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是《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我们将通过这本书了解欧洲国家和资本家是如何在短时间内重塑了棉花产业,并进而改变了整个世界面貌的。
棉花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以至于我们往往很难注意到它的重要性。但棉花产业的历史实际上是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紧密关联在一起的。理解棉花产业发展史,是理解资本主义和当代世界的关键。
本书作者斯文·贝克特运用多元统合的全球史观,以小小的棉花为支点,向我们叙述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这本书告诉我们,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全球化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是全球化的。
斯文·贝克特是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供职于哈佛大学历史系,主要研究方向为19世纪美国与资本主义史。在资本主义史和全球史两个领域内同时发力,成果丰硕,成为学界翘楚。《棉花帝国》是他多年跨国研究的结果,也是上述两个领域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在这本书中,棉花资本主义和全球化是贯穿全书的关键词,其中的每一个词都可以写成一部历史。《棉花帝国》也的确讲述了这三种历史,但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拼装或叠加,而是一部将三种历史交融为一体的具有自身逻辑的新历史。
贝克特称,他讲述的是一个欧洲主导的棉花帝国的兴衰故事,但隐藏在这个故事背后的,却是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历史。小小的棉花经济的变迁,其实折射的是近代以来资本体系的变迁。从最早的战争资本主义时代到工业资本主义时代,最后到全球资本主义时代,棉花在不同时代都扮演着不同的作用。
所以接下来我会按三个部分为你解读全书内容:第一个棉花帝国体系与战争资本主义时代;第二个棉花帝国体系与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第三个棉花帝国体系与全球资本主义时代。
首先,为你解读第一部分:第一个棉花帝国体系与战争资本主义时代。战争资本主义是什么?它是指从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后到18世纪后期,棉纺织技术革命开始前这一段时间的资本主义。此时的关键词是奴隶制对原住民的剥削、帝国扩张、武装贸易和对土地的渴望。
主导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是富裕且强大的欧洲人,他们将世界分为内外两个区域。对内,完善的法律维系着国家的秩序;对外,则掠夺土地、人口资源,反哺母国。这个体系孕育出的第一个中心就是英国,它是一个棉花帝国,通过棉花这种商品,英国支撑了一个跨大西洋的贸易网络。
我们来看看这个跨大西洋贸易网络是如何构建的。首先,最早的棉花是分布在水热充足的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等地。这些地方存在着零散的自然种植,也就是自己种自己用。比如500年前,墨西哥的小村庄里,人们将棉花种植在玉米田中,每年秋天村民们在收割完粮食作物后,就收割棉花,做成棉纱,织成布贡献给邻居。
但这种自给自足的棉花种植,随着哥伦布的到来发生了改变。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这是重塑全球联系的第一件大事。欧洲国家采取坚船利炮、士兵商人、武装私人民兵,驱赶竞争者的方式,占领了大量殖民地,扩张他们在美洲的领土进行奴隶贸易。很自然,他们也发现了棉花。
五年后,达伽马到达印度,随后欧洲商人们发现印度的棉花质量优,生产出来的棉布价格也便宜。于是西方商人们将棉布卖到非洲,换取黑人奴隶,再将奴隶贩卖到美洲的种植园,生产供欧洲消费者使用的农产品。就这样,一个环绕大西洋的贸易体系建立了,而它的核心交易产品就是棉花。
