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引言:炸锅了。

不得不说,A股的“捕风捉影”还真是一种很抽象的玩法。

因为当金融圈两家市值超千亿的券商——海通证券与国泰君安的合作“火势正旺”的时候,就毫无逻辑的带火了另一位“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国海证券。

对于搭上国海证券的股民而言,还真就是“人在家中坐,富贵天上来”了,因为国海证券在前几日就因为他们的合作事宜,坐上主桌吃了一记开门红,一字涨停到让人猝不及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资产仅有623亿的国海证券,就这样因为命中带“国海”,在这件事里成了“吃狗屎运”的主儿。

抽象吧?还真的挺抽象的。

更抽象的是与证监会同年,诞生于1992年的国泰君安,和1988年就开始玩“老八股”纸质股票的海通证券,也算是见证过黄金满地,经历过沙尘滚起的老臣子了,但是二人却走出截然不同的路线。

因为海通证券近几年的操作实在是让人费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海通证券在今年上半年因违规而被开出的10张(券商中收到罚单最多)罚单被罚保代有12人之外。

还有高管潜逃、财务造假、连续8次“一查就撤”3年黄了40家IPO 、1年亏光130多亿、业绩连年暴跌等“伟大壮举”。(数据来源于各大财经报)

所以,有一说一,这次合并的场面确实壮观,但是不太“美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沪上两大万亿巨头合并

老牌海派券商,仍在沼泽中心

因为两大沪上券商巨头的这场合,在某种程度上大有一种双赢的既视感,但其实懂得都懂,这完全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滑铁卢”的真实写照。

如果这么说略显不尊重老选手的话,那说得好听一点便是,国泰君安这次的角色更像是一名“白武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虽然海通证券与国泰君安的市值相差无几,前者约为1308亿元,后者约为1145亿元,只相差200多亿。

但其实这里面暗藏的“戏”还真不少。

算得上是“好戏”的便是,得益于1+1的和大于2的属性,如果这两家身价过千亿的沪上老牌券商成功合并。

二者的市值,将仅次于同样处于千亿赛道,拥有2832亿元市值的“券商一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还会与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等头部“大佬”形成断崖式差距。

除了“夺位好戏”之外,当这俩沪上老牌联合起来时,账面上的“成绩”也可以说了亮瞎各位股民的眼。

因为以2024年上半年的券商营收情况为例,虽然另列前茅的仍然是保持在300亿元以上营收的“券商一哥”中信证券。

但其实,如果把排在第二名的国泰君安约为184亿元)加上海通证券(约为93亿元),二者可以一起实现高位登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这也不算什么惊人的成就,认为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这点小差距,在券商界上不了台面的话,那二者的资产规模加起来,那绝对是可以以“断崖式”的差距。

甚至是直接稳坐沪上“券商新晋一哥”的宝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在今年上半年,国泰君安的总资产就高达9254亿元,海通证券的总资产也在7545亿元。

二者加起来,比1.4万亿的中信证券还多出了将近2300亿元,可谓是1.6万亿“航母级”券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数据很惊人吧,但其实这里面的实际情况,倒还真是开头提到的“外行人看戏,内行人看门道”的真实写照了。

因为这次合并除了让上海坐实了金融中心的称号,有底气“叫板”中信证券,实现“京沪鼎立”的戏剧化效果之外。

曾经的被视为“天选之子”姜诚君(曾任海通证券副总经理兼投资银行委员会主任委员,以下简称姜先生)的出走和回归,也算是震惊金融圈的一大丑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用一句话总结当初外逃老挝,如今终于被请回来喝茶,将来很有可能会被关进小黑屋的姜先生,在海通证券的所作所为,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赚得是真多,干得是真差”。

比这位传奇人物更离谱的事情还在后头,试问能一年把3年赚的钱都亏完,还留下一屁股的债的人,只怕是不管放在哪个圈都是十分炸裂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疮百孔的“小鱼”:3年业绩连续暴跌

潜逃的高管、1年亏光130亿的董事长

说起海通证券,除了它的年龄与国泰证券相仿之外,其实海通证券背后的故事比起国泰证券,还要丰富很多。

除了开头提及的曾是玩过“老八股”纸质股票的“祖师爷”之外,海通证券还曾与上海交通银行有过一段渊源。

因为当初最初成立海通证券的正是上海交通银行以及上海分行证券业务信贷二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早在24年前,海通证券就开始没有上海交通银行的身影了,但是在上一代人的心目中,“海通”二字代表的仍然是上海交通银行。

