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7年4月24日,俄国向奥斯曼帝国宣战,轰轰烈烈的第十次俄土战争开始了。战争开始后,俄军迅速占领希普卡山口并攻克普列文,但由于俄军的失误,在围攻普列文要塞时耽误战机,导致俄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失败,如今双方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拉锯战......
围攻普列文
战争开始后,俄国多瑙河前线的先头部队便占领希普卡山口,打开了通向博斯普鲁斯海峡和伊斯坦布尔的通道。奥斯曼苏丹则任命老将奥斯曼·帕夏率军在普列文阻止俄军的继续前进,俄军无奈停顿下来围攻普列文要塞。
奥斯曼·帕夏
奥斯曼·帕夏则在6周的休整时间内,在普列文要塞增强防御,修建更多的掩体。与此同时,俄国人前去寻求罗马尼亚大公卡罗尔(Charles)的军队支援。罗马尼亚大公卡罗尔同意提供支援,条件是由他指挥联合围城作战。
卡罗尔(Charles)
于是俄罗斯和罗马尼亚联军从三个方向发动进攻,在这场残酷的围城战的最初两天,俄罗斯和罗马尼亚的旗帜曾经在土耳其人的防御工事上空飘扬过。但是,土耳其人在第三天发动了疯狂的反击,迫使罗马尼亚人撤军,普列文上空的俄罗斯鹰徽也被新月旗取代。
在第二次进攻失败后,俄国人意识到他们不可能通过强攻夺取普列文。在俄国近卫军一位技艺娴熟的工程师的安排下,俄国人打算与罗马尼亚人一道包围要塞,用饥饿逼迫守军投降。
而奥斯曼·帕夏在两次击败了兵力比自己多一倍的敌人后,迫使俄国人不得不在冬季继续进行这场艰苦的战役。不过,奥斯曼帕夏十分务实,他宁愿选择在时机允许时率先撤出普列文。
奥斯曼·帕夏
但报刊对他在普列文保卫战中英勇表现的详尽报道让欧洲人充满遐想,扭转了时下欧洲人心目中土耳其人野蛮落后的印象。欧洲人也把奥斯曼·帕夏视作斗牛犬一般勇猛的斗士,欧洲公众也开始转而支持奥斯曼帝国一方。
阿卜杜勒·哈米德苏丹意识到奥斯曼帝国在西方的形象得到了修复,急于利用这一时机谋取政治上的利益。因此他命令奥斯曼·帕夏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坚守普列文。他还许诺将派出一支大军前去解除普列文之围。
阿卜杜勒·哈米德苏丹
于是奥斯曼·帕夏顽强地坚守阵地,但俄国人切断了最后一条补给通路,彻底包围了这座要塞。阿卜杜勒·哈米德派出的援军则姗姗来迟。事实证明,援军也不过是一群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很快就被俄国人击溃。
现在,在巴尔干地区严冬的大雪中苦撑的守军失去了获救的希望。他们弹尽粮绝,士兵们开始靠吃猫、狗和老鼠度日,而俄军军官却吃着鱼子酱。奥斯曼·帕夏明白:他唯一的希望就是率领守军出其不意地从要塞里突围。
奥斯曼·帕夏
另一方面,俄军对普列文进行的3次强攻均遭到惨重失败,光第二次失败就损失了1/4的士兵。俄军统帅米柳京也承认:这样打下去,我们庞大的陆军会在极短的时间被打光。俄国沙皇的作战决心被严重动摇,认为俄军陷入了极端不利,甚至危险的境地。
米柳京
多瑙河集团军总司令老尼古拉大公向罗马尼亚卡罗尔一世求援,4万罗军作为俄国的同盟军参战。随着俄国10万援兵的开到,构筑了70公里堑壕,进行了长达2个月的包围战。
1877年12月10日的深夜,土耳其人静悄悄地从要塞中出来,向西进发。他们在维特河(River Vit)上搭建了桥梁,随后队形齐整地向俄军前哨发动了奇袭。在突破了第一道防线之后,他们又向俄军的主防线发动了进攻。
双方展开了近距离的白刃战,任何一方都不占上风。就在这时,一颗流弹击毙了奥斯曼·帕夏的坐骑,还伤到了他的腿部。人们开始传言奥斯曼·帕夏已死,使得军中人心惶惶。
作战英勇但已经饥肠辘辘的奥斯曼士兵们以为长官已死,于是开始溃逃,任由俄军占领要塞的防御工事。于是普列文镇的上空升起了白旗,沙皇率领他的部队开进了镇子,奥斯曼·帕夏也签署了投降书。
奥斯曼·帕夏本人得到了俄国人的礼遇,但他的部队则沦为俘虏,上千人在长途跋涉中死在了雪中。重伤员被丢弃在了战地医院里,被赶来的保加利亚人残暴地屠戮。就这样,俄军最终以时间换取了普列文要塞的投降......
