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8月30日,《羊城晚报》表示,位于土耳其的哥贝克力石阵纪念碑,可能记录着太阳历,还有彗星撞击地球的资料。

据传哥贝克力石阵建造于1.2万年前,甚至比埃及金字塔还早八千年。

如果这一观点真的被证实,那么人类文明史将发生巨大变动。

那么哥贝克力石阵到底是什么,这个遗迹是否真的隐藏着如此震撼的秘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哥贝克力石阵现世

1994年,一个土耳其牧羊人走上一座山丘,发现了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他看了一会儿,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石头的重要性,但就是这次偶然发现,将成为人类史上的重大事件。

1995年,德国考古学家施密特辗转多地来到这个山丘上,看到一块块巨石高耸着,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他在意的不仅仅是这些历经岁月仍然存在的石头,更在于上面规则的符号、精美的花纹和清晰的动物图案。

施密特明白,这是一次重大考古发现。

由于这些巨石的体积和重量远超想象,他只能拍下照片与团队成员进行初步评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到正面回应后,考古学家们又专门来到这个山丘,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

根据判断,专家认为这些石头上的标记成型于前陶新石器时代A期,也就是公元前10000年左右。

一旦这个推断得以验证,那么人类历史或将重构,如今的很多理论也会被推翻。

可问题是,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石阵真的来自一万多年前。

不管事实如何,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此处也被命名为“哥贝克力石阵”。

在之后的岁月里,这个名字经常被人提起,而围绕它的解读与质疑,也从未停止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令人震撼的是,考古学家在一个巨型石柱上,发现了日历、特殊节气和岁差。

在最近的考古发现中,专家更是根据石碑上的太阳历和其他图案,推测古人记录了一次彗星撞击地球的事件。

太阳历的出现,或许就是为了记录此事。

关于这点,考古界众说纷纭。

由于没有确切的证据证实此事,所以大家对这个发现持两种极端态度。

一部分人相信石碑上的符号确实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另一部分人则越来越怀疑石碑的真实性。

那么考古学家都在哥贝克力石阵里发现了多少堪称奇迹的资料,这些资料的可信度有多大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哥贝克力石阵真与假

考古学家认为石阵是1.2万年前的建筑,这是大家最先得到的结论,不过这个理论的可靠性一经发出,马上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

1.2万年前的人类社会,正经历着重大的生活形态变革,这个历史时期是非常值得考究的。

俄罗斯《真理报》曾推测人类文明始于一万多年前的南极大陆。

这一观点得到了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部分科学家的认同,但至于南极是否有万年前的史前文明,谁也说不准。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如果石阵真的是1.2万年前的产物,那么它绝对是人类文明开端的标志性遗迹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前10000年处于更新世末期,诸如猛犸象、剑齿虎等动物陆续灭绝,人类逐渐在这片大陆上站稳脚跟。

那么那时的人类有能力在文明初期建造规模化的建筑吗?

从现有资料来看,那个时期的人类过着采集-狩猎的生活,并且刚开始尝试圈养动物和种植粮食。

生活方式与文明进步程度有直接关系。

也就是说,搞懂了哥贝克力附近古人的生活方式,就能反推出石阵的可信度有多大。

如果他们没有掌握圈养和种植技术,代表部落必须跟着野生动物的迁移轨迹,在一定区域内来回移动。

如此,他们不能一直呆在同一个地方定居,从而建造石阵的时间就少很多,建造的难度也会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对石阵遗迹的研究,专家们在遗迹中发现了大量野生动物的骸骨,但没有发现圈养动物或种植作物的痕迹。

也就是说,当时人类还处于极为原始的阶段。

不得不随着季节游荡的族群,到底花了多长时间建造出这样的石阵呢?

