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省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 齐改文

你问我:为什么要在今天,写一首诗?

我说今天,是一个值得庆祝和纪念的好日子,一个必须以诗来庆祝和纪念的好日子。

你看,时维九月,岁在甲辰,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寺山漫山红遍,鹳河一川碧波,共襄龙乡之壮景;时逢盛世,人逢喜事,四海山川,八方同道,万千莘莘学子,十里春风杏坛,同庆龙年之盛典。

斯世斯年,登高处,巍巍伏牛八百里,中原最高犄角尖;抬望眼,泱泱华夏五千年,盛世盛时在今天;此时此刻,我站在,恐龙之乡水源地,钟灵毓秀鹳河畔;屈子扣马回车处,五圣光芒照河山;此情此景,我爱这,名动中原一杏坛,芝兰玉树满庭院;九畹滋兰躬耕园,一弯清流水潺潺。

我怎能不,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壮心未与年俱老,壮怀犹能歌慷慨?我又怎能不,游目骋怀、抚今追昔,八千里路云和月,激情澎湃诗千行?

我要把,你的前世与今生、梦想与光荣,所有的峥嵘岁月,都写进诗里;我要把,我的迷茫与希望、坚定与守望,所有的爱恨悲喜,都写进诗里;我要以,时代的烽火与硝烟、几代人的青春与激情,所有跋涉者的背影,铸成一枚闪光的勋章,落款是你的名字——西峡一高。

都说: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学校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可是,谁见过这样的园丁与花朵,谁曾见过这样的一所学校?

1938 年,东瀛日寇,犯我中华。弦歌起处生狼烟,华北之大,放不下一张安静书桌;诗礼之国,竟成为虎兕横行之地。大河彼岸的保定,硝烟弥漫,生灵涂炭,育德中学,岌岌可危。

国难之时,一个年近花甲的校长——郝仲青,不屈服、不苟安,殚精竭虑,千里跋涉,渡黄河,冒弹雨,突破日军封锁线,把育德中学,从保定迁到黄河之南的宛西小镇——西峡口。

以一个爱国志士的担当,抒写一个校长秉持终身的教育信念。危难之际,一群食不果腹的老师,不求名,不为利,住茅屋,喝稀粥,饥寒交迫而矢志不渝,流血牺牲而前赴后继,以艰苦卓绝而诲人不倦的人格精神,诠释杏坛弦歌的浪漫情怀;烽火之中,一群风华正茂衣衫褴褛的学生,不绝望、不畏惧,负笈向学,追求理想,吃前所未有之大苦,受难能可贵之大教,以青春的血色浪漫,抒写抗战学校的别样风采。

为什么中国人的脊梁永不弯曲?为什么中华文明不会灭亡?因为我们有这样的老师和学生,有永不熄灭的信念和梦想!在日寇横行之时,秉持一个教育救国的坚定信念,把国耻国仇,都化作砥砺前行;在山河破碎之地,守护一张读书报国的安静书桌,以千难万难,来磨砺国之干城。

居庙宇,住草庐,筚路蓝缕,艰辛备尝,简陋的育德笑傲于莲花寺岗;吃地瓜,穿草鞋,三餐不继,衣衫褴褛,热血的青年以梦想点亮时代。校长亲题校训:不敷衍,不作弊,厚德劝学,保斯文命脉于乱世;学生高唱校歌,炼体魄,砺学行,师生共勉,传革命火种于四方。

炮火声中,不忘国耻,长跑锻炼,磨砺有为之身,成为国之干城;饥寒之时,勤奋读书,增长知识,学成经纶之才,担当国之大任。就这样,一所仅存 7 年的战时学校,渡黄河,跨两省,临危局不倒,共时艰不馁,秉一腔爱国信念,守一颗师者本心,狼烟起处有弦歌,历经八十沧桑,依旧弦歌不辍,芳华不老。

若说岁月如诗,这所学校,这群师生,他们的存在,就是壮丽的诗啊!他们,把苦难深重的 1938,写成了一首诗;把一所学校,刻进了历史。——这所学校,前世叫育德中学,今生叫西峡一高。

你问:一个八十岁的人,无奈岁月凋红颜,萧萧华发叹暮年;一所八十岁的学校,为何满庭芳华芳韵远,玉树葱茏似少年?

我说:以沧桑赢得沧桑,以芳华永葆芳华。从 1938,到 2024,八十六年的沧桑岁月,肇基于烽火硝烟的育德中学,血脉相传的西峡一高,遇到过命如飘蓬的战乱岁月,遇到过饿殍遍野的饥饿年代,遇到过十年浩劫的时代乱象,遇到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遇到过读书无用的思想暗潮,遇到过急功近利的教育乱象,遇到过疫情封校的艰难时刻,遇到过难以突破的发展瓶颈,却从不曾迷茫、徘徊,更不曾畏惧、沉沦,始终如一,砥砺前行。

秉先贤遗志:以人为本,育德育才;承育德校训:不敷衍,不作弊;传校风:团结、务实、拼搏、创新;守师者本心:成人、立人、不器之器;持教者正道:言教、身教、不教之教;成杏坛大观:育德、育才、不器之器。甘为孺子牛,敢为天下先;一心一意育英才,三改三变谋发展。以星星之火,匹夫之志,终于一枝独秀,卓尔宛西。

看五圣光照处,英才辈出,芝兰玉树满杏坛,一高名动中原:国际视野,特色办学,大批少年才俊喜获国家级发明专利、科技创新大奖;学海遨游,书山登攀,无数农家子弟笑捧大学录取通知书,走向广阔世界;喜屈子扣马处,九畹滋兰,满庭芳华芳韵远,同道闻香而来:全国性教育论坛于此教研,四海名师济济一堂,研讨疑探复式高效课堂;开放日各地同仁来此取经,八方宾客且惊且叹,向往素质奠基高效课堂。

而一高人的境界从来是:物华天宝何足恃,金榜题名何足道!这是一高人的弦歌雅意:百年弦歌唱大风,万行飞鸿笑云间!这就是杏坛的力量:书声琅琅,弦歌不绝,竟可以承文脉、传道统,化万民智慧,开万世太平!这就是一高芳华不老的秘密:一夫之志,一校之教,竟可以立大道、成大教,九畹树兰,百年流芳!若说岁月如诗,这所学校,这群师生,他们的弦歌之声,也是壮丽的诗啊!西峡一高,把八十余年的沧桑岁月,凝成了一首壮丽的诗;把一所日新月异的学校,带向了美好的诗与远方。

你问:西峡一高的美好未来,在哪里?

我说:在孔子弦歌不辍的杏坛上,在无数郝仲青校长的信念里,在育德千里颠沛的歌声中,在一高人始终不渝的奋斗里,在最壮美的教育诗篇诗中,在最和谐的教育画面里: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公元前六世纪,孔子聚徒讲学的,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教学场景;这是孔子一生追求,大同世界的,一个充满了理想与色彩的,生活场景;也是公元二十一世纪,一高人追求的,山水的、教育的、生活的,杏坛。

这就是一高人的弦歌之声——以历经沧桑初心不渝的执着坚韧,持守沧海桑田的人间正道;以永不熄灭永不老去的诗意情怀,接续春风杏坛的弦歌雅意,以滋兰九畹的十里春风,以青春的绽放,永葆杏坛的青春芬芳。这是我的祝愿,也是我献给你——西峡一高,最诚挚的诗篇、最庄严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