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妮(浙江传媒学院)
独特的唱腔、火爆的打击乐、舞蹈性极强的动作程式……8月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日,山西省大同市北路梆子和耍孩剧种保护传习中心带来的传统折子戏《猪八戒背媳妇》,在2024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中精彩亮相。8月27日至9月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41个稀有剧种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轮番登场,集中展示戏剧艺术创作和人才培养的优秀成果,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戏曲盛宴。(9月4日《光明日报》)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而稀有剧种,作为戏曲艺术中的“小众”存在,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它们或起源于偏远山区,或流传于少数民族之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这些稀有剧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观众群体的老龄化、传承人才的匮乏、艺术创新的滞后,以及市场需求的萎缩,都使得稀有剧种的传承与发展举步维艰。
此次戏曲展演,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支点”。我们不仅看到传统折子戏《猪八戒背媳妇》的精彩演绎,还有藏戏《金城公主》的“百年文化印迹”;博兴本土的扽腔《黎明前夜》的“个性表达”;阿宫腔《白蛇传·游西湖》的优雅和激昂以及湖北越调《伐子都》的融合创新。戏曲稀有剧种的传承与创新并非“水火不容”,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保持传统艺术精髓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与改革,不仅能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还能为戏曲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http://404i1.cn)
来源:http://gjzu.cn
(http://bulksale.cn)
来源:http://topseo.com.cn
(http://oxiclean.com.cn)
来源:http://huaweiya.cn
(http://bt10000.cn)
来源:http://9556666.cn
(http://ynfjhs.cn)
来源:http://chouyanwang.cn
(http://istdc.cn)
来源:http://wdgjwz0011.cn
(http://ny12345.cn)
来源:http://tirish.cn
(http://xuannue.cn)
来源:http://scpzhsts.com.cn
(http://cn-idc.cn)
来源:http://mmlele.cn
(http://cct2.cn)
来源:http://hbofmy.cn
文化化人,艺术养心,贵在引领,重在自觉。优秀的传统文化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稀有剧种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通过观照2024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我们要不断反思与叩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该如何更好地进行“创造性发展”与“创新性转化”。
现代科技手段的融入无疑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开辟了新的路径,让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新媒介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VR、AR、8K超高清摄像、动画特效等新技术的应用,为观众提供了更多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可能。“当科技遇见戏曲之美——甲辰龙年小年夜戏曲焕新”的直播活动中,京剧《梅妃》中的经典舞蹈“惊鸿舞”通过6DoF技术实现了数字再现,观众可以放大、缩小、调整任意角度观看舞者的每一个动作、表情和细节,使经典戏曲完成“具身性转化”;此外,腾讯多媒体实验室利用AI修复技术对近50部“近百年典藏”的经典剧目进行高清再现,修复了老旧影像的残缺和噪声,还原了原作的细节和质感,让戏曲大师的风采重现荧幕,使得观众“零距离”体验戏曲魅力,实现时空穿越,与古人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古今对话”。戏曲艺术乃至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要紧跟技术脚步,更应该在内容和形式上探索,将传统戏曲与现代戏剧、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新剧目。
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不断与时俱进,以戏曲稀有剧种的传承为起点,观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勇于探索,不懈努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让中华文明的璀璨光芒永续传承,照耀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