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里头,若想赢得胜利,就得“知己知彼”。这四个字听着简单,实际做起来可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说“知彼”这事儿,得有靠谱的情报、侦察信息来帮忙,而且指挥官还得会判断,不能把对手看得太高,也不能瞧低了对手,这可不简单呐。
在“知己”这事儿上,看着好像挺容易,可实际上能清楚知道自己这边实力的指挥官没几个。
咱要是留意那些老是打胜仗的将领在战役开始前的筹划情况,就会知道,特别复杂的力量对比,还有各种情形下的预案处理,他们都会考虑得特别全面。可不是啥都不想,直接就冲上去干。
1940 年 7 月,粟裕在江北指挥部参谋工作会议上讲了关于战时参谋工作的报告。这报告挺长,内容特别丰富,虽说讲的是参谋工作,实际上把整个作战的筹划办法啥的都说到了。
就“充实连队”这一点,粟裕就讲:
现在咱有些连队就五十个人,一个班才五个。打大仗得持续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要是部队人员充足,一个连有一百五十个能打仗的,打一仗伤个二三十人,那还剩一百二十个;再打一仗又伤个二三十人,还能有八九十个人,这样还能撑一撑,接着再打一仗。
三仗一打,一个战役差不多就能结束了。下一个战役起码得隔个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才会开始。在这中间的空当,咱们能休整和补充一下。就拿现在连队的编制情况来说,没法连续打仗。你想想,一个五十人的连队,打一场硬仗,伤了二三十人,要是三仗连着打,那会成啥样呢?
或许兵没剩多少了,这也导致干部伤亡挺多的。所以呢,对于那些人员不充足的连、排、班,参谋处得向首长提议,把它们进行缩编。
对于普通步兵连的实力数,粟裕考虑得特别详尽。在武器装备的配备方面,粟裕也特别上心,在同年4月讲如何组织战斗的时候,他还曾这样讲:
咱部队的人都挺喜欢轻机关枪,这轻机关枪确实不错,可要是太多了也不行。你说一个连就三四十个兵,却有五挺轻机关枪,三个人抬一挺,这就占去十五个人了,那剩下的就只有十来个或者二十来个拿步枪的兵了。这轻机关枪又不能上刺刀去冲锋,要是子弹打光了,那还比不上一支步枪有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说轻机关枪多些挺好,可一定得兵员充足,步枪兵也得按比例增多。得明白咱现在弹药获取不容易,解决战斗主要靠的不是轻机关枪的火力,而是步枪跟刺刀。
不光是对自己这边的编制实力挺上心,粟裕对对手的钻研也特别深入。
比如说在谈到国军机枪配置的情况时讲道:
国民党军队打仗时,常常一下就丢好几十挺轻机关枪。他们一个班就配备一挺轻机关枪,这挺枪得三个人管,要是有一个人负伤,就得两个人去救护,这样一下就走了三个;要是负伤三个,那就得去掉九个,最后就没人能扛轻机关枪了,只能扔了。
那当然了,国军部队的整体编制、人数、武器实力,还有指挥官的特点,这些都是粟裕的研究内容。
好比1947年2月莱芜战役打完后,粟裕在战后总结时表示:
咱对敌人的情况知道得不多,尤其是对王耀武指挥的特点了解太少。要是咱晓得王耀武这人性格大胆果决,能让部队一天一晚上往后撤好几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里,那咱就敢大胆地把部队插到济南边上,这样敌人的第 12 军也就跑不掉了。
这意味着咱不但得清楚敌人的番号、兵力、装备、战斗力还有部署啥的,还得晓得指挥官的性格咋样。要是对方疑心重,咱就多弄些疑兵;要是对方是个猛人,那咱就来点儿软招儿。
结果呢,这话刚说完才两个月,那号称猛将的张灵甫,就领着王耀武训练出来的老队伍——国军五大主力当中的整编第 74 师自己找上来了。
其实吧,华野一开始的计划里,最先打算打的并不是整编第74师,而是桂系的第7军和整编第48师。可这桂军打仗挺顽强,还挺狡猾,不好从他们那缴获东西,容易变成消耗战,所以不是个理想的作战目标。
5 月 11 号,整编第 74 师朝坦埠以南第 9 纵队的阵地发起进攻,这让粟裕特别重视。后来经过情报机关的努力,咱们知道了敌军打算让整编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4 师当主力,对咱们搞中央突破的计划。