大概在公元前9500年,黎凡特开始耕种了8种农作物,这是人类进入农耕时代的重要节点。

黎凡特在如今的叙利亚、黎巴嫩一带区域,离哥贝克力石阵很近。

也就是说,这里的文明至少会在公元前9500年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慢慢转向农耕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虑到哥贝克力石阵遗址没有农耕痕迹,那么石阵必定是农耕时代之前的产物。

那有没有可能黎凡特人地区发展农耕文明,而哥贝克力附近的人遵循采集-狩猎文明,双方数千年不接触呢?

这个观点有一定合理性,但是概率很低。

远古时期的人类,其实是不断迁移的,如此才有了全球多元化的文明与传统风俗。

既然哥贝克力石阵里没有农耕与畜牧相关的内容,可以说明哥贝克力人在进入农耕时代之前建立了这些石阵。

而在进入农耕时代之后,这里的人已经被其他部落同化或者因为迁移,永远地离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虑到哥贝克力的形成周期是1.2万年前,并且旁边还有个进入农耕文明的部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建造出没有农耕痕迹的石阵,时间上的限制已经十分明显。

他们只能不断增加人手,保障部落达到较大规模,而且这种规模绝对不能昙花一现,至少要持续好几代人。

这个难度大吗?大,大到离谱。

考古学家普遍认为,在进入农耕时代前,人类部落基本维持在不足百人的规模。

这不到百人的部落里,既有老幼也有女性,真正能成为建造石阵主力军的青壮年劳动力并不多。

从这个层次的人员数量来说,要建造石阵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有一些大型石柱都抬不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哥贝克力山丘高于周围地形15米,占地一万平方米,大概是1.4个足球场。

根据仪器探测,山丘上有20个非常巨大的石柱,这些石柱并非拼接,而是一整块运送到这里。

正常情况下,如今的普通成年人可以搬动60千克的物品。

考虑到古人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据扩大到100千克,方便推算。

根据《光明日报》资料,石阵中较大的一个石柱高达3~6米,重量约为16吨。

根据每人对应100千克的设定,那么在完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也要160个人才搬得动。

当然,这仅仅是搬得动,如果再加上从巨石的发掘地,搬运到15米高的山丘上,就更加费劲了。

这其中既要考虑到远古人类力量的持续性,也要考虑搬动期间不同坡度产生的力的变化。

就像平常能扛起一袋面粉,但是扛着面粉上五楼,就累得多。

所以这160人的理想化标准,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如果将这一数字扩展到200人,事情就相对轻松一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个时代,有两百个青壮年男子的部落,自身又是多大规模呢?

男女比例与社会属性有密切关系。

那时的部落属于母系社会,男女比例基本均衡,我们可以以1:1的比例进行推测。

那么拥有200名青壮年男子的部落,会达到400人的规模。

不过这个数字还不够精确,因为这200名男子的设定是青壮年,而没有考虑到男性的孩子和老人。

将这部分考虑进去,那么部落的总规模绝对会超过500人。

一个拥有500人的部落,或许对于农耕社会来说并不算大,但是对一个以采集狩猎为主的部落来说,真的足够夸张。

何况,这个部落面临的困难绝对不只是野生动物的袭击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同类的厮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6年,《纽约时报》曾报道过一条讯息:肯尼亚图尔卡纳湖发现了一个万年前战场

根据考古学家鉴定,这是两个采集-狩猎部落之间的资源战争。

在这个遗迹中,专家们找到了12具相对完整的骸骨,从上面的痕迹来看,他们都死于战乱。

另外在一些残缺的骸骨中,还找到了15具尸骨。

也就是说,这场战争导致了至少27人死亡。

专家表示,战争在农耕时代之前出现。

在人类繁衍期间,很多资源是不够用的,只能通过控制人口数量或者掠夺其他部落的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个时代,杀戮是非常常见的。

可以想象到,在有野兽袭击、同类相残,同时需要迁移的情况下,远古人类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

如果哪个部落有500人,那几乎是该地区的霸主,不该连生活痕迹都没有留下。

种种疑点表明,哥贝克力石阵的出现,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充满争议的遗迹依然吸引了很多考古学者的目光,甚至直到现在,都有人满怀兴趣的继续研究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哥贝克力石阵的文化意义