那么,英国是如何在这个贸易网络中率先崛起的?随着欧洲、非洲及美洲对棉布需求的上涨,商人们自然想弄到更多的棉布,因此量大价美的印度布销量大增。但这损害了欧洲本土的布料商人的利益,因此他们动员资源,游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以国内生产的棉布取代从印度进口的棉布。
如法国就将进口印度棉纺织品定性为非法行为。但当这些国家以政策保护纺织产业时,英国却大力发展棉纺技术,走提高生产力的路线。英国第一个发明便是约翰·凯伊在1733年发明的飞梭,这使得职工的效率提高了一倍。飞梭的发明又促成了一系列的创新,更具生产力的制造技术推广开来,这就给纺纱带来了巨大压力。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提高了纺纱的生产效率。当织布和纺纱的效率提升后,英国人集中配置这些机器,形成专业的纺织工厂。自此,英国的生产力已经有了大幅的提高,劳动力成本此时已经远低于印度,相应的英国棉花的价格也很快低于印度的价格。
英国制造商开始能够在欧洲和大西洋市场上与印度棉布竞争。到1800年,英国出产的棉纺织品已经成为世界市场上的主导产品,纺织品的生产瓶颈突破了。但是,劳动力和土地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因为无论是种植棉花还是生产布匹,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和土地。
此时,战争成为必然,因为它可以满足资本主义对劳动力和土地源源不断的需求。无数的非洲人被带上镣铐,装进船舱,运送到遥远的农场,在逼迫下清理土地、锄地播种、采摘这些白色黄金。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样摧毁式的暴力最终催发了黑人运动,导致棉花供给需求的不平衡,棉花价格开始迅速高涨。
原棉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再一次出现巨大鸿沟。在这一背景下,殖民者又将目光转向了新诞生的美国。而在那里,基于奴隶制的棉花种植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与英国成为新兴的棉花帝国的两大轴心。然而,这背后的野蛮胁迫,对数百万美国奴隶来说,就像是一场噩梦。
一个奴隶亨利·比不曾回忆道:“在监工的号角声中,所有的奴隶都集合起来,目睹我受罚。我被剥掉衣服,被迫脸朝下趴在地上,地上插了四根桩子,我的手脚绑在这些桩子上面,然后监工用鞭子抽打我。”而这种建立在棉花上的奴隶制度,要等到南北战争才会轰然倒塌。
以上就是第一部分第一个棉花帝国体系与战争资本主义时代的内容。接着,为你解读全书的第二部分内容:第二个棉花帝国体系与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第二个棉花帝国与18世纪的工业革命紧密相连。日不落帝国和欧洲众列强实现了生产技术革命、国家强力扩张和资本主义升级换代,三位一体的强势发展。我们先来看工业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起飞的原因。
18世纪80年代,水利纺纱机在英国扩散开来,随后棉花的机械化生产便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先从英国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再传播到美国、拉丁美洲、非洲北部,最终到印度以及更远的地方。
那么,世界各地机械化棉花制造能够在这些国家传播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最重要的是采纳机械化棉花制造的地方都有着纺织制造的历史,因为并无成功的保证,充分的经验对于棉花工业化来说是必须的。纺纱工厂几乎都是出现在已经充满活力的纺织产业地区。
如在墨西哥的普埃布拉,机械棉花纺纱就建立在已有数百年历史的纺织业基础上。那里的工人都有自己的棉花生产者行会,甚至在机械化之前就已经有了棉花作坊。其次是资本,只有拥有充足的资金,才能够建造建筑物、建造机器、雇佣工人、长距离获取原料等。
商人获取资金最常见的策略是把组织家庭生产棉纱和布料积累起来的资本投资到工厂。如在俄国,棉产品制造商普罗霍罗夫家族本是被叶卡捷琳娜二世解放的农奴,1843年起,他们专注于纯色棉布印染。不久后,他们又开办了一家小型纺纱厂,迅速成长起来。
获得资本并拥有纺织品生产的历史,对于机械化棉花生产至关重要。但把这些先决条件转化为全面棉花工业化的催化剂,则是来自英国进口商品的竞争压力。1800年后,英国商品逐渐淹没世界市场,出口了大量的棉花和比例较小的布料。