一般的指挥官都会觉得,整编第74师既然是主要突击力量,又是国军攻击兵团的绝对主力,那可不能蛮干。实际上张灵甫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压根没想到华野敢把他的部队给吃掉,而且张灵甫这人还特别傲,觉得自己的部队对付华野几个纵队没问题,何况周边还有友军帮忙呢。
不过粟裕偏要打整编第74师,这可不是瞎干,而是对敌方情况和我方情况具体分析后的决定。
粟裕觉得这场仗要是打赢了,能狠狠地震慑敌人,也能让咱们自己的军队士气大涨,还能让战场形势变好,所以有打的必要;而且当时咱们军队的实力变强了,敌人肯定想不到咱们会打他们中央突破里最强的整编第 74 师,这样就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有获胜的可能。
另外跟整编第74师打仗,咱这边的作战部署不用大改,能在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部弄出5比1的优势来,还能借着地形,再加上这股敌人不擅长在山区打仗,而且他们一向很张狂,友军也不会使劲帮忙的这些情况,来帮着咱取得胜利。
接下来在5月12日,歼灭整编第74师的命令就下达了,13日战役就开始了,到了14日张灵甫才反应过来,可那时候已经晚了。
到15号华野展开总攻,这场战役在16号就结束了,总共就用了三天时间。
得说,这场仗那可是把敌我双方实力对比,还有各种情况都考虑到顶了的典型作战例子,但凡有一点儿没算到,都很难实现最终的作战成效。
(http://www.zhangxi-art.cn)
来源:http://www.aqbeite.cn
(http://www.dingdingol.cn)
来源:http://www.cp030.cn
(http://www.0566home.cn)
来源:http://www.i-station.cn
(http://www.btjlb.c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http://www.gougouo.cn
(http://www.njqsywm.cn)
来源:http://www.www-cctv6.cn
(http://www.90mmr.cn)
来源:http://www.cssdiv.com.cn
(http://www.yvyv.com.cn)
来源:http://www.pigrj.cn
(http://www.jiongfan.com.cn)
来源:http://www.1986911.cn
(http://www.bzyssw.cn)
来源:http://www.wordlinx.com.cn
(http://www.hongdaball.cn)
来源:http://www.sylgroup.cn
甚至在孟良崮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还差一点没实现完全胜利,这就是网上常说的那7000名残兵的事儿。
《第三野战军战史》跟《粟裕战争回忆录》里都讲到了这一说法。
《第三野战军战史》里讲:
这会儿眼看要下大雨了,乌云满满当当的,啥都看不清,孟良崮上的枪声慢慢少了,各个纵队都跟野战军指挥所讲,战斗打华东野战军前指察觉到孟良崮那片还有敌人的电台在活动,马上严厉命令各部队仔细清查打死、打伤、俘虏的敌人实际数量。
陈毅和粟裕亲自汇总核对,发现各部上报的歼敌数量跟敌军编制数目差别很大。于是命令各部继续在战场搜寻,最后发现大概七千多残敌藏在孟良崮、雕窝之间的山谷里。第 4、8、9 纵队不考虑疲劳,再次投入战斗,打到 17 时,把残敌全部消灭干净。
《粟裕战争回忆录》里讲:
我们在收拢部队、清点战果的时候,电台察觉到孟良崮地区还有敌人电台在活动,好像有残部藏着,我们马上严厉命令各部队仔细清查击毙、打伤、俘虏的敌人实际数量。从各部队的报告来看,我发现上报的歼敌数量跟七十四师的编制人数差别很大,就命令各部队继续在战场上搜索。
那会儿眼看要下大雨,乌云满天,啥都看不清。部队仔细搜索的时候,又瞧见大概七千多敌人藏在孟良崮、雕窝中间的山谷里,已经开始聚集了。这一方面表明我军搜索工作有疏漏,另一方面也说明各个部队都能实实在在报告歼敌的数量,不吹牛夸大,所以才能发现这伙残敌。接着我就下令第 4、第 8、第 9 纵队赶紧出动去围剿。
各部队没顾得上疲劳,再次投入战斗,十六日下午五点把残