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尤其中国古代男人,都是留胡须的,一是出于传统和孝道,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二是那时没有简便剃须刀和电动剃须刀,收拾起来非常麻烦,只好任其生长;三是权威和权力的象征,这主要针对大人物尤其国家元首,他们的胡须,蕴含着政治学和经济学。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留有胡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大胡子,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他俩如果没有胡子,还能叫革命导师吗?可以说,胡子就是他俩的政治符号。

列宁本来没有胡子,或者说不留胡子,但是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照片、画像和电影上的列宁,不知为何就有了胡子,并且流传开来,不再更改。列宁和马克思、恩格斯并称为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都有胡子,列宁没有,是不是显得不协调不般配不权威,因而给他留上胡子?

苏共领导人当中,只有列宁和斯大林留胡子。如果说列宁的胡子,是权威权力的象征,那么斯大林的胡子,则是恐怖残暴的象征。记得小时候,我们对留胡子尤其留大胡子的人,总是本能地感到害怕。也难怪,自古以来,土匪的别称就叫胡子。

斯大林的胡子是红色的,因此被人称为“红胡子魔鬼”,第一个这么称他的人,是吃了豹子胆、有“苏联战神”之称的朱可夫。

一天,刚刚与斯大林发生激烈争吵的朱可夫,一边大步走出斯大林办公室,一边怒气冲冲道:“小胡子魔鬼!”正在接待室的贝利亚听到了,立即走进斯大林办公室向他报告。

斯大林让人把朱可夫叫了回来,问他:“朱可夫同志,您从我办公室出去时,说了一句‘小胡子魔鬼’,您是在说谁?”“希特勒!我还能说谁呢?斯大林同志!”

有一回,斯大林看完一部讴歌他的电影,对导演说:“拍得不错,演员演得也不错,就是演我的那个演员,我不喜欢。”导演顿时吓出一身冷汗,颤抖着问:“尊敬的约瑟夫,您不喜欢他哪里?

斯大林吸了一口烟斗说道:“不喜欢他的胡子。”导演说:“可是他的胡子和您的胡子一模一样,非常漂亮啊。”斯大林咆哮道:“他的胡子怎么可以和我一模一样!”导演哆嗦道:“那要不要让他把胡子剃掉?”斯大林用烟斗重重敲击了一下桌面,冷冷地说道:“先剃掉,然后枪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讽刺作家左琴科写过一篇《列宁与哨兵》的小说,虚构了一个“留小胡子的人”,小胡子蛮横粗暴,列宁严厉训斥了他。斯大林执政后,认为这个“留小胡子的人”指的是他,左琴科因此遭殃,不但被开除出作协停发稿费,连食品供应证都吊销了。

朱可夫说斯大林是个希特勒式的小胡子魔鬼,可谓一语中的。希特勒的那撮胡子,非常奇特,板刷一样。希特勒的胡子,跟纳粹礼(方式为高抬右臂45度,手指并拢向前)和敬礼时喊的那句“嗨,希特勒”口号一样,是纳粹的标志和符号。二战期间,美国情报机关曾经打算,往希特勒的食物里投放雌激素,摧毁他的小胡子,以消解他的影响力,可惜没能做到。

由此可见,希特勒的胡子何等重要何等权威,没有了胡子,希特勒就不是希特勒。正如太监没有了睾丸,便不再是男人。

林肯起初没留胡子,他有个绰号叫“其貌不扬的亚伯拉罕”,意思是长得不好看。1860年,林肯被新成立的共和党,推选为美国总统候选人。总统选举前的几个星期,林肯收到一封短信。信是纽约州的一个名叫格雷丝•伯戴尔的小姑娘写的,她在信中这样写道:

“我有四个哥哥,现在有两个要投您的票,但是如果您让您的胡子长起来的话,我就设法让另外两个也投您的票。这样您会好看得多,因为您太瘦了。所有的夫人都喜欢胡子,而且她们会缠着她们的丈夫投您的票,这样您就能当上总统了……”

林肯采纳了格雷丝的建议,在随后几个星期里,他没有刮胡子。到了选举那天,他的络腮胡已经初具规模,并且被选上了总统。从那以后,林肯便一直留着络腮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拉登被击毙后,美国人公布了一些拉登的录像,揭示拉登有染胡子的爱好。拉登的胡子早就花白,但在录像中公开露面的胡须,是经过精心焗染的黑胡子,为的是在信徒面前展示一个生机勃勃、而不是老气横秋的拉登。

美国此举意在揭穿拉登老底,破坏和消解拉登在追随者心目中的高大形象,这也是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

萨达姆执政期间,所有高官都留着和他一样的胡子,以此向他致敬。

卡斯特罗之所以留大胡子,据他自己讲,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废寝忘食日理万机,顾不上刮胡子,不得不让胡子长得这么茂盛。这话太扯了,自己顾不上刮,可以让别人刮嘛。一个人只要有吃饭的时间,就有刮胡子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拉法特经常胡子拉碴出现在电视画面上,据说他曾经发誓,在他返回并解放家乡之后,才会处理自己的胡子。真实情况是,他根本不想解放家乡建立巴勒斯坦国,因为那样一来,国际社会源源不断的援助就没了或者少了,他个人的腰包也就瘪了甚至空了。

胡子既然是一种政治符号,上头自然要管制臣民的胡子。十九世纪的德意志,留胡须意味着反抗资产阶级,以至保守派将络腮胡叫做“民主主义之胡”(难怪马克思恩格斯要留络腮胡),德意志几个小诸侯国,干脆立法禁止留络腮胡。

1831年,黑森洲就颁布并于1857年重申了这项禁令:不许文职人员蓄留波兰犹太式的小胡子。公职人员包括大学教授,要么剃去胡子,要么辞职走人。教授们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终于捍卫了“教授胡”。

胡子不仅涉及政治学,还涉及经济学。有一次,法国国王佛朗索瓦一世酒后摔了一跤,伤了嘴唇,为掩饰伤口蓄起了胡子,民众很快上行下效。国王不乐意了,胡子岂是人人可以留的?于是规定只准贵族自由蓄留胡须,一般老百姓想留可以,但必须缴胡须税。这可真是法国版“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真实写照。

1553年,法国政府甚至颁布法令,规定凡没有资格留胡须而又不缴胡须税的人,罚劳役。

俄国的彼得大帝,微服私访欧洲各国之后得出一个奇葩结论:留胡须是俄国人保守的标志,要为俄罗斯的落后负责。于是下令男人剃须,不剃的要缴纳昂贵的胡须税。

为了将这项法令落到实在,全国各城门关卡都有税吏拦截征收,纳税后发给一块小圆铜牌,称为“胡须税牌”,上面刻有胡须图案和“须税收讫”字样。

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期间,为了克服财政危机,提高了对农民的胡须税率。俄国教规认为,留胡须是异端习俗,农民要么缴税,要么被教会惩罚。对于叶卡捷琳娜二世来说,胡须是不是落后的象征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可以带来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