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该陈列以古代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突出展现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今年暑假最火爆的,国家博物馆绝对能算得上一个。门票难约也是事实,无数人来了北京,又遗憾离开,但不管怎么说呢,国博是来北京旅行的必去之地,特别是“古代中国陈列”,它是为数不多的一条线就讲清楚中国古代历史的常设陈列。
北京最根红苗正的土著:北京猿人。遗址在现在的北京房山周口店附近。他们生活在距今70余万年-20余万年前,由于当时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至于他们是不是现在北京人乃至中国人祖先,目前尚有疑问,但不管怎么说,他们已经一只脚踏入了智人的门槛。
五千多年前古人使用工具,左边的是石铲,中间的是木耜,类似后来的铧,右边是石钁,都是农耕工具,中国人种地那是刻在基因里的。
骨刮刀,不是刮骨刀,是骨质的刮刀,是制陶的工具,类似现在的刮刀。只是四千多年前,还没有金属的使用,这些工具大多都是骨制或者石制。
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会制作陶器,而五岁前我只会撒尿和泥。这是陶釜、陶灶一套,通俗的说,上面是一口锅,下面就是一个炉子,煮个火锅,吃个烤鱼,不要太爽哦!
五千多年前仰韶文化出土的小口尖底陶瓶,一开始我也猜不出它是干嘛的,下面尖的,也站不住啊!看了介绍才知道,它是取水的,利用重心转换原理来打水。农村的小伙伴们有过打井水的经验都知道,把桶直接扔下去是打不了水的,需要巧妙利用重心转换才能打到水。而五千多年前的老祖宗,就已经会这个了。
这个出土于五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两个字就能讲清楚:凉席。
四千多年前的纺织梭子,只不过它是动物骨头磨制而成的,原理和现代的纺织机一模一样,就是牵引一根纬线从交错的经线之间穿过,使经纬线快速完成一次编织。古人四千多年前就掌握了这门技术,厉害。
这就是“中华第一龙”,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玉制,据说,这就是龙的原始形态。不过,中华龙的原始形态出现在内蒙古,倒是让我挺诧异的。
薄胎黑陶高柄杯,两千年前龙山文化文物,这个杯子最大的特点不是它的手柄有多高,而是它的薄,最薄处仅为0.2~0.3毫米,也叫“蛋壳陶”,这在那个没有高精尖工具的古代,是极其困难的,可以说,它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中国古代制陶技术的巅峰。
裸体浮雕彩陶壶,这个是陪葬品,这个人形浮雕同时具有男女的特征,反映出了古人对于生殖、天、地、神等神秘事物的崇拜。
像不像阿拉丁神灯?这可是五千年前的文物啊!与上面的那个小口尖底陶瓶一个时代的,不过这个是渔民用的盛水器。做成这个样子,倒是也不怕翻倒了水洒出来。
知道这个青铜斧头是谁的吗?周武王他老人家弟弟康侯的,斧头上的两个字就是“康侯”。
这个西周早期的“匽侯”青铜盂应该是北京城历史最悠久的实物了吧?“匽”就是“燕国”的自称,燕国就是现在北京这一带。也足以证明在西周及更早之前,北京城这里及附近华北平原就已经是国之重镇。
“后母戊”青铜方鼎,商王武丁时期的,比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的西周大克鼎还要早上近千年。无论是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还是科技价值,它都是商周青铜器的封顶之作。要知道,受限于工具,在古代,做一件器物,无论是超小还是超大,都是非常考验技艺的。
这个像自助餐菜盆的东西,来自赫赫有名的河南南阳殷墟的妇好墓。整个器具是仿照当时的宫廷建筑样式来制作的,所以,从它的身上,也多少能窥见殷商王室宫殿的建筑风采。
这是同样来自妇好墓的青铜器,那个字我实在打不出来,反正简单的说,它的作用类似于现在的蒸锅,上面是锅,下面烧柴,锅里有箅子。这是三联的,可以同时蒸三种食物,包子馒头烧麦一起蒸,人多的时候可以快速出餐。
这是一种分布很广的贝类,仅以贝类来说的话,它不值钱,但在商朝,它却是货币,所以说,物以稀为贵,真乃是真理也。
三星堆的文物来了!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商朝的,距今已近四千年,与中原的样式有着明显的区别,是不是说明了那个时代,古蜀人与中原汉人有着明显的人种区别?
