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

祖国正北方,边境线绵长。内蒙古自治区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从森林延伸往草原、湖泊、沙漠,36万平方公里边境管理区静静守卫祖国“北大门”。

沿着边境线,重走守边路,一个个“红色堡垒”鲜明而稳固。

行走

他们的岁月与边境线同在

图门戴好党徽,整理了衣衫,骑着骆驼再次踏上巡边之路。年近60的他轻轻唱起了青年时曾与战友一起演唱的歌。

一个人一匹骆驼,在茫茫呼伦贝尔草原之间显得如此渺小,但他的目光澄澈炯炯,宽阔的面颊坚毅而执着。

图们的家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贝尔湖畔,距离中蒙边境缓冲区只有几百米。站在边境线旁,甚至可以看到图们家里高高的瞭望塔。

图门的祖父是最早的一批护边员。退伍后,图们选择回到草原,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家中第三代护边员。60多公里的边境管段,布满了图们一家三代的脚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门和妻子打招呼,即将出发巡边。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2011年,图门家被确定为首批蒙古包哨所,图门在家门前搭建了瞭望塔。“每一座蒙古包就是一座哨所,守卫着千里边防;每一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为祖国站岗。”

同样用岁月镌刻界碑的王玉发,彼时曾和猛兽“搏斗”。

初秋时节,位于兴安盟阿尔山市的中蒙边境线旁仍旧绿意盎然。五星红旗在天池镇护边员王玉发简陋的平房外飘扬,他再一次带上装有望远镜、钳子、锥子的工具包前往边境线,仔细修复铁丝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玉发正在检查铁丝网。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年近70的王玉发已经巡边守边20余年,成为边境线上的“活地图”。因为他的住处远离人烟,狗熊曾半夜进入他的羊圈、野狼也曾抓破他的棉服。王玉发说:“确实挺后怕。”

但他却用1000余块石头一趟又一趟,亲手在房屋对面的山坡上,堆砌出“爱民 护边 守边 强边”八个大字。

岁月无声,行动有言。

群防群治从“点”到“面”

作为护边员,图门和王玉发都是边境地区联防体系的一环。

据内蒙古自治区组织部介绍,内蒙古在旗市、苏木乡镇建立38个党政军警民企联合党组织,形成“组织联建、信息联通、治安联防”边境管控工作格局。推行军管“线”、警管“面”、护边员管“点”的边境地区三级联防体系。

这样的联防联治在内蒙古的各个边境管理区已经落地开花。

满洲里市新开河镇二卡社区距离中俄边境线不到300米,陆地边境线和水上交通线合计20余公里。军警民联合“红袖标”护边队例行在二卡社区境内巡边踏查。

满洲里边境管理大队二卡边境派出所民警毕敏杰表示,二卡社区是边境线上的农业社区。“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始终在边境线旁种植和放牧,时间非常充足,遇到情况可以第一时间反馈给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卡社区境内中俄边境线旁,警民联合巡察。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在兴安盟阿尔山市也有一支综合性、大规模、跨行业的群防群治组织,被称为“雪城义警”。他们既是“金牌调解员”,也是“志愿服务者”。

兴安边境管理支队伊尔施边境派出所民警杨佩洁介绍,义警的选拔,按照“品行端正、遵纪守法,热心治安、认真负责”的原则,从“快递员”“家政员”“送餐员”“防火员”等社会接触面广、流动性强的人员中择优选拔。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拓宽了群防群治覆盖面,提升了义警专业化水平,从根本上推动群防群治力量由多线转向统一,从业余走向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给“雪城义警”的一封感谢信。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雪城义警”刘凤丽的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已经超过5000小时。她的女儿安然也成为了“雪城义警”的一员。

刘凤丽说,我们虽然不穿警服,却守护着“大家”和“小家”。

发展

边疆稳、产业兴、百姓富

去年,图门家通了常电,房屋明亮,网络信号流畅。

据介绍,内蒙古全力保障抵边地区用电需求,扩大光纤宽带和移动网络有效覆盖面,建成边境公路4.5万公里,边防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完善。

守边路走得通畅,边疆愈稳,产业愈兴,百姓愈富。

秋初,正是牧区打草的时节。跟着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的党支部书记米吉格道尔吉,走进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最深处的“芒赉畜牧专业合作社”。

在这里,传统碎片化网围栏分割放牧的模式被打破,划分出了四季轮牧草场和打草场来实行大轮牧,牧民们在合作社基地内通过清晰的电子显示屏便可分析轮牧效果、草场长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吉格道尔吉正在讲解“芒来模式”。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2019年,芒来嘎查成立的新型股份制畜牧专业合作社吸纳了65户牧民,整合27.8万亩草场,引进大数据平台、监控等现代智慧放牧手段,形成了一整套推动传统放牧养殖向高效、集约、生态化方向发展的技术路径和技术生产体系,实现牧户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取暖”的转变。

合作社成立当年增收15万元,社员贷款减少200余万元,2024年预计实现年收入将达到330余万元。合作社还解放了一半以上的牧民劳动力,大部分牧民可以自由创业或就业。

不仅如此,芒来嘎查还立足当地克鲁伦河的资源禀赋,发展生态旅游业,以克鲁伦营地为辐射点,推动辖区旅游业、民族餐饮业和手工业发展,带动牧民群众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中实现增收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克鲁伦河畔的克鲁伦营地。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芒来嘎查只是缩影。内蒙古各地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优势、边境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发展,对143个抵边嘎查村实施中央、自治区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全覆盖,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益全部超过10万元。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推动“书记领办项目”,建立合作社419家、家庭农牧场2049个,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3万余名,促进“农牧文旅”融合发展,边境地区传统手工艺、特色旅游、物流加工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蒙古语“芒来”是“先锋”的意思。米吉格道尔吉表示,做草原上的产业先锋,既要美丽草原,又要底气十足的发展,更要让牧民群众富起来、幸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