从1780年到1805年,英国对欧洲的出口额增长了20倍以上。瑞士是欧洲最早工业化的国家之一,从18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大量进口英国的机制纱线。这就导致瑞士本国的纺纱工资急剧下降。
假设一个纺纱工在1780年能用一天的工钱买到一个五磅重的面包,那么在1794年只需要两天到两天半的贡献。到19世纪20年代初,瑞士农村的手工纺纱工已经绝迹了。为了抵御这种类似的侵略行为,工业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起飞的原因说完了。
接下来,我们来说第二个棉花帝国的生产运作模式。在第二个棉花帝国时代,工厂成为棉花产业的生产运作模式。在曼彻斯特的圣迈克尔旗帜公园中,据称有4万人,大多数都是棉花工人,重重相叠,被埋在没有标记的坟墓中。
很少有棉花工人被载入史册,他们没有受过教育,醒着的时候几乎一直在为生活忙碌,没有空余时间像精英们一样社交、写信或者记日记。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如同不曾来过这个世界。
而艾伦·胡顿是这其中个别的例外之一,他因英国纺织厂的童工问题受到工厂调查委员会的调查而被载入历史记录。艾伦代表了当时许多童工的生活缩影,他们在残酷的监工惩罚下工作。然而,最糟糕的待遇并不是殴打。
有一次,他工作迟到了,艾伦的监工斯旺顿更严厉地惩罚了他。他在艾伦的脖子上挂了一个铁圈,导致其他的小孩都戏弄他。他在和他们打架的时候摔倒了很多次,还用棍子打他们。我们难以想象这个小女孩生活的困苦、工作的乏味以及遭受虐待的痛苦。
正是像艾伦·胡顿一样的数以百万计的工人流入工厂,一周六天,每天至少12小时地填满机器,操作机器,为服务于棉花帝国耗尽生命,棉花帝国才得以建立,资本家们的财富才得以积累。
说完了第二个棉花帝国的经济运作模式,接下来,我们讲第二个棉花帝国的贸易模式。随着市场的成熟,第二个棉花帝国的贸易模式越来越专业化和集约化。以其中一个环节为例,若是一个密西西比州的使者向曼彻斯特制造商提供棉花,当地承购商必须先向种植者提供信贷,来让他获得奴隶、土地和器具。
这名承购商可能会从伦敦或纽约的银行家手中获得资源。棉花成熟后,承购商会把棉花卖给新奥尔良港口的商人,后者再转手卖给利物浦的进口商。这些进口商会给这些棉花提供保养,并将棉花运到欧洲。
进入利物浦后,进口商将要求销售经纪人来处理棉花,然后由采购经纪人将理想的棉花交给制造商。制造商对棉花进行加工,然后提供给另一个商人,由他进行装运送到另一个遥远的港口,如加尔各答。在那里,沙县会卖给印度商人,印度商人把沙县分发到农村,由印度职工购买,再卖给其他贸易商,发给村庄和城镇的零售商。
也就是说,由密西西比奴隶种植的棉花,最后可能会在印度农村的某个角落织成衬衫。棉花帝国就是由这些无数的关联组成的。同时,棉花的质量标准也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1790年时,糖和咖啡这样的商品已经有了等级区分,采取普通、中等、上等等级别,但还没有人对棉花进行分级。
1844年,利物浦棉花经纪人协会在原则上确立了联合中等棉花的标准。1846年,美国商会在所有涉及棉花质量的问题上形成了一个参考标准,1848年这一标准开始应用于国际之上,棉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有了统一的质量标准。
好,以上就是第二部分:第二个棉花帝国体系与工业资本主义时代。接下来呢,为你解读全书的第三部分内容:第三个棉花帝国体系与全球资本主义时代。
我们先来看看这一时期国家力量对世界农村的改造。1861年的美国内战印证了全世界棉花商人和制造商的担忧,因为奴隶制度而兴盛的棉花帝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资本主义马上找到了新的剥削方式。
这种暴力强制不再基于奴隶主个人的权威,而是基于非个人的法律、国家等社会机制。在奴隶制瓦解之后,欧洲商人深入产棉国的内陆农村,将全球农村整合到棉花制造的体系中。佃农制、租户制成为动员劳动力的主要模式。
劳动力、土地、资本、市场又一次成功重组。棉花种植者虽然不再是奴隶,而是工人,但仍然生活在贫困中,没有什么权利,也发不出什么政治声音。除了重组劳动力,殖民国家还在殖民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逼迫农村耕作者种植他们不愿意种植的棉花。
如英属印度的贝拉尔,他是印度西部地区的中心,一直以来以优质棉花闻名于世。但在英国人到达之前,贝拉尔的农民从未专门从事过棉花种植。而在1853年,由于英国不满声年贸易扩张缓慢而取得了对贝拉尔的政治控制。