还是三星堆的,青铜人首,这与中原地区的差异就更明显了,背后还梳着麻花辫。现在四川人也不是长这样啊!难道是湖广填四川的时候,把人种稀释了?
三把青铜剑,中间这个是吴王夫差的佩剑。吴越地区受地理限制,不适合马战,更适合步兵作战,而剑就是步兵作战最适合的武器了,所以,在春秋时期,吴国铸剑技术远远超过中原地区,能保留至今的也多是吴越地区所铸之剑。
这把大钳子可不是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这可是实打实的秦朝文物!与现代的钳子不敢说一模一样,简直就是完全一致!套上胶套就是电工钳子。
战国时期楚国的天平秤,还是那句话,与现代中医用的天平秤不敢说一模一样,简直就是完全一致!
这个东西,我记得在河南的古墓博物馆也见过,这是链接两根木头的连接件,比如要把一根横着的和一根竖着的两根木头连成“L”形,就要用到它了。现在这样的连接件也在广泛使用,但是,这,这,这可是秦朝的东西啊!
来自秦朝的“秤砣”。近三千年了,秤砣还是那个秤砣,几乎一模一样。老祖宗这是啥都给我们设计好了啊!
秦始皇功过我没资格评论,但他老人家的书同文车同轨政策却是我膜拜的。看看这张表,如果没有他老人家的这个政策,那么我们的中文也会和字母文字发展出英文、德文、法文等等一样,发展出多个文字系统,中国也会和欧洲一样发展成多个小国家。
知道这是什么吗?种过地的朋友能不能认出来?这是西汉时代的条播机械,学名叫“耧车”。有没有农村的朋友来说说,这个东西你用过没?
中山怀王刘修的金楼玉衣,共用玉片1203片,金丝约2567克编缀而成,西汉时期的,距今已近三千年。
这双鞋可不是哪个大爷落在博物馆的,是汉代的锦鞋,距今近三千年!1934年新疆罗布泊楼兰遗址出土。
还是楼兰遗址出土的,西汉时期的,中国最早的牛皮靴。但怎么看这鞋底那么薄,穿着能不硌脚么?还是鞋底已经腐蚀掉了?
来看看东汉时期的民居。东汉时期,中国的民居从干栏式转变到了平方,在堂屋后面伸展出左右对称的两间廊屋,一作厕所,一作牲圈,当中连以矮墙为后院,亦作圈栏。这种房屋结构匀称,布局合理,使用方便,一直续至今。
唐朝的丹书铁券,也叫“免死金牌”,持此券者可免9次死罪,其子孙后代可免3次死罪。当然,这也就说说而已,毕竟最终解释权在皇帝手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连说九次“死罪”,说到第十次就可以杀了。
榆次窑玉壶春瓶,金朝的,距今一千年左右。看这个瓶子,跟汾酒很像,不知道汾酒瓶子是不是参考这个设计的。
“大明通行宝钞”,印制银票的钞版,虽说略显简陋,但跟现代的纸钞雕版几乎一样。但不知道防伪是怎么做的,否则拿张纸就印且不就麻烦了?
俗语“凤冠霞帔”中的“凤冠”,出土于明十三陵的定陵地宫。它的主人是明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的孝端皇后,可惜,从万历朝之后,大明王朝从盛世开始向溃乱转变,满清从白山黑土逐步兴起。
攻略
地理位置:北京市东城区中国国家博物馆
门票价格:免费。提前7天预约(较难,请务必重视)
开放时间:9:00~17:00
大约用时:2~3小时
到达交通:地铁天安门东站
附近景点:天安门、前门大街、故宫、中山公园等
说几点注意事项吧,1:不要自驾不要自驾不要自驾,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天安门地区没有地方给你停车,而且外地车全天候24小时不可以进二环,地铁能直达,非常方便,当然打车也行;2:国博虽然免费,但需要提前预约,且预约较为困难,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尽量预约到了再来,别来了北京预约不上遗憾离开;3:天安门地区安检极严,出发前认真检查随身携带物品,不要有违禁品,以免影响行程,建议只带手机、纸巾等必需品即可;4:可以和中山公园、前门大街组合在一起逛。加上故宫时间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