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1038——1110), 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八子。出身名门,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诗词天赋,14岁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一生仕途不利,家道中落,然个性耿介,不肯依傍权贵,文章亦自立规模。工令词,多追怀往昔欢娱之作,情调感伤,风格婉丽。有《小山词》传世,存260首。
思远人
(宋代)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当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通过红叶黄花、飞云归鸿等意象地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透出一种跨越时空的思念与哀愁。
上阕写景:由红叶黄花、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作铺垫,从而引起思念远方行客的离愁。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点明时令、环境,触景生情。林叶转红,黄菊开遍,又是晚秋时节。看到那漫山枫林红遍枝头,满地菊花已经变黄,还有瑟瑟秋风吹过,带来几许寒凉,我不禁想念起千里之外的游子来了。一个“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则点明相隔之远。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借景点染烘托主题,为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遥望渺渺长空,寄希望于归鸿能带来游子的音信。女主人望天际,看到那天边的云彩不断向远处飘去,归来的大雁并没有捎来他的消息,想寄书却不知道游子的去处,我又该将这份思念寄于何方?“过尽”,极写其失望之意,“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在,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寄书”二字,既刻画出心理活动,又表现了动态行为,还为下文进一步扩展埋下伏笔。
下阕抒情:通过和泪研墨、展纸书情,看似无理的情形描写,将思妇的一片痴情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泪弹不尽当窗滴,就砚旋研墨。”正因无处能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明知书不得寄,仍是痴情要写。我越失望越思念,伤心得临窗以泪研墨写信,情愈悲而泪愈多。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情真意足,使感情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泪滴信笺,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泪水更是一发不可收,竟然把红笺的颜色给染褪了。此时此刻,无论是泪、墨还是红笺,都融进女主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特别是以泪水将信笺的红色冲掉来写女子的伤心,不仅别出心裁,还有一种别样的韵味,将思念描写得更为形象具体,也更能感动人。
全词用笔甚曲,语言质朴,感情宛转入微真挚自然,不事雕琢却也真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