在这里,英国殖民政府建造铁路,开通电报,开设思维士运河,一艘轮船从孟买到利物浦只需要21天。到19世纪70年代,贝拉尔的大部分经济活动都围绕着为全球市场生产棉花,成为世界重建棉花帝国最重要的实验室之一。
说完了这一时期国家力量对世界农村的改造,接下来我们来讲多国竞争的第三棉花帝国体系。第三帝国为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到20世纪中叶,新的棉花帝国从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中心化再次走向多中心化。
美国内战爆发后,棉花价格在1898年至1913年之间上涨了121%。1892年,美国棉花农场出现的棉花象鼻虫病害又进一步威胁了棉花的生产。而世界各地区出现了很多新的棉花工厂,对棉花的需求大增。
原材料独立的概念逐渐形成,如俄国为确保国内棉花供应所做的努力。自19世纪初开始,俄国一直把外高加索和中亚看作原棉的来源。1865年,俄国攻占了中亚浩瀚的韩国后,俄国工业协会的众多企业家们发表请愿书,希望俄国加强对中亚的干预,来创造俄国商品市场和棉花原材料来源。
对此,俄国政府给予了积极的响应。俄国政府巩固了对中亚的统治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基建工程建设,并赞助种子培育场,派遣农学家帮助农民改进农业技术,还计划了大规模的灌溉项目,派遣官员到美国学习棉花种植。
自此,中亚的棉花种植项目在俄国政府的支持下快速扩张。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中亚棉花贸易中心浩瀚,被称作棉城,俄国也位列世界最重要的棉花种植园之一,排名第五,仅次于美国、印度、中国和埃及。
俄国的成功向其他国家展示了一种新的可能,即国家是有可能通过积极的意愿与合作来解决棉花问题的,纷纷投入了这场冒险。从此以后,新的棉花帝国主义便开始形成了。
说完了多国竞争的第三棉花帝国体系,接下来我们来讲棉花中心重回全球南方。进入20世纪,北大西洋国家在棉花帝国中的优势地位逐渐消失,全球南方机械化棉花产业的迅速发展,让棉花帝国的中心再次转移,回到棉花主要起源的地方。
在贝克特看来,这是因为资本家对强大国家的依赖有其反噬作用。它一方面促成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在全球农村动员了劳动力,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资本家,因为国家一旦让控只和动员劳动力的问题变成一个国家内部的问题,来改善自己的工作条件和工资。
工会在西方国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工人们的政治动员和集体行动为他们在各自的国家赢得了政治影响力,减少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资,改善了工作条件。但对资本家来说,情况就不那么美妙了。
这意味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利润和国际竞争力的下降,这也为那些劳动力成本较低、受国家管制较少的地区的制造业创造了机会。全球南方的社会精英已经看清了工业资本主义运作的整个机制,意图凭借廉价劳动力复制西方国家的成功。
因此,在20世纪,全球南方扭转了局面,见证了世界棉花工业的回归。讲完了最后一个方面,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首先,我们说了第一个棉花帝国体系与战争资本主义时代,主要介绍了第一棉花帝国体系中建立跨大西洋贸易网络的背景,英国率先崛起的先机,以及欧洲国家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攫取。
接着我们说了第二个棉花帝国体系与工业资本主义时代,介绍了工业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起飞的原因,第二棉花帝国体系下的劳工队伍,以及贸易的专业化与集约化。
最后呢我们说了第三个棉花帝国体系与全球资本主义时代,介绍了国家力量对世界农村的改造,多国竞争的第三棉花帝国体系,以及棉花中心重回全球南方棉花帝国中所描述的历史三个阶段。
一次次大洗牌,本质上不变的却是一个群体控制着另一个群体,一个受利益的群体控制着另一个不受利益的群体,推动着这个世界走下去。正因如此,贝克特在最后也寄托了他对未来更加公正的期许,希望我们能运用智慧和能力,创造一个不仅富有成效,而且公正的棉花帝国。
以上就是《棉花帝国》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