病是不幸的,但这并不一定是个悲剧,只要你和家人、医生达成联盟,相信终有一天会从精神疾病的阴影中走出来,加油~

参考资料:

[1]Devendorf,A.,Rum,R.,Kashdan,T.,&Rottenberg,T.(2022).Optimalwell-beingafterpsychopathology:Prevalenceandcorrelates.ClinicalPsychologicalScience.Advanceonlinepublication.

[2]王小蓉, 康世文. 语言沟通技巧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农村卫生, 2017(14):1.

[3]王敏. 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护患沟通技巧[J]. 中国民康医学, 2011, 23(22):2.

[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7, 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