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东部时间9月12日星期四上午7:58,由平民组成的“北极星黎明”(Polaris Dawn)机组成员在距离地球表面738公里的龙飞船上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商业化太空行走(也称为舱外活动,EVA)。

跟随任务指挥官贾里德·艾萨克曼的视角,从龙飞船舱内慢慢攀至舱外,并俯瞰蓝色星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从这里看,地球确实是个完美的世界”|北极星黎明任务三日记

探出船舱时,贾里德说:

SpaceX,在地面上我们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从这里看,地球确实是个完美的世界。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比尔·尼尔森发帖祝贺:

祝贺北极星计划 和S paceX 进行了历史上首次商业太空行走!

今天的成功,代表着商业太空产业和NASA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美国太空经济长期目标的巨大飞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北极星黎明”是亿万富翁贾里德和SpaceX合作的一个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计划,龙飞船和北极星黎明乘员将在地球轨道上停留长达五天的时间,在此期间,他们将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a. 猎鹰9号火箭将把龙飞船发射到一个190x120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在那里它将绕地球约8圈,然后升至1400公里的远地点。这将是自50多年前阿波罗计划完成以来,人类在地球轨道上飞行的最高高度。

b. 在140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约六圈后,龙飞船将降回190x700公里的椭圆轨道,为人类首次商业化太空行走做准备。计划两人出舱(贾里德和萨拉),两人留守舱内。在太空行走期间,“北极星黎明”乘员将穿上SpaceX的新型EVA宇航服 。

c. 此外,北极星黎明任务还将测试基于星链激光的通信,并在微重力环境下进行广泛的研究,然后返回地球,在佛罗里达州海岸降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任务的四名乘员都是平民,非专业宇航员。他们将结合各自的专业技能、知识和对航天的热情,进一步推进人类的太空探索。

贾里德·艾萨克曼,任务指挥官

贾里德·艾萨克曼是Shift4(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FOUR)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这家公司是综合支付处理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企业。他是一名出色的飞行员和宇航员,拥有超过7000小时的飞行经验,包括多架实验飞机和前军用飞机的飞行等级。

他也是灵感四号(Inspiration4)的指挥官,灵感四号是世界上首次由平民执行的太空任务,帮助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筹集了超过2.4亿美元的善款,用于根除儿童癌症。

斯科特·波提特,任务飞行员

斯科特·基德·波提特是一名退役的美国空军中校,曾在第64攻击机中队担任过20年的各种职务,包括指挥官、美国空军雷鸟4号示范飞行员、美国空军武器学校毕业生、作战测试与评估飞行员和飞行考官。他曾担任灵感四号的任务总监。基德还是一名出色的大学生跑步和铁人三项运动员,自2000年以来参加了15次铁人三项比赛。

萨拉·吉利斯,任务专家

莎拉·吉利斯是SpaceX的首席太空操作工程师,负责监督公司的宇航员培训计划。这包括为搭乘龙飞船的美国宇航局和商业宇航员开发针对特定任务的课程和执行培训。她为NASA宇航员的首次Demo-2号和Crew-1号任务提供了准备,最近还直接培训了灵感四号宇航员。

莎拉是一名经验丰富的任务控制操作员,曾作为导航员为龙飞船往返国际空间站的货物补给任务提供实时操作支持,还曾在龙飞船载人航天任务中担任乘员通讯员。

安娜·梅农,任务专家兼医务官

安娜·梅农是SpaceX的首席太空操作工程师,负责管理乘员操作的开发,并在任务控制中心担任任务主管和乘员通讯员。在SpaceX任职期间,她领导了龙飞船乘员能力的实施,帮助创建了乘员通讯员的操作角色,并制定了应对火灾或机舱减压等飞行器紧急情况的关键操作措施。在加入SpaceX之前,安娜在NASA工作了七年,担任国际空间站的生物医学飞行控制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美国东部时间9月10日星期二上午5点23分,猎鹰9号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A发射场将执行北极星黎明任务的龙飞船发射到低地球轨道。

SpaceX发射副总裁Kiko Dontchev发帖祝贺:

有轻如鸿毛的发射,也有重于泰山的发射!很难描述为了今天将北极星计划机组人员送入轨道而付出的血汗和泪水。

下图为发射后不久,与埃隆·马斯克一起完成任务的SpaceX团队的几位成员。

现在所有的重点都是安全完成任务目标,包括首次商业太空行走,然后将宇航员带回家。

猎鹰加油!龙飞船加油!SpaceX加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

第一天

龙飞船抵达低地球轨道后,机组人员脱下宇航服,开始了他们为期多天的任务。

升空后不久,机组人员开始了为期两天的预呼吸程序,为他们预计于9月12日星期四(第三飞行日)进行的太空行走做准备。在此期间,龙飞船的压力会慢慢降低,同时舱内的氧气水平也会增加,这有助于清除乘员血液中的氮气,有助于降低所有太空行走操作中的减压病(DCS)风险。

