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听到的一直都是彭德怀总司令如何厉害,如何带领志愿军打败敌人,其实除了彭德怀总司令外,还有另一位总司令。

在打仗期间曾更换过总司令,当时彭德怀身体不是太好,无奈之下只好回国休养,此时接替他的正是本文的主人公——邓华

邓华是唯一一位全程参与战争的志愿军首长,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成功预测了仁川登陆的人。连毛主席对他的评价也只有一句“他去了,我就放心了。”从这句话中足以看出邓华的能力也是不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华

邓华是彭老总非常信任的得力助手,他不负众望的带领志愿军取得战争的胜利。当时美军的装备想必不用多说大家也是十分清楚的,尽管如此,邓华仍能带领我方战士完成胜利,这展现出了邓华极高的才能。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邓华带领志愿军战士回国,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然而到了1959年,邓华却迎来自己的低谷期,他被撤销一切职务,从此在军界销声匿迹。

那么曾经立下汗马功劳,担任志愿军总司令的邓华,为何会突然销声匿迹呢?

邓华——被毛主席称为“打铁的人”

邓华1910年4月28日出生在湖南永宁乡一个书香世家,他从小天资聪慧,再加上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和教育,所以邓华从小的时候就极具正义感。

1925年夏天,15岁的邓华来到湖南长沙岳云中学读书,受到五卅运动的影响,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爱国学生运动,这对他的思想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这以后,邓华的思想日渐倾向共产主义,还积极参加各种爱国活动。值得一提的是邓华曾在《论青年人生观》一文中写道:“青年人当舍身报效祖国,挽救国家危亡,解放亿万生灵涂炭!”

小小年纪的邓华就有救国救民的思想,这也难怪他之后能够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将军,为人民的生活付出一定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华(坐着)

1927年3月邓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共产党奋斗也成为邓华终身所要努力的目标。

1928年1月,邓华参加了由朱老总、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他在工农革命军第7师政治部担任组织干事。

同年4月,朱德、毛主席带领的红军在井冈山会师,并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邓华担任红4军组织干事以及第3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此时的邓华才18岁,18岁的年纪就能担任这些职位,可想而知邓华的前途有多么光明。

1929年12月,中共红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邓华的身份可以参加,而他在会议中的看法则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毛主席看发表言论的邓华讲得头头是道,但年纪却还很小,不由地对他印象加深。

1930年4月,闽西苏维埃政府组建了由邓子恢出任政委的红1 2军,革命形势一片大好。

为把红12军建设成正规红军,朱德和毛主席决定抽调以邓华为代表的红4军军政骨干去充实12军,邓华历任红12军教导队政委、红36师政委。

红36师因为运动申诉,善于独立作战而被称为“铁脚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1930年6月,各地红军决定按照地区分片集中,组建正规的军团,于是红4、6、12军经过整编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毛主席和朱德分别担任政委和军团长,邓华则再次回到毛主席的身边,担任红一军团第1师3团政委、2团政委。

凡是邓华担任过政委的部队都被誉为是“铁的红军”,战斗力极其旺盛,因此毛主席也称他为“打铁的人”。

提出关键性建议,获得战争胜利

1934年春天,由于邓华的能力很强,组织不想浪费这个人才,所以决定将他送去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学习更多的知识,这样方便之后的作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决定合作共同抗日,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邓华担任八路军第115师,685团政训处主任,参加了比较著名的平型关战役。

平型关战役共歼灭了日军1000多人,取得了中国军队抗战的第一个大胜利,邓华也因为这场战役成名,被更多人所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 年 2 月,按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从 红军骨干比较多、战斗力比较强的第一军分区抽调了一部分兵力,由邓华负责组成了邓华支队,决定进军冀东。

2月20日邓华率领部下从涞源出发,逐渐开辟了平西、房山、涞水等多个抗日游击区,并在平西部分县建立了抗日政权,组织了地方武装,扩充部队。

1941年秋天,日军采取“铁壁合围”等战术,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了大“扫荡”,他们的兵力高达7万多人,并且兵分6路,想要找到邓华部主力决战。