战事转折
随着普列文镇在1877年年底投降,战争发生了转折:在五个月的围城战中被挡住的几十万俄军终于投入了战场,俄军在兵力兵器等方面都取得了对土军2:1以上的优势。沙皇亲自决策,令俄军立即冒严寒向巴尔干山以南发起攻击。
俄多瑙河集团军沿着150公里宽的正面多路突击:费奥多尔·费奥多罗维奇·拉杰茨基将军指挥的俄中路部队于1878年1月8-9日在舍诺沃战役中,包围并俘虏了魏塞尔·帕夏军队3万人。然后攻进阿德里安堡,兵锋直接威胁伊斯坦布尔;
古尔科将军的西路部队由保加利亚居民和游击队员积极协助,在严冬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越过了巴尔干山脉,在索非亚方向击溃了土军4.2万人,并于1878年1月4日占领索非亚。
古尔科将军
塞尔维亚则于12月13日又一次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并且占领了尼什。黑山人在黑塞哥维那攻城略地。斯拉夫人的军队在巴尔干各地都取得了胜利。希腊人也威胁说要发动战争,还支持奥斯曼帝国境内希腊人居住的省份(包括克里特岛在内)发动叛乱。
而就在俄土两国在多瑙河前线打的不可开交之时,高加索战场上也已经硝烟弥漫。俄国高加索集团军原来预计当面敌军是自己的两倍,预计进行防守作战,但后来发现土军比自己人还少,于是就发动了进攻作战。
俄军于4-5月间占领了巴亚济特和阿尔达罕两要塞,并封锁了卡尔斯要塞。但是,该集团军遭到艾罕默德·穆赫塔尔·帕夏军队有生力量的反击,三个进攻的支队被土军各个击破了两支,于6月退至边境,转入防御。
艾罕默德·穆赫塔尔·帕夏
10月间,俄将米哈伊尔·塔里埃洛维奇·洛里斯·梅利科夫在高加索阿夫利亚尔-阿拉贾战役中击溃土军。11月17日夜,俄军强攻占领了卡尔斯要塞,并向埃尔祖鲁姆发起攻击。在高加索,俄军封锁了埃尔祖鲁姆,并占领了巴统,据有了亚美尼亚东部的大部分地区。
米哈伊尔·塔里埃洛维奇·洛里斯·梅利科夫
而俄军的尼古拉大公(Grand Duke Nicholas)则率领俄军从阿德里安堡出发,直奔伊斯坦布尔而去!此时,已经没有像样的奥斯曼军队能够阻挡这支俄军了。这在伊斯坦布尔引发了恐慌,也让伦敦方面忧心不已。
可以说,俄军的胜利引起了大不列颠和奥匈帝国统治集团的恐慌,于是就像以前一样,欧洲列强终于要对俄国人进行“必要的干涉”了......
外交攻势
在俄军节节胜利之后,土耳其人试图援引1871年条约的条款,要求欧洲列强出面干预。由于英国拒绝援助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政府对英国尤为怨恨。奥斯曼宫廷掌控的一家报纸在漫画里将英国人画成了“一群懦夫”。
与之前一样,英国内阁里仍然分成了主和派和主战派,而第一代比肯斯菲尔德伯爵本杰明·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 1st Earl of Beaconsfield)则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阻止俄国人占领伊斯坦布尔!
