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在公关】设为“星标⭐”
第一时间收到公关知识
我是开车抖抖霍霍的姚素馨
来自热爱共享单车的啊嘿哒公关
随着机动车司机家属发声,男孩骑行遭碾压身亡案再次引发关注。事件大家都熟悉的,不多复述,揪心。
可以发现:司机因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被批准逮捕,以及公众觉得司机不应该承担责任的朴素认知,两者之间存在巨大撕裂。
01
津云发了一段司机家属的采访录音:
家属连问:
骑行队碰到小孩那个,没有责任吗?
组织骑行的,没有责任吗?
其他责任方,没有责任吗?
为什么就把一锅粥的我们这方来承担呢?
你让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怎么去评判这条道路,有没有开放呢?
完全听得进去,而且共情,是吧。
评论里也都是这么说的。
02
共情,是我在情感上也觉得那个司机特别冤枉,特别倒霉。我看到视频,还代入了一下,是我也避不开啊。
但,常年训练告诉我:
获得最多点赞的评论,只代表更多人的同意,不代表内容本身就是对的。
选择题有ABCD四个选项。A是正确答案,选C的人最多,并不矛盾,甚至还很常见。
03
我们都有发表看法的权利,并不是都有发表看法的能力。
“法考”很难。我国“法考”的通过率常年在20%以下。
还有门槛,起步价“本科”。
不经过专业训练和系统学习,凭借自己的朴素认知(也就是拍脑门),得出有关法律问题的准确结论,概率会有多高?
在熟悉的事情上,准确率高一些,比如,偷东西是“盗窃”。
到了讨论“版权”、“著作权”之类的,已经稀碎得差不多了。
这次事件如果发生在“道路”上,交通法规用一用,间隙还不会那么大。偏偏遇上未开放路段这种小众题材,偏偏定性完全发生改变,直接导致巨大冲突产生。
04
为了方便展开讨论,下面将会讲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我尽力查过了,也问了法律相关人士,但不敢保证都是对的。)
所有法律,都得先看适用范围。范围都不对的话,扯毛线啊。
适用范围包括三个方面: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效力。也就是管多久,管哪儿,管谁。
由于事件发生在未开放路段,《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此没有空间效力。不管看着多像一条路,已经用了多久,平时人来人去车来车往,它在法律界定里面,就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里的“道路”。
车辆进入未开放路段,等于已经放弃了谈机动车、非机动车,放弃了谈对向车道、突然倒地、男孩未满12周岁不能上路骑行等。以这些角度去讨论司机责任问题,是完全不适配的,除了情绪激动、思维混乱,不会产生其他实际价值。
05
所以,交警压根没有出场机会,直接是由刑警接手。
刑警带着《刑法》来了呗。
做律师的朋友说,“这是典型的过失致人死亡”,“没有必要讨论”,行驶进入未开放路段,需要尽到高度注意义务,而那个司机没有尽到这个义务。
还给我看了一些案例,什么农村大院子,门口掉个头,一不当心把自己家孩子碾了,判“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并不罕见。
至于司机怎么会进入这个未开放路段,怎么就没尽到注意义务,这些不是没用,已经在定成“过失”而不是“故意”时候用上了,也可能会在后续具体量刑中起到作用。
06
根据家属说法,已经为他请了著名律师周兆成担任辩护律师。周兆成律师是大牌,接这个案子应该不是从能收多少律师费出发的。
司机本人现在是不认罪的状态,可以看看周兆成律师后续怎么打。
07
公检法其实也脑阔疼。
法律是通过威慑与处罚,让公众感觉到正义的存在。理想状态就是,一个案子判了,既完全符合法律法规,又特别匹配公众期待,才叫完美。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公众觉得司机没什么问题,而检察院批准逮捕那就是“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如果后续法院判司机罪名成立,而且必须实刑,肯定不符合公众对法律的期待,舆情肯定炸锅。
08
司法,因为舆情做出让步,肯定是与公平公正违背的。
法治社会里面,司法是独立的,不能有媒体审判、舆论审判的存在,正义不能在公众的“感觉里”。
舆情对于司法的作用,其一,是监督。
监督什么,监督司法按照已经定好的东西去严格执行。
其二,是调整。
发现哪儿不合适了,要想办法推进法律法规本身进行优化,不是在现有规则上搞特例。
09
根据《刑法》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一般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司法实践中,驾驶车辆在非道路空间过失致人死亡,如果嫌疑人认罪认罚,双方能达成和解,法院一般会判缓刑。
有报道说,司机这边凑了20万送过去,孩子父母没要。感觉是有点要谈不拢的意思。
10
司机是最后的最倒霉的那个直接行为人,而其他各方也有责任。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道路未移交的情况下没有管好,那么多人和车进进出出,应该承担管理失职的责任。
骑行活动的组织者,其未尽到筛选义务让小孩子也加入,应该承担组织责任。
至于孩子父亲,其作为监护人带孩子上路骑行,更应该承担一定责任。
都有责任,但并不是“过失致人死亡”,这些责任,没有抓人,但也需要赔偿。
粗糙的翻译是:赔钱共同承担,坐牢的还是司机。
11
我猜,最希望父母接受赔偿,签和解的,是法院。这样才有可能判个缓刑。否则,万一真的判了坐大牢,留下家里生病的妻子、未成年的孩子、年迈的父母,法院都不一定扛得住舆情。
12
我不相信,普法“过失致人死亡”会对整体舆情产生效果。通过普及知识点,扭转舆情风向的案例,我想不出来。知道的话,欢迎留言讨论。
13
还记得货拉拉那个女生的案例吗?
没有投票,想来想去问什么都很沉重,希望这个教训能有点用,这种事情少一件也是好的。
姚素馨的课,2024《公关的理论与实践》已上线啦!
今年根据当下的舆论环境、媒介变化进行了升级。有超80+最新热门案例解析;超40%内容调整;10讲→12讲,扩充实用技能;新环境、新渠道洞察,公关方案同步调整。
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