在邓华和刘道生的指挥下,第四军分区主力队巧妙躲过,和日军来了一场“捉迷藏”,令日军瞬间恼火。我军成功摆脱敌人的追捕,保存了力量。

邓华虽然带领我军战士躲开了日军的追击,但这并不代表我军要就此罢手,他们在敌军的必经之路上伏击和阻击敌人,给敌人一种我军逃走了的感觉,殊不知这一切都是我军的计谋。

邓华灵活运用战术,成功率领将士们将日军打成重创,比如说第四军分区的一个连在南北强安地区牵制敌人3000多人,这场战斗从上午十点打到下午5点,日军别搞得晕头转向,损失了100多人。

邓华知道我军的兵力不是日军的对手,所以他发动广大民兵参战,使得日伪军处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迫使敌人不得不退出根据地,不得不说邓华的计谋真的很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华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终于取得胜利。此时的邓华前往东北,担任东北保安副司令兼第四野战军15兵团司令员等多个职位,是林彪和罗荣桓手下的主要战将之一。

1948年9 月 1 2 日,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我军一部首先远距离奔袭北宁路锦州至唐山段,连克绥中、兴城和锦北屏障之义县,完全孤立了锦州之敌,这是辽沈会战第一阶段。

当时锦州共有国民党11万余人,而且城墙十分坚韧,是一座很难攻破的城池。

林彪针对这一情况说出来自己的想法:先派出主力部队和国民党的援兵开战,然后再和城中被困的国民党军队使劲耗,等到对方弹尽粮绝,他们就会束手就擒。

此时身为林彪手下的邓华觉得林彪这一想法不可行,他觉得攻下锦州是第一阶段的重点,应该以二分之一的兵力攻下锦州,一旦将锦州拿下的话,那么就很好对付即将到来的援兵。

如果将主要兵力用于攻打援兵的话,虽然很有把握,但攻下锦州的兵力会不够,攻下锦州的时间也会更长。拿不下锦州,就可能使南北增援的敌军在锦州会师,这样对我军是非常不利的。

这条建议不是邓华突然想到的,而是他反复考虑好久得出的结果。邓华将自己的想法提出后,林彪没有立刻同意,毕竟这场战争是非常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彪

正在林彪犹豫的时候,他接到了军委的指示,军委的想法竟然和邓华刚刚提出的想法不谋而合。

林彪不再犹豫,下令将全部火力对准锦州,仅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就将锦州给攻下了。

11月2日我军解放了沈阳,全歼了东北蒋介石50余万的兵力,东北获得解放。

从这以后林彪便确定了邓华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多个计谋和毛主席是相同了,想必之后会有一番大作为。

放弃攻打塘沽,改攻天津

1948年12月25日,作为向关内进军的第三梯队,邓华的第 7 纵队从辽阳一带出发,经盘山、沟帮子、锦州、锦西、兴城、山海关、昌黎、唐山,到达北塘一带集结。

12月底,邓华的第7纵队奉命和另外两个纵队一起夺取塘沽,这三个纵队都由邓华领导指挥。当纵队抵达北塘后,邓华没有让手下的人立刻前进,而是率先进行了勘察。

邓华经过勘察发现塘沽的国民党,是以塘沽外面的盐滩地作为防御前沿,从正面向纵深层层设防,并用炮兵火力和舰炮火力支援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华

我军进攻的时候如果用盐堤当做掩护还是可以的,但如果前进的话就进入到了平坦的盐滩,没有任何隐蔽物,这对我军前进是非常不利的,更是将我军战士彻底暴露在敌人面前。

邓华想到了种种后果,最终认为这样贸然前进的伤亡系数太大,便决定先撤退,经过商量后再决定如何进攻。

当天晚上邓华考虑打塘沽是非常正确的,但打塘沽的话,部队伤亡实在是太大了。敌人的军舰停在海上,我军不可能沿着海岸将敌人包围,平推的话只能把敌人逼到军舰上,他们可以从海上逃跑。