第一代比肯斯菲尔德伯爵本杰明·迪斯雷利
另一方面奥斯曼苏丹仍然请求英国大使在必要时给他庇护。阿卜杜勒·哈米德亲自给维多利亚女王发电报,请求她出面调停。苏丹的请求被转达给了沙皇,但沙皇在回复时避而不答,反而把苏丹停战的请求转交给了前线的将领。
阿卜杜勒·哈米德
在前线的尼古拉大公表示,除非土耳其人先接受他的条件,否则免谈停火一事。而他开出的条件,无异于让奥斯曼帝国任由其摆布。与此同时,他又继续进军,一直前进到马尔马拉海边的圣斯特凡诺村(SanStefano)。
为了挡住俄国人,比肯斯菲尔德伯爵终于不顾内阁大臣的反对,命令英国皇家海军舰队中的五艘战舰开赴马尔马拉海。这些战舰打着保护英国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旗号,停靠在了王子群岛(Princes Islands)的背风处,摆出一副不惜决裂的态势,其位置已经在俄国人的射程之内。
比肯斯菲尔德伯爵
这迫使俄国放弃了向伊斯坦布尔进军的计划,俄国人和土耳其人终于在1月31日达成了停火协议。但在比肯斯菲尔德伯爵看来,这个停火协议简直是一出“滑稽戏”,因为尼古拉大公选择继续进军,到了距离伊斯坦布尔很近的地方。
伦敦股票交易所几乎为此陷入恐慌,而这样一来,比肯斯菲尔德伯爵在议会获得支持就容易得多了。议会批准了600万英镑的预算,让女王的军队进入战备状态,同时海军也进行了部署,以便做好在必要时于加里波利进行登陆作战的准备。
比肯斯菲尔德伯爵
而英国公众普遍感到十分兴奋,充满爱国热情的人群涌入了议会广场,向首相欢呼。俄国人造成了新的威胁,英国则做出了应对,善变的英国公众此时又开始同情土耳其人一方,仿佛又回到了克里米亚战争的时候。在伦敦的音乐厅里,这样一首歌曲诠释了新的帝国精神:
我们不想打仗哟:
可老天哟,如果我们非得打,
我们有人,我们有船,
我们还有钱呢哟。
英国人咄咄逼人的民族主义热情收获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在英国人的威胁下,俄国人没有进入伊斯坦布尔。沙皇发电报给苏丹,保证自己没有占领伊斯坦布尔的意愿。长久以来,俄国一直以“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统治者的合法继承人”自居,梦想在“君士坦丁堡”逼迫土耳其人和谈。
结果,俄国人还是未能实现他们的心愿。为此,他们十分怨恨英国,尤其怨恨狡猾的英国大使亨利·莱亚德爵士(Sir Henry Layard),甚至把他称作“大骗子”先生(Mr. Lie-Hard)。
亨利·莱亚德爵士
1878年3月3日,俄土双方在圣斯特凡诺签署了《圣斯特法诺条约》。该条约是由俄国外长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和沙皇等人事先炮制的,对于土耳其来说完全是一个城下之盟,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和约的条款一开始没有披露给欧洲列强,因为俄罗斯打算肢解掉奥斯曼帝国在欧洲部分的领土。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
根据俄罗斯的方案,巴尔干地区将出现两个由斯拉夫人主导的大国,它们都将获得完全独立的地位,无须向苏丹支付任何贡赋。一个是黑山,它的领土将扩大两倍,人口将增加一倍;另一个是塞尔维亚,它也将获得更多的领土,几乎扩大了一圈。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依然属于苏丹,但都将成立自治政府。罗马尼亚的独立地位也将获得确认。尽管罗马尼亚在战争中忠实地援助了俄罗斯,但是作为一个拉丁人的国家,罗马尼亚没有得到体面的回报:它失去了比萨拉比亚,还在与俄罗斯的领土交换中吃了亏。
得到好处最多的是保加利亚,它几乎恢复了中世纪时保加利亚帝国的领土:保加利亚占据了多瑙河以南、从黑海到爱琴海之间的大片土地,还获得了色雷斯和马其顿。新兴的保加利亚名义上还要承认苏丹的宗主地位,但实际上已经是一个自治的国家。
