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隋末群雄并起豪杰辈出。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瓦岗军的传奇故事。这支由翟让创建的农民起义军,在短短几年间从默默无闻到威震天下,又在巅峰时刻突然崩塌,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历史大戏。
公元611年隋炀帝大业七年。隋朝暴政横行,民不聊生。正是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翟让在河南瓦岗一带揭竿而起,建立了瓦岗军。
翟让本是东郡韦城(今河南长垣东北)人,曾担任过东郡法曹。谁曾想这位执法者后来竟成了朝廷的通缉犯。据说翟让因为某些原因被判了死刑。幸亏狱卒暗中放他一马,这才死里逃生。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逃亡路上的翟让来到瓦岗,看到四处烽烟四起,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扯旗造反。很快同乡好友单雄信、徐世勣等人纷纷前来投奔。就这样,瓦岗军诞生了。
说起瓦岗军的成立,颇有些草台班子的意思。但别小看这支乌合之众,他们很快就在当地站稳了脚跟。不过人多了就得吃饭。为了解决温饱问题瓦岗军不得不四处劫掠。
这种打家劫舍的行为,让出身富贵的徐世勣很是不安。有一天他向翟让建议:"咱们老是祸害乡里也不是办法。不如去荥阳、梁郡,那里靠近永济渠,来往的船只和商旅很多,足够咱们自给自足了。"
翟让觉得有道理于是带领部众转战永济渠沿岸。这一招果然管用瓦岗军很快就发了一笔横财。有钱就能招兵买马队伍很快扩充到一万多人。
然而人多并不等于强大。在与隋军的几次交手中,瓦岗军都吃了不小的亏。原因很简单,翟让能力有限,瓦岗军始终是一盘散沙。
就在瓦岗军陷入困境之际,一个叫李密的人出现了。这个人可不简单他出身名门,曾祖父是西魏柱国大将军李弼,祖父李曜是北周邢国公,父亲李宽是隋朝的上柱国、蒲山郡公。李密本人更是担任过左亲卫府大都督,负责保护皇帝的安全。
按理说李密这种高官之后,根本没必要反隋。可他偏偏是个不安分的主。有一次隋炀帝发现李密站岗时心不在焉,就让左卫大将军宇文述给他换个工作。宇文述婉转地劝李密回家读书,李密也乐得清闲,就借病辞职了。
回家后的李密过起了悠闲的读书生活。有一天他骑着黄牛,一手拿着牛绳一手翻着《项羽传》,牛角上还挂着一套《汉书》,准备去拜访国子监助教包恺。
这一幕恰好被权臣杨素看到了。杨素觉得新鲜就跟在后面问道:"哪来的书生这么爱读书?"
李密连忙下牛行礼自报家门。两人一番攀谈杨素对李密的学识大为赞赏。也正是因为这次偶遇,李密和杨素的儿子杨玄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这段友谊看似平常,却为李密日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公元613年隋炀帝第二次远征高句丽,杨玄感趁机起兵造反。李密得知消息后立即加入其中,为杨玄感出谋划策。
然而事与愿违,杨玄感的叛乱很快就被镇压,自己也兵败自杀。作为同谋李密沦为朝廷的通缉犯,全家惨遭杀害。这一切来得太突然,昔日的贵公子一夜之间成了丧家之犬。
李密在逃往潼关的路上被捕。隋炀帝得知此事下令将他押送到高阳县,准备亲自审讯。李密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便动起了脑筋。他与同伙凑钱贿赂押送官员,怂恿他们每晚大吃大喝。待官兵松懈之际,李密等人趁机凿墙逃走。
逃亡路上李密辗转投奔了平原县的义军头目郝孝德。也许是书生意气未消,李密居然向郝孝德提出了灭隋大计。谁知郝孝德根本不买账表示自己造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对推翻隋朝毫无兴趣。
这一幕颇为讽刺,一个卖葱油饼的小贩,竟对一个满腹经纶的前朝贵族说教。李密这才意识到,真实的世界与他想象中大不相同。
就在李密四处碰壁之际,命运之神向他抛来了橄榄枝。有人向他介绍了正在崛起的瓦岗军,还说瓦岗军首领翟让正在四处招揽人才。李密心想与其在这里碌碌无为,不如去瓦岗军一试身手。
于是李密带着几个亲信,踏上了前往瓦岗的路。途中他们遇到了瓦岗军的斥候。李密自报家门说明来意。斥候听说是大名鼎鼎的李密要来投奔,立即派人飞马报信。
翟让得知李密要来喜出望外。他早就听说过李密的大名,知道这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了表示诚意翟让亲自带领瓦岗军将领出城迎接。
当李密见到翟让时两人一见如故。翟让将李密封为上宾,让他担任军师。李密也不负众望,很快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
在李密的建议下瓦岗军开始改变以往的劫掠策略,转而争取民心。他们减轻百姓负担,严惩欺压百姓的恶霸,还组织农民开荒种地。这些举措让瓦岗军的声望迅速提升,吸引了更多人加入。
不仅如此李密还帮助瓦岗军建立了严格的军纪。他制定了一套奖惩制度,鼓励将士们努力训练,同时严惩违纪行为。在他的调教下原本散漫的瓦岗军逐渐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劲旅。
