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不仅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也称得上是中国书法的“代名词”,优美深奥的文辞,妍美潇洒的书法,堪称“双绝”,将魏晋风流充分体现。古往今来,学《兰亭序》的书法家不计其数,还有人干脆用“兰亭笔法”来指代魏晋时期的用笔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永和九年(353年)起,《兰亭序》一直辗转流落于诸人之手,他的倒数第二任主人是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他临终前将此作托付给弟子辩才,没想到后来被萧翼用计谋赚取,并进献给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珍爱有加,命宫中书法家摹刻拓印,较为出名的有褚本、虞本、欧阳询刻本和“神龙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神龙本”,冯承素用双钩填墨法精心复制,成品与原作几乎无二。李世民驾崩后,《兰亭序》陪葬昭陵,这部“神龙本”就成了世人领悟羲之笔法的“首选”。不过,一直以来,始终有人质疑《兰亭序》真伪,认为不论内容还是书法,可能都不是王羲之所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国以来考古学的发展,大批文物的出土,似乎都可以证明王羲之生活的年代,并没有这么成熟妍美的行书。这也引发了那场著名的“兰亭真伪大讨论”,郭沫若认为,《兰亭序》很有可能就是假的,冯承素临摹的母本本身就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2009年,陕西西安一座唐墓出土了一块石碑,墓主人身份引发大众关注,经过专家学者鉴定,墓主人正是冯师英、冯承素父子,墓志全名《唐故中书主书冯君墓志铭并序》,长、宽均为54厘米,以楷书写成,共28行、满行30字,总计648个字,字径大小约1.5厘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碑镌刻于咸亨三年(672年),由于一直深埋地下,所以保存完好,不仅字口依然清晰,碑面也几乎没有漫漶情况,所以辨认内容难度较低。经过释读,专家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全文多次提及他书艺绝伦,但没有记载他临摹《兰亭序》这一名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写道:“公爰自弱龄,尤工草隶,遂临古法,奉进宸闱载纡。天睠特蒙嗟赏,奉敕令直弘文馆。”因此,有人认为这也是证明《兰亭序》是伪作的一大证据。也有学者认为,墓志铭讲究的是辞藻华丽、言简意赅,临帖这样的小事,不足以在惜墨如金的墓志中提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抛开这些争论,《冯承素墓志》书法价值很高,笔画遒劲刚健、棱角分明,提按、顿挫有度,藏露兼用,行笔以中锋为主,转折处方圆笔兼有,刚柔并济。结字端庄肃整中又有几分欹侧,还保留着魏碑风格。法度严谨,韵致古雅,值得好好临摹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