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他如何生气。
一个人在愤怒的时候,最容易摘下社会面具,暴露本性。
来看看,下面几种面对冲突的本性,你最熟悉哪一种?
妻子Z :这个事儿我说了多少遍了,你还是没做,能不能有点责任心啊? 丈夫小A:不是,我哪里没做了?我也有在帮忙的,你不能这么说吧。 妻子Z:那你说说,家里有哪件事你主动操心过?还不都是推给我! 丈夫小A:我不是啊,我工作忙有时候忘了,但也不是都没管过吧?
你有没有发现,小A面对冲突的第一反应就是辩解,脱口而出的是“我不是啊,我没有啊”。有点像是否认型。
最初你会很生气,怎么说什么都反驳,但三番几次,你哪怕再不满,也不想再跟他有任何沟通,因为反正,他也会全部否认掉。
那接下来的这一位,或许在生活里更加常见。
妻子D:这个事儿我说了多少遍了…%¥*&…… 丈夫小B:哎呀,行行行,不要说了。 妻子D:为什么不要说了,我想和你好好聊一下。 丈夫小B:……(叹气,沉默) 妻子D:你说话啊。 丈夫小B:哎呀行了…我现在不想说话……
小B,是典型的回避冲突,拒绝交流。有点像是……冷暴力?
这样的人你和他吵架都吵不起来,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你被憋住了。他关闭了沟通的窗口,也让误解和隔阂越来越深。
和沉默以对正好相反,第三种,是针锋相对。
妻子E:这个事儿我说了多少遍了…%¥*&…… 丈夫小C:你还好意思说我?你自己平时做事就丢三落四,不靠谱,现在来挑我的毛病?你上次…… 妻子E:我怎么了?…%¥*&…… 升级为互相指责,双方都将不满投射到对方身上最后不欢而散。
这里的两个人,都属于那种……吵架必须赢的人。
不过,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找到真相,而是为了证明,我比你更委屈。
上面这些应对模式,你是哪种?或者跟你冲突的那个TA,是哪一种呢?
为什么说发生冲突的时候,能彻底认清一个人。
因为看似是两个人在吵架,实际上,是两套“防御机制”在斗争。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最早提出了“防御机制”的概念。
就像你看到一辆汽车冲过来,身体的本能反应是马上躲闪一样。
吵架时看上去有攻击性的语言,其实也是自我保护、减轻压力的本能反应。这种防御本能,往往跟曾经的经历相关。
比如小A,他习惯性地不承认自己存在的问题。
否认的背后,或许是童年时经历过一些伤痛。我有一个朋友,TA小时候父亲赌博,父母经常争吵打架,当时他太小太害怕了,只能通过回避和否定,来逃避这些在他那个年纪根本无法解决的压力。
小B的沉默应对,是一种“压抑”的防御机制。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很少和家人朋友有开放坦诚的沟通,甚至曾在沟通中受过侮辱或者冤枉。
有过这类经历的人,会选择躲进一个树洞,把自己藏起来,缄默不言。
而攻击性很强的小C,用的防御机制叫“投射”。
他把自身不想面对的部分投射到对方身上,挑对方的毛病。他的目的不是攻击,而是索取。他所有的语言都是在诉说自己未被满足的需求,他渴望被爱,被看见、被关注。他比任何人,都更缺乏安全感。
当你看到这些,会不会觉得, 冲突不那么可怕了,因为你看到了最真实的彼此。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让你驻足不前。
我说这些,是想让你看见、然后面对,把防御时的躲藏,变成长大后的能量。
在我很小的时候,有段时间生活在非常不坦诚的沟通环境中,每当我表达情绪,会被要求闭嘴,会被指责矫情。直到今天,每一次艰难谈话之前,我还是会惯性的害怕,有很多黑色想象,担心会被指责,会被误解。
但是今天的我,时刻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坦诚沟通的人。我出过关于沟通的课和书。
我不想再向恐惧屈服,我想替小时候不知所措的自己,要一个坦诚相待。
下次面对冲突,你看到对方一言不发,你会知道,TA只是用压抑的防御机制在保护自己。你可以主动抱抱TA,然后说,我知道你也有委屈,我们可以聊一聊。
当陷入相互争执的时候,你会知道这是投射机制的信号,你可以用表达感受来替代攻击,心平气和地说,你这样说我,我感到很难过。
当对方一口否认的时候,你也可以先说明,我不是在责怪你,而是想一起去解决问题。
冲突之下,我们第一眼看到的都是坚硬的壳。但对方想给你看到的,是这个硬壳背后的脆弱。
《小王子》里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话:
爱不是终日彼此凝视,而是一起眺望同一个方向。
面对冲突,不要让彼此站在对立面,而要一同站在问题的对立面,携手并肩地解决它。
祝你在世上
体验只属于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