第一飞行日开始约两小时后,乘员们享用了他们的第一顿在轨餐食,然后进行了任务的第一个科学和研究区块,并测试了星链,测试持续了约3.5小时。

龙飞船首次穿越南大西洋异常区(SAA),该区域的地球磁场较弱,使得更多来自太空的高能粒子能够穿透该区域接近地球。任务控制操作员和机组人员密切配合,对飞行器在所有高远地点飞行阶段的系统进行监控和响应,尤其是通过南大西洋异常区时。

中午,机组人员安顿下来,开始了他们在太空中的第一次睡眠,在此期间,龙飞船将进行第一次远地点提升燃烧。在比人类50多年来任何一次都高的轨道上,机组人员将休息约8个小时,迎接第二飞行日的繁忙一天。

最令人兴奋的是,龙飞船在其首个轨道上达到了约1216公里的远地点,使北极星黎明成为了迄今为止飞行高度最高的龙飞船任务。在进行健康的系统检查之后,机组人员和任务控制中心将在飞行器升至190x1400公里的椭圆轨道之前对航天器进行监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

第二天

北极星黎明机组人员在第二天的飞行中取得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里程碑——龙飞船到达了1400多公里的远地点,这是自50多年前阿波罗计划完成以来人类在太空中飞行的最远距离。

任务专家莎拉·吉利斯和任务专家兼医疗官安娜·梅农也成为了第一批在太空中飞行如此之远的两名女性!任务指挥官贾里德·艾萨克曼也将火炬传递给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阿尔特弥斯号机组人员,并表示他非常期待他们即将开始的飞行。

在这一高度绕地球飞行六圈后,龙飞船进行了一系列下降燃烧,以达到约190x700公里的轨道,为周四的太空行走(EVA)做好准备,同时继续安全地降低内部压力,使舱内环境更接近EVA所需的条件。机组人员还花了几个小时演示宇航服的加压移动性,验证在微重力状态下的位置和可达性,同时为EVA准备舱室。

除EVA准备工作外,机组人员还进行了一系列在轨活动,包括专门用于科学和研究的时间。机组人员重点监测了眼睛视力和眼部健康的初步变化,研究了液体转移和微重力暴露如何影响血流,并评估了在轨期间身体如何处理药物。

全体宇航员会见了“荣誉折叠”(Folds of Honor)组织的代表。该组织为美国阵亡和伤残军人的配偶和子女以及急救人员提供教育奖学金,以表彰那些为美国做出最大牺牲的人。

安娜随后向圣裘德医院的一群病人和她的家人朗读了她的新书《来自太空的吻》,随后进行了问答。奥运金牌得主肖恩·约翰逊·伊斯特(Shawn Johnson East)通过视频传输与摄制组一起主持了读书会。

贾拉德、基德、莎拉和安娜最后通过星链连接与家人单独通话,并在任务晚些时候为粉丝们准备了一条特别的信息,然后安然入睡,迎接明天的全球首次商业太空行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

第三天

美国东部时间周四清晨7:58,北极星黎明机组人员在距离地球732.2公里处的龙飞船号上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次太空行走。

在周二抵达太空后不久,机组人员开始了为期两天的预呼吸过程,目的是防止减压病,同时通过逐渐降低龙飞船的舱内压力和增加氧气浓度,让机组人员为舱外活动服内的环境做好准备。

然后在周四,机组人员穿上太空服,开始龙飞船座椅旋转、太空服去皮、平视显示器和头盔摄像头检查。106分钟的太空行走于美国东部时间上午6:12正式开始,此时宇航服开始加压,氮气吹扫启动,纯氧流入宇航服。氧气的二次流动主要是为了给宇航服降温,这在太空行走中将会派上用场。

宇航服泄漏检查完成后,机组人员和地面团队同意龙号开始排气,将舱内压力从大约8 psi降至1 psi以下——几乎达到太空真空。与此同时,在舱门打开前,龙飞船调整了躯干位置以面向太阳。

任务指挥官贾里德·艾萨克曼打开舱门,四名宇航员第一次同时暴露在太空真空中。贾里德和任务专家莎拉·吉利斯前后走出飞船,单独进行了一系列宇航服移动演示,以测试宇航服在太空真空环境中的性能。任务领航员基德·波特特和任务专家安娜·梅农继续坐在座位上,管理宇航服脐带,监控重要的支持系统和龙飞船显示屏上的遥测数据。

完成各自的太空行走后,舱门被关闭,龙飞船重新加压至14 psi,舱内氧气和压力水平得到确认,首次商业太空行走和龙飞船首次 EVA的宇航服测试胜利完成!

在整个太空行走过程中,龙飞船的摄像头和宇航服头盔上的摄像头都提供了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机组人员在地球上空184.9x732.2公里的轨道上飞行。

太空行走结束后,机组人员进行了休整,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然后首次使用星链高速互联网在X上发布太空信息。最后,机组人员与家人团聚,并在第四飞行日之前进入了睡眠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