所以夺取塘沽只能完成封锁塘沽海口,阻止敌人从海上逃跑,最重要的是不能全歼塘沽的敌人。

邓华认为打塘沽不如攻下天津,攻下天津一样对我军很有利,拿下了天津就代表着封锁了北平敌军的海上逃路。经过重重考虑,邓华拟出了不打塘沽,转而攻打天津的意见。

邓华第二天又和协同作战的兄弟纵队首长一起勘察地形,对敌军和我军的情况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华和妻子

两人经过勘察后一致认为现在攻打塘沽伤亡是非常大的,如果用3个纵队协同兄弟部队攻下天津的话,则更有把握。

经过了一天的考虑,邓华和刘亚楼共同报告中央军委以及平津“前总”,详细陈述了地形和敌人的守备情况,提出不打塘沽该打天津的建议。

中央军委收到这一报告后决定,在塘沽留下一小部分兵力,剩下的全力攻打天津。

1949年1月,6个纵队仅用一晚的时间就将天津攻下,10多万敌军被我军战士全部歼灭,为和平解放北平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1950年4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度过琼州海峡,拉开了解放海南岛战役的序幕。

当初国民党从大陆逃离,有一部分国民党军队退到海南岛,想要利用琼州海峡的天然屏障,长期驻守在这里,作为反攻我军的跳板。

但我军怎会让国民党的阴谋得逞呢?邓华组织并领导了海南岛战役,他再次向大家证明自己的军事才能,面对敌人数十万的兵力,邓华丝毫不害怕,带领战士们实施自己的计划。

邓华和战士们成功摧毁了敌方引以为傲的“立体防御”体系,这一战也让不少人对他刮目相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邓华刚刚结束海南岛战役,还没来得及休息立刻前往北京,邓华可以说是最先被确定下来的抗美援朝部队的指挥官了。

邓华此次任命是由林彪和罗荣桓等人提议的,毛主席本就对邓华有很好的印象,再加上邓华率领战士们打胜了好几场战役,毛主席便同意让他参加。

邓华到达北京后立刻投入到部署入朝部队的各项准备工作中,在短短两个月内,邓华就迅速整顿了各军,邓华做了三方面的准备:

第一、重组十三兵团的领导机关;
第二、全面部署了各项后勤物资的调配工作;
第三、组织制定了部队的入朝开进计划。

彭德怀的得力助手

1950年10月1日,敌人越过三八线,向北进犯,10月4日毛主席紧急命令彭德怀赴京,10月8日,彭德怀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19日晚上,志愿军兵分三路横跨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就此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

彭德怀和邓华其实早在井冈山的时候就见过面,不过此后两人一直没有合作,此次抗美援朝战争也是促进两人感情的一场战争。

邓华在志愿军中的职务是第一副司令员兼任副政治委员,换而言之他就是彭德怀的第一助手。

在抗美援朝期间,邓华向彭德怀提出两次十分重要的建议,这也直接影响到能够打好入朝初战。

刚开始中央军委决定先派两个军渡江,两个军只有10多万人,而地方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42万人,最重要的是敌军装备精良,除了地面部队外还有空军和海军,这对我军是非常不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

10月9日邓华找到彭德怀,建议十三兵团的4个军联同3个炮兵师同时入朝,彭德怀听后十分赞许,随后立刻将这一建议汇报给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毛主席回电表示同意。

两天后彭德怀来到兵团司令部检查出国战备的情况,这个时候邓华再次找到彭德怀,向他提出先头四个军一起入朝,兵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再调一个军维护后方的建议。

彭德怀认为邓华的建议非常好,马上向中央报告,中央不仅接受了提出的建议,还决定调出第九兵团3个军作为第二批兵力入朝作战,然后再调第三兵团、十九兵团作为第三批兵力入朝。

对于邓华的两次建议,彭德怀和中央都是非常满意的,时候彭德怀评价邓华:“邓华此人的知识非常丰富,而且很有头脑,考虑问题比较犀利和周到!”