所以,命运兜兜转转、跌跌撞撞,终究还是回到了最初的模样,别说,人家金融界还挺会玩“浪漫”的。

但是浪漫归浪漫,没有物质的爱情,终究都会变成泡沫。因为回顾起海通证券近几年的发展,可以说是惊心动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连在2017年就入职的高管姜先生,都可以一边上班一边谋划跑路,在涉嫌职务侵占被“请喝茶”的前几天就大玩消失术。

虽然前几日已经被“请回来”了。但毫无疑问,姜先生的出逃给了海通证券“一记响亮”的耳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更离谱的是,其实这也不是海通证券第一次“挨自己人的耳光”了。

试问一年时间,就能把前2年一路增长至124亿元的利润给造没了,难道还不够“惨不忍睹”吗?

因为回顾起海通证券“至暗时刻”的2022年。

其营业收入同比不仅下降近40%,只有259.48亿元,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超过50%,只有可怜的59亿元

作为行业数一数二的领跑者,海通证券居然能交出这样的成绩单,可以说是非常辣眼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比这更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是,一年后,海通证券的营业收入倒是下降得没那么厉害了,只下降了11.54%,但是归母净利润却更辣眼睛了,同比下降84.59%。

更离谱的是,扣非归母净利润后,同比直降95.40%。

这一切,都源于海通证券旗下全资子公司海通国际的境外投行业务惨败有关,才导致了业绩惨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业内人士分析,很有可能是之前豪赌房地产美元债,采用的几乎都是包销的方式(卖不出去就自己包下),让一个证券商变成了“兜底家”。

为海通国际的债务埋下了危机,才导致暴雷,牵扯到了海通证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这下降的节奏,不能说是腰斩了,怕是要“清仓”了吧......

所以“子债父还”,当2022年至2023年间海通证券的全资子公司海通国际就这么“哗啦啦”的烧光了130亿元的时候。

海通证券也为它“卖了单”,导致业绩出现“清仓”式下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人不解的是,都说投资有风险,砸钱需谨慎。

但是海通国际包括董事长在内的中高层,在公司面临巨大的债务危机的时候,却每年都领取千万年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选打工人,年薪千万

超2.8万员工前路成迷

以海通国际执行董事长林先生(林Y)的薪酬为例,在他任职的十几年时间里,领取的薪酬已接近2亿,平均每年薪酬1330万元。

在2017年-2020年期间,薪酬甚至超过了2000万港元,称得上是“天选打工人”了。

图为《投行并购圈》据该企业的年报数据整理而成的表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现在恐怕已经被关进小黑屋的姜先生,薪资同样不少,当年刚进公司的时候,据资料显示,就已经是海通证券薪酬最高的员工,比当时的时任董事长周杰还要多出5倍。

就算是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海通国际的高薪酬福利依然纹丝不动,2022年的996名雇员就支出了11.56亿港元的员工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站在资本的立场这样的行为很匪夷所思,但有一说一,亏上百亿还不裁员,确实是每位打工仔都梦寐以求的了。

员工:“企业亏钱?管他呢,有工资发就行”。

而目前,在国内已有341家机构,境外证券机构遍布的“纽、伦、新、港、沪、东”六大国际金融中心的海通证券,也与发展势头更猛的国泰君安合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是不知,它们未来的路会怎么走,而这样的合并有会给金融圈带来怎样的“余震”,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但是按目前的额情况可以推测的是,以截止至2023年年底,分别为14762人和13346人,总数预计超过2.8万人的两家千万亿沪上巨头员工人数来看。

它们如果要实现1+1>2的目标的话,只怕还是会再次上演一出“优化员工”的行业阵痛大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关于沪上两大巨头的合作,外界都在不少传闻,其中听得最多的就是,恐怕这一举措对整个券商界,乃至整个金融界都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但其实,回顾成立于1988年的海通证券的发展之路就会发现,这样的“分久必合”的现象,确实是一种保护策略,这一切其实都源自于海通证券跻身于头部券商之后,便开始忽视了可持续发展,背离了“金融”二字最初的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的结局,是注定的,是时代的发展,海通证券如此,未来更多不能坚守初心的金融券商亦如此。

大家觉得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