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日,川渝两地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同步施行,开了文化领域省际协同立法的先河。如何做好条例实施后的“下半篇”文章,助川剧唱好“大戏”?

近日,四川、重庆两省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召开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实施座谈会。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有关领导到场指导,来自川渝两地人大、政府部门以及川渝两地川剧院团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围绕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在人才培养、文化交流、传承普及等方面谋思路出实招,共商川剧创新发展之路。

川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多彩巴蜀文化的重要代表。近年来,川剧振兴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川剧市场萎缩、基层院团濒临消亡、人才青黄不接、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突出问题,亟须从制度层面发力,加强法治供给,推动川剧振兴发展。

川剧保护传承协同立法

先行示范将进行全国推广

“这次川剧保护传承协同立法,紧扣川渝两地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地方特色,具有很好的先行示范作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将把协同立法的经验和特色,向全国推广。”座谈会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雒树刚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本次协同立法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人民群众反应强烈、意见集中的,比如人才青黄不接,川剧市场供需不匹配等重点问题为切入点,收集整理好第一手资料,注重发挥代表作用,邀请各级人大代表参与立法调研,起草、论证和审议等各个环节,确保整个立法过程有人大代表的声音。

“川渝两地协同为川剧立法,无疑是为川剧保护传承下的一场及时雨,为川剧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主任谭继琼表示。作为从事川剧艺术36年的基层工作者,他见证和经历了川剧的兴衰沉浮与发展。如今,他更看好川剧的未来,“条例有助于解决院团在传承发展中面临各种问题和政策瓶颈,如剧种、剧团的濒临消失、从业人员紧缺、人才培养机制、剧目创作、院团建设、研究普及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改善川剧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同时,本次协同立法,坚持求同存异,在立法目的、适用范围、部门职责的保护传承措施等方面基本保持一致,在院团发展、人才培养参照执行等8个方面又分别制定差异条款,体现地方各自特色。“体现了立法小切口有特色,可操作、真管用的特点。”雒树刚说。

“《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内容全面,措施具体。”四川省文联主席、省剧协主席、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说,涵盖了川剧保护与传承的各个方面,从完善教育体系到加大领军人物与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再到建立健全的职称评定与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每一项措施都旨在激发川剧艺术的内生动力,这种既保护又发展的理念,确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川剧艺术发展未来可期。”

聚焦“有人看”“有人演”“演什么”“怎么演”

激发川剧内生活力

聚焦“有人看”“有人演”“演什么”“怎么演”,《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和《重庆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作出了设计;针对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抢救性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也上升为地方立法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戏曲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袁艺介绍,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常规开设的川剧专业,近年来以订单委培式为各级院团培养近10批400余人。今年9月,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开设了全国首个川剧表演本科班,为川剧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接下来,四川省将持续抓好川剧艺术精品创作,创新建立“百场百戏”展演机制,组织国有、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走出剧场,走进街巷,深入景区、场镇、古戏台等场地,持续抓好名家传戏与青年人才培养等保护传承工作。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系党总支书记林梅呼吁社会各界给予川剧专业本科试点鼎力支持。

要想“人迷戏”,必须要“戏迷人”。如何让本土观众和外地游客都能在新时代的“川剧戏窝子”里找到文化获得感?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副主任刘晓年表示,重庆市正在开展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工作,支持川剧事业单位探索现代企业化运营机制,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据了解,2024年5月,重庆市川剧院推出川剧“天天演”驻场演出活动,目前已实现川剧“周周演”,推动《江姐》《李亚仙》等川剧经典剧目常演常新,为演出市场提供丰富、优质的川剧作品供给。

聚焦川剧抢救性保护,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郭勇表示,加强以川剧为主的艺术档案文献征集、保护、整理、研究和利用;实施珍稀艺术文献资料抢救性保护与推广利用系列工程,加快建设四川艺术(川剧)文献数字服务平台,推进川剧文献及影像数据资料库建设。

如何让川剧更吸引年轻人,各地纷纷探索举措。据了解,成都市全面梳理整合现有场景、街区、社区等资源,植入更多川剧表演展示体验项目;支持川剧艺术中心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和城市消费新场景,鼓励和支持合理利用优秀人文资源,推出具有川剧艺术特色的旅游演艺项目、沉浸式体验场景和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建设川剧艺术戏窝子、主题街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霞 图片 由省人大提供 责任编辑 罗皓 编辑 戴艾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