除石阵遗迹的建造条件存疑,石阵本身的意义也存在很多争议部分。

考古学家认为,石柱上的动物图案可以理解为一种思想上的崇拜。

这种崇拜既是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也具有一定宗教意义。

这个观点引来很多人的质疑。

因为在此之前外界普遍认为,只有进入农耕社会,人类才有时间和精力建造庙宇,进行宗教活动。

哥贝克力石阵的出现,改变了这个看法。

如果宗教在农耕时代之前出现,那只能说明,人类在满足一定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之前,会首先形成宗教信仰。

那么,宗教在人类社会的比重就显得十分关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以宗教的角度看待哥贝克力石阵,它存在的价值就相对合理。

只是这个观点还是无法说服大多数人。

因为这是第一个在采集-狩猎时期拥有宗教信仰的部落,具有无与伦比的特殊性,也因为没有其他佐证,而具有很大的可疑性。

在进一步的探索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两件极为重要的事:日历和彗星撞地球事件。

今年8月,《环球时报》发文称,考古学家在哥贝克力石阵中发现了日历。

得出这个结论的理由是,其中有一根柱子上刻着很多“V”形符号,这些符号共365个,正好对应一年的365天。

除此之外,在春分和夏至对应的V形符号下,还有着重标记的痕迹。

这让考古学家非常激动,因为这两个关键的节气,涉及一种叫做“岁差”的天文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之前,世界上最早发现岁差的是希腊人,后来我国东晋时期的天文学家也发现了岁差,并将其精确化。

但不管是希腊人还是我国古人,都比哥贝克力石阵的时代晚很多。

如果考古学家在石阵遗址的发现得到证实,那么日历出现的时间将大大提前。

这不仅对考古学来说是重大事件,对天文学也具有非凡的意义。

不过这个观点依然只是在猜测阶段。

试想一个隔三差五被野兽撵着跑,而且每年总有一段时间来回迁移的部落,怎么会有那么多空闲时间仰望天空,思考人与宇宙的奥秘?

当然,石柱上的V形标记是否可以被看作日历,或者这些石柱的真实身份到底如何,这一切都还没有确切的验证。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考古学家对于日历的猜测,其实是缺乏依据的。

仅凭这些符号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石阵本身的真实性都充满疑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考古学家还在石阵中发现了一幅图,他们兴奋的表示,这幅图记录了彗星撞击地球的画面。

由于哥贝克力地区的古人太喜欢观察天空,所以这一现象被记录下来了。

为了给这件事提供论据,考古学家还介绍了一万多年前的一次彗星撞击事件。

事实上在1.2万年前,确实出现了一次规模不小的彗星撞击事件。

自此之后,大量碎片蔓延到大气中,全球气温变冷,生活在北美的部分族群因为受不了突变的气候而灭绝。

与此同时,这次撞击还是猛犸象等史前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说哥贝克力地区的人记录了这一现象,那很可能是1.2万年前的那代人所记载的。

可是,他们真的有能力记录这样的内容吗?

要知道他们还在靠着采集和狩猎生活,尖锐的利器是生存的根本,而要在高3~6米的石柱上刻下一幅幅画面,这要耗费多少精力和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

哥贝克力石阵的出现,代表着人类历史的另一种发展方向。

我们大可将石阵与其他遗迹作对比研究,更全面的了解那个时代的发展轨迹。

当然,在对比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不合理的地方。

或许这也是考古的魅力所在,历史像一块斑驳的石头,需要不断打磨,慢慢寻找它内部的真相。

至于哥贝克力石阵到底是什么,还需要一代代考古人员努力验证,至少目前来看,很多观点都难以让人信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消失的“伊甸园”?》光明日报

《哥贝克力石阵简史》青年参考

《外媒:考古学家在哥贝克力遗址发现1.2万年前日历,足以改写人类文明历史》环球时报

《哥贝克力石阵新发现:万年前的石刻日历便有“岁差”》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