李密的才能很快得到了瓦岗军上下的认可。许多将领主动向他请教甚至连翟让也经常与他商讨军务。渐渐地,李密成为了瓦岗军的实际领导者。
然而李密的崛起也引发了一些人的不满。特别是翟让的亲信们,担心李密会取代翟让的地位。他们开始在翟让面前说李密的坏话挑拨离间。
翟让起初并不在意这些流言蜚语。可是随着李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翟让也开始感到不安。他担心自己辛辛苦苦创建的基业,会被李密夺走。
就在这种微妙的气氛中,瓦岗军迎来了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他们准备攻打荥阳,这是一座重要的隋朝城池。如果能够攻下荥阳瓦岗军的实力将大大增强。
为了这次行动李密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提出要先派人潜入城中,争取内应然后里应外合一举攻下荥阳。这个计划得到了大多数将领的支持,但翟让却有些犹豫。
翟让的犹豫不是没有原因的。他觉得李密的计划太过冒险,如果失败了很可能会暴露瓦岗军的实力。但是在众多将领的支持下,翟让最终还是同意了这个计划。
荥阳之战成为了瓦岗军崛起的转折点。李密的计划如期展开瓦岗军的内应成功打开了城门,大军一举攻入城中。隋军措手不及很快就溃不成军。这场胜利让瓦岗军的声威达到了顶峰,也让李密的威望进一步提升。
然而胜利的喜悦还未散去,瓦岗军内部就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权力之争。部分将领认为,李密才是真正的统帅,应该取代翟让的位置。另一部分人则坚决维护翟让的地位,认为没有翟让就没有瓦岗军。
这场争论很快演变成了公开的冲突。支持李密的人声称只有李密才能带领瓦岗军走向更大的胜利。而翟让的支持者则强调,翟让是瓦岗军的创始人,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密本人在这场争论中保持了沉默。他既没有公开表态支持自己,也没有明确表示支持翟让。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反而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就在瓦岗军内部争吵不休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隋炀帗死了。这个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改变了整个局势。
隋炀帝的死亡意味着隋朝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各地的起义军纷纷加大了攻势,争夺天下的战争全面爆发。在这种形势下瓦岗军内部的矛盾被暂时压了下去。所有人都意识到现在是扩大势力的最好时机。
李密抓住了这个机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攻占洛阳,建立新的政权。洛阳是隋朝的东都,占领这座城市将极大地提升瓦岗军的地位。
这个计划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包括翟让。他们认为只有占领洛阳,才能在群雄逐鹿中占据优势。于是瓦岗军开始了向洛阳进军的准备。
然而就在出兵前夕一个意外发生了。有人发现翟让秘密派人联络了其他起义军,似乎是想寻求支援。这个消息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李密的支持者认为翟让这是在怀疑军队的实力,是对李密的不信任。他们要求立即废除翟让的兵权,由李密全面接管瓦岗军。
翟让的支持者则辩解说,这只是一种预防措施。他们认为攻打洛阳是一个重大决策,多找些盟友并无不妥。
争论很快就演变成了武装冲突。瓦岗军内部分成了两派,一边支持李密,一边支持翟让。原本准备攻打洛阳的大军,现在却自相残杀起来。
这场内乱持续了几天最终以李密派的胜利告终。翟让被软禁李密正式成为了瓦岗军的最高统帅。
这场胜利并没有给李密带来多少喜悦。他清楚地知道这场内乱严重削弱了瓦岗军的实力。更糟糕的是瓦岗军内部的裂痕已经难以弥合。
就在李密为如何重整旗鼓而发愁时,又一个坏消息传来:其他起义军已经开始向洛阳进军。瓦岗军因为内乱耽误了最佳时机,现在想要占领洛阳已经几乎不可能了。
这个消息让李密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他意识到正是自己的野心导致了瓦岗军的分裂。如果能够与翟让和睦相处,瓦岗军或许已经占领了洛阳,成为天下第一大势力。
然而后悔已经无济于事。失去了进攻洛阳的机会,瓦岗军的处境变得越来越艰难。其他起义军开始觊觎瓦岗军的地盘,不断发动进攻。
面对四面楚歌的局面,李密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决定释放翟让,恢复他的兵权,希望能够重新团结瓦岗军。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