1951年8月8月,彭德怀向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报告了第六次战役的意图和基本部署,这次战役准备出动志愿军13个军,人民军4个军团,除此之外还有炮兵、装甲兵等支援作战。

8月17日彭德怀签发了发动第六次战役的预备命令。20日邓华致电彭德怀,认为现在出击对我军不利,26日邓华出于敌我双方战场的考虑,再次致电彭德怀,想要说服彭德怀放弃第六次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左)

可能大家面对其他人对自己的质疑,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不开心,但彭德怀并没有因为邓华的多次提议而不开心,反而对邓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彭德怀认为邓华能够在关键时刻说出自己的想法是非常好的,最终第六次战役被取消。

据悉有一次彭德怀没有听从邓华的建议,虽然我军成功歼灭了敌军8万多人,但我军也损失了高达八万余人。战后彭德怀还感叹道:“不听邓华言,吃亏在眼前!”

彭德怀对邓华十分欣赏,逐渐这种欣赏演变成关心和照顾,据彭德怀的夫人浦安修说:“老彭的脾气可是很大的,喜欢骂人,他谁都骂,唯独不骂邓华!”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推进,中央派宋时轮和陈赓入朝作战,当邓华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找到彭德怀,请求将自己的第一副司令交给陈赓同志,第二副司令由宋时轮同志担任,自己担任第三副司令就可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赓

担任志愿军司令员

邓华认为陈赓的资历和能力都比自己强,而且陈赓还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由他担任第一副司令员是再好不过的了。宋时轮同志也是红军时期的老同志,自己理应排在两位前辈的后面。

虽然从资历和威信比较,邓华确实比陈赓差了一些,但邓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表现更为出色,然而邓华却在陈赓前来的时候主动退让,足以看出邓华的谦逊。

但从客观情况来看,邓华对敌军和我军的情况更加了解,在战场上的表现也是很不错的,所以综合种种情况,还是邓华担任第一副司令比较好。彭老总正是综合了许多方面的考虑,才拒绝了邓华的请求。

邓华在遭到彭德怀的拒绝后,便以自己的名义向中央军委提出建议,中央军委和彭德怀的意见是相同的,所以邓华只好继续担任第一副司令员这一职位。

1952年,彭德怀的身体越来越差,许多人都劝他赶紧回国养病,但彭德怀为了朝鲜战士并不愿意回去。直到1952年4月的时候,彭德怀才在周恩来等人的坚持下回国。

在彭德怀的推荐下,邓华于6月11日担任志愿军代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全面支持志愿军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华和夫人

1952年10月14日,邓华指挥志愿军打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战役——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是围绕不到 3.7 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的争夺,从10月14日开始,到11月25日结束,邓华带领4万战士与敌军6万战士激战整整43天。大家都知道敌军的装备是非常丰富的,坦克飞机应有尽有,要打赢是非常困难的。

但在邓华的带领下,哪怕装备不敌对方,仍击退了敌军900多次的猛烈进攻,歼灭了敌军2.5万的兵力,守住了阵地。

1953年7月13日,邓华带领志愿军歼灭敌军7.8万余人,战线向南推进了178平方公里。

7月27日,敌人在停战协议上签字,金城反击战一直打到签字停战的最后一刻。

1954年9月5日,彭德怀辞去了志愿军中的职务,邓华也在此时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此时的邓华才44岁,就能担任志愿军的总司令,可想而知他的前途有多么光明,但令人意外的是邓华回国不久后便销声匿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和毛主席

邓华回国后在1955年的时候被授予上将军衔,然而却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因为一些事情被迫离开军队,直到1977年8月才重回军队,担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央军委委员。

邓华的身体一直不是太好,没想到1980年5月,邓华从广州返回北京的时候途径上海停留,因为感冒导致肺气肿发作,从而引起并发症,病情很快恶化。同年7月3日,邓华在上海病逝,享年70岁。

最令人感动的则是邓华和彭老总的感情,在邓华弥留之际,唯一留在他床头的东西,则是彭德怀送给他的金质烟盒。

邓华和彭德怀在抗美援朝之前几乎没有交集,也正是因为抗美援朝,两人关系越来越好,这也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满,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事情。

邓华和彭老总虽然已经去世了,但他们对祖国的贡献,相信大家一定不会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