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津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刘树荣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武术的光辉。1914年,他出生于江津龙门,一个武术世家,自幼沐浴在家族武术传统的熏陶之中。八岁时,他便在父亲严格的教导下,踏上了武术的征程。
刘树荣的武术之路,始于对南派拳术的无限热爱。14岁时,他拜入黄道林门下,学习南派少林拳术。黄师傅的严格训练,要求徒弟们白天劳作,晚上才能学习武术,这使得刘树荣每天仅有两三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但对武术的热爱让他在艰苦的训练中找到了乐趣和力量。
24岁时,刘树荣继续深造,拜有权、刘旦彬为师,学习了更多南派拳术的精髓。1939年,他更是有幸得到河南徐线标的真传,学习了绳标技艺。到了1941年,他来到江津城关,拜杨理初为师,学习满手拳,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武术修为。
1946年,刘树荣与清代末年武秀才李书之等人共同成立了江津国术研究社,致力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尽管该研究社在解放后不久便解散,但刘树荣对武术的热爱并未减退。1951年,他通过《大堆人山》的表演,获得了优秀奖状,展现了他深厚的武术功底。
解放后,刘树荣积极参与武术活动,培养了一大批武术教练,并在治安部门工作,担任治保主任。他的武术生涯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黯淡,反而在1981年江津县武术协会成立时,担任了委员兼教练的职务,并在1985年成为四川省武术协会的会员。
刘树荣不仅是一位武术大师,更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医师。他精通中医骨伤科,经常代表武术研究会提供义务咨询和治疗服务,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在武术的传承上,刘树荣的贡献尤为突出。从1960年私人授徒10人次,到1971年的100人,再到1974年至1978年的500人,直至1981年至1985年武术运动普及高潮时期的1000人左右,他的弟子遍布各地,成为各地区武馆的负责人。
刘树荣的武术技艺不仅在江津地区享有盛誉,更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获得了广泛认可。在1940年至1947年间,他频繁参与青羊宫花会大赛和重庆较场口等重要赛事,以其卓越的表现屡获殊荣,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技艺。
他的武术风格独具一格,以发力狠辣、速度迅猛、攻防转换迅疾而著称。这种风格最终凝聚成了刘氏一锤拳,一种以一拳定胜负的传奇拳法。因其拳头之硬和出拳之速,刘树荣在江湖中赢得了"刘一锤"的绰号,象征着他那一击必中的拳法和无与伦比的战斗能力。
在南派少林南拳和南派满手拳的基础上,刘树荣不断提炼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武术风格。他的刘氏一锤拳,不仅融合了传统南派武术的精髓,更加入了他个人对速度和力量的深刻理解,使之成为一种在实战中极具威力的拳法。
刘树荣的力量同样令人称奇。他能够举起170斤的石担子上二楼,一拳将300斤的虎皮沙包打飞,70岁时仍能抱起300斤的铁墩子走两米多远。这些事迹,都成为了江津几江潮节目中的传奇故事,江津日报也对他的武术世家进行了报道。
刘树荣,这位江津资格最老、门徒最多的大师级人物,用他的一生诠释了武术的精髓和精神。他的故事,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武术爱好者,继续在这条充满挑战与荣耀的道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