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NASA/University Of Trento

撰文 | 阿娴

审校|河边的卡西莫多‍‍‍‍‍‍‍‍‍‍‍‍‍‍‍‍‍‍‍‍‍‍‍‍‍‍‍‍‍‍‍‍‍‍‍‍‍‍‍‍‍‍‍‍‍‍‍‍‍‍‍

几十年来,各国科学家一直都在畅想移民月球的美好愿景,各种各样的移民方案层出不穷。但核心的难点都在于,如何能在月球上建立一个人类永久性定居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类设想的月球极地采矿基地,内有工人居住区、间距很大的太阳能电池板、推进剂生产厂和油库。|anna.j.nesterova@gmail.com

要知道,月球表面环境极端又多变,定居点并不是轻松就能建成的。

由于没有大气层,月球白天与夜晚的温差很大,白天温度为130~150 ℃,而太阳不能照射到的阴影区和夜间表面温度为-180~-160 ℃。除此以外,由于缺乏像地球那样的磁场和大气层的保护,月球表面的宇宙辐射水平较高,其强度可能是地球上的 150 倍。月球表面的尘埃(月尘)非常细小(直径在20微米之内)且带有静电,对人体健康和机器设备可能造成损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熔岩管的形成过程|showcaves.com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月球表面下方存在着错综复杂、蜿蜒曲折的隧道网络,这些隧道名为熔岩管。 火山喷发形成的液态熔岩在流动时,由于表面冷却较快,会先一步形成固体硬壳。在硬壳的保温作用下,内部温度较高的熔岩会继续流动,直到流尽,就会形成中空的管道。 由于内部 中空,在月球本身的构造活动和陨石的撞击作用下,熔岩管非常容易塌陷。

光是月球表面,人类就发现了200多个被称为“天窗”(skylight)的熔岩管塌陷坑。如果能通过天窗进入熔岩管的其余部分,或者有幸找到大型地下洞穴,那里的环境或许比月球表面更加温暖,适宜人类居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的宇航员可以住在月球洞穴里吗? |NASA、University Of Trento

近日,通过天窗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了洞穴! 这个洞穴位于著名的静海(Mare Tranquillitatis)区域,距离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在55年前首次登陆月球的地点仅约400千米。

通过对美国宇航局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收集的雷达数据进行分析,人们发现静海深坑是月球上最深的深坑,深坑通向一个宽45米、长80米的洞穴,面积相当于14个网球场。特伦托大学研究员莱昂纳多·卡雷尔(Leonardo Carrer)说:“这可能只是隐藏在月球‘未被发现的地下世界’里的数百个洞穴中的一个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洞穴位于地表以下约 150 米处,可能呈平坦或是呈最大45度角倾斜。|NASA、University Of Trento‍‍‍‍

相比于人类在月球表面大兴土木工程, 洞穴的主要优势在于,它们提供了人类基地的主要结构部分,不需要复杂的施工活动就已经有墙壁、天花板了。不受月球表面极端温度变化的影响, 它的内部温度相对稳定,可以为居民提供稳定的环境。作为天然的屏障,宇航员住在里面可以免受有害宇宙射线、太阳辐射和微陨石的伤害

并且,由于熔岩管内为永久阴影区,温度很低,而且地势低洼,内部很有可能有月球上的水冰(水冰是执行长期月球任务和殖民所必需的资源)。一旦真的能够发现大量水冰,将为人类在月球的生产生活提供充分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类设想的月球地下洞穴居住环境| Sebastian Luca‍

许多航空航天机构已经在思考如何评估洞穴的结构稳定 性,并加固洞穴的墙壁和天花板。栖息地可能还需要监测系统来警告地壳运动或地震活动,并且需要设置一个单独的区域,方便宇航员在洞穴坍塌时撤退。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洞穴,人类在月球上的洞穴内生活也是合情合理的,”卡雷尔说,“不过,现如今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进入洞穴。静海深坑的边缘是一个由松散的碎石组成的陡坡,任何移动都会导致碎石块掉落,砸到下面的人。不仅如此,我们想要在洞内建设基地还是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

‍‍‍‍

参考资料:

[1]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article/2024/jul/15/underground-cave-found-on-moon-could-be-ideal-base-for-explorers

[2]https://www.space.com/moon-cave-lunar-exploration-radar-images

[3]https://edition.cnn.com/2024/07/17/science/moon-lava-tube-cave-discovery/index.html

[4]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88%E7%90%83%E7%86%94%E5%B2%A9%E7%AE%A1

[5]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e784r9njz0o

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转载请联系:bd@wanwuweb.com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点个赞,助力小编吃一顿青苔烤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