但保加利亚大公由俄罗斯选出,国家由俄国化的政府统治,整个国家实际上成了俄国在巴尔干心脏地带的一块飞地,还可以作为俄国日后向东进攻伊斯坦布尔的桥头堡。这样一来,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剩余领土就被分隔成了两个互不相连的部分,而且两座主要城市之间隔着保加利亚的领土。
并且条约还规定:将萨拉比亚西南部归还给俄国,将卡尔斯、巴统、阿尔达汉和巴亚齐特并入俄国版图;修改博斯普鲁斯海峡通行规则,允许俄罗斯等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通行等。
在整个欧洲和巴尔干人看来,《圣斯特凡诺和约》丝毫没有顾及民族原则、历史诉求和宗教差异等因素,同时还践踏了各个非斯拉夫民族日益高涨的民族感情。所以条约的签订引起了英、奥等国的强烈不满,他们联合对俄施加压力,要求它吐出已经吞下肚的果实。
正如比肯斯菲尔德伯爵所说的那样:“奥斯曼帝国苏丹成了俄国的臣属……在这种安排之下,原本被欧洲各国置于奥斯曼帝国政府管理下的土地和资源就完全落入了俄国手中。我们反对这种安排。”
于是,比肯斯菲尔德伯爵决心诉诸武力,他动员了预备役部队,还命令一支印度军队经由苏伊士运河前往马耳他。在英国展示武力的同时,最早提出召开会议进行协商的奥匈帝国也为了保卫自己在巴尔干地区的领土利益而下达了动员令。
比肯斯菲尔德伯爵
此外,英国还对罗马尼亚人和希腊人表示支持,赞同他们也派出代表参加会议。英国政府对希腊人表示,英国将“竭尽所能,避免任何希腊人被并入斯拉夫国家”。巴尔干地区的穆斯林也希望维多利亚女王为他们伸张正义,因为维多利亚女王本人也拥有1亿穆斯林臣民。阿尔巴尼亚人组成了一个联盟,宣布将“誓死抵抗”任何入侵行动......
战后格局
在欧洲列强的压力下,沙皇改变了态度,而德国首相奥托·冯·俾斯麦则站出来进行调解,声称要做个诚实的中间人。在不久之后披露的一份英俄秘密协议中,俄国驻伦敦大使修改了原本的“大保加利亚”方案。这就为欧洲各国召开会议进行协商铺平了道路。
奥托·冯·俾斯麦
1878年夏,在俾斯麦的主持下,欧洲各国代表在柏林举行了会议,六大国在一个月内就签署了《柏林条约》,而《柏林条约》的签署实际上废除了《圣斯特凡诺和约》,俄国被迫对《圣斯特法诺和约》进行重大的修正:
俄国人放弃了“大保加利亚”计划,保加利亚被分成了两部分。北方的那一部分以多瑙河、黑海(包括瓦尔纳港)和巴尔干山脉为界,与塞尔维亚和马其顿接壤,但不再拥有爱琴海沿岸的领土。
这一部分在名义上依然奉苏丹为宗主,但拥有政治自主权,由保加利亚大公统治。保加利亚大公的人选不能来自任何重要国家的王室,也不能由俄罗斯单方面指定,而是需要得到奥斯曼帝国及列强的一致同意。
另一部分保加利亚位于巴尔干山脉以南,将被命名为东鲁米利亚。这一地区将作为一个自治省成为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边疆省份,“苏丹拥有该省份的直接军政大权”。大保加利亚就这样变成了小保加利亚。
而博斯普鲁斯海峡仍然不对俄国军舰开放,俄罗斯在巴尔干的影响受到遏制,它向地中海方向发展海军力量的企图再次落空。它只是收回了克里米亚战争中割让出去的领土。
《柏林条约》还规定土耳其将塞浦路斯划割给英国,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则改归奥匈帝国统治。它实质上是部分地瓜分土耳其,但却远没有解决许多极其重要的巴尔干冲突问题。正是它所做的许多决定,以后成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重要推动作用的各种冲突的起点。
俄国人一开始拒绝接受这一方案,但最终还是屈服于毫不让步的比肯斯菲尔德伯爵。用俾斯麦的话说:“土耳其再度出现在了欧洲的版图上”。东鲁米利亚的组建事宜由欧洲列强组成的一个委员会负责。俄国在巴尔干地区东部的扩张就这样遭到了遏制。
而在巴尔干地区西部,俄国的扩张同样遇到了阻力。根据战前俄奥两国签署的秘密协议,为了让奥地利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俄国允许奥匈帝国占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并在那里建立统治。
《圣斯特凡诺和约》中许诺给黑山的一部分土地,现在被转交给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因此,原本会增加两倍的黑山领土现在仅仅增加了一倍;此外,塞尔维亚原本会从土耳其那里获得一部分领土作为补偿,现在它获取的领土却来自保加利亚。
在黑山和塞尔维亚这两个斯拉夫国家中间出现了一个缓冲地带——属于奥斯曼帝国的诺维帕扎(Novibazar)桑贾克。奥匈帝国在这一地区拥有一些特权,可以经由此地前往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
像《圣斯特凡诺和约》一样,《柏林条约》中受害最深的还是罗马尼亚。在这次会议上,罗马尼亚又遭到了俄罗斯不公正的对待。俄罗斯决心将整个普鲁特河沿岸都变成自己的领土。
于是,以承认罗马尼亚独立为条件,俄罗斯还是成功地要走了比萨拉比亚南部地区。这一地区位于多瑙河以北,无论是从历史角度看还是从人种角度看,都应该属于罗马尼亚。作为交换,俄罗斯把原本属于保加利亚的多布罗加补偿给了罗马尼亚。
而希腊也终于在《柏林条约》中得到了甜头。希腊的领土并没有明显增加,但是在英国的努力下,希腊从土耳其的伊庇鲁斯和色萨利行省获得了一些领土。与此同时,尽管马其顿行省留给了土耳其,但它至少没有落到保加利亚人的手里。
可以说《柏林条约》的最终签署避免了一场大战的爆发。因此,比肯斯菲尔德伯爵称赞其带来了“光荣的和平”。为了这一和平局面同样付出巨大努力的还有俾斯麦。他成功地在巴尔干地区西部增强了奥匈帝国的实力,打击了俄罗斯。
欧洲列强在最后关头挽救了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领土,让日益衰弱的奥斯曼帝国又获得了最后的苟延残喘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尽管列强过去纵容了俄国吞并巴尔干大部分地区的野心,但此时它们终于对俄国加以遏制。在此之后,俄国在巴尔干地区依然拥有强大的影响力,但不能占据这一地区。
比肯斯菲尔德伯爵希望新生的保加利亚可以成为奥斯曼帝国阻挡俄罗斯的屏障,而不是俄罗斯对付奥斯曼帝国的堡垒。就像俾斯麦后来评价的那样:“在从土耳其人手中争取解放时,这些民族很乐于接受俄罗斯的帮助;但是,在获得自由之后,他们并不情愿再让沙皇扮演苏丹曾经扮演过的角色。”
比肯斯菲尔德伯爵
因此,在最后的这次俄土战争结束后,试图解决东方问题的柏林会议为东欧设计了与以往的战后安排在本质上截然不同的政治蓝图。
英国还履行了一项特别的职责。在召开会议之前,英国担心俄国不肯吐出这些已征服领土。于是,与跟俄国大使签署的在欧洲分割保加利亚的秘密协议相类似,英国也与奥斯曼帝国签署了一项有关亚洲领土的秘密协议。
为了让英国能够帮助苏丹保卫其在亚洲的剩余领土不受俄国侵犯,塞浦路斯岛被交给英国管理。作为回报,塞浦路斯岛的财政盈余要作为岁贡上交苏丹。与此同时,苏丹还许诺将在英国的帮助下推行改革。
这个秘密协议直到柏林会议时才第一次被披露出来。就这样,塞浦路斯成了另一个直布罗陀,英国人将在这里协助土耳其人,避免俄国人染指东地中海。塞浦路斯将成为一个基地,不仅可以用来保卫奥斯曼帝国在亚洲的陆疆,还可以用于保障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交通。
通过占领塞浦路斯,英国可以在东方恢复自己的威望,同时也算是补偿了它对俄国的种种让步。于是,奥斯曼帝国在东方和西方就各有了一个防范俄国帝国主义企图的哨兵——大英帝国和奥匈帝国......
参考资料:《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