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讲《传习录》里王阳明和顾东桥的来往书信,王阳明继续说:

如果不能让天下人理解拔本塞源的主张,那么天下所有向圣人学习的人,就会日益感到复杂,日益感到艰难,并将会渐渐沦为禽兽夷狄,还满以为在修习圣人的学问。

我的学说虽然可能暂时让圣道明于一时,但终将是松了西边的冻,冰又在东边冻上了,前面的雾散开了,后面的云又涌了出来。

我就是喋喋不休地在危困中,将我的学说宣扬至死,但对拯救天下也起不到丝毫作用。

圣人之心,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他看全天下之人,并无内外远近之别。凡有血气的人,都是他的兄弟儿女。

圣人都想让他们有安全感,并去教育他们,以实现他的万物一体的心愿。

天下普通人的心,起初与圣人并无什么不同。他们只是被自我的私心迷惑,受到物欲的蒙蔽而间隔,公天下的大心变成为了为己的小心,通达的心变成有阻碍的心。

各人有各人的想法,甚至有将自己的父子、兄弟当他人看待的。

圣人为此深表忧虑,所以推广他天地万物一体的仁心来教育天下,让每个人都能克制私心,剔除蒙蔽,借以恢复人们原本共有的心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圣人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尧舜所传授的“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教育的细枝末节,就是舜命令契的五个方面,“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尧舜与夏商周三代,所教的、所学的只有这些。在那个时代,人们没有不同的看法,户户没有不同的习惯。

能自然做到这些的称圣,能努力做这些的称贤。违背这些的,即使聪明如丹朱,也为不肖。

在街巷田野之中,并从事农工商的人,均纷纷学习它,努力完善自己的德行。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纷繁的见闻、不去烦复的记诵、糜滥的词章及没有对功利的追求。

而只是让他们去孝敬父母,敬重兄长,诚实待友,籍以恢复心体中原本同有的。

而这些是人性中固有的,并不是从外而借来的,又有谁不能做到呢?学校里所做的事,只是为了成就德行。

而人的才能各异,有的擅长礼乐,有的擅长政教,有的擅长治理水土和种植,这就需要依据他们所成就的德行,然后在学校中进一步培养各自的才能。

依据德行让他任职,并让他在这个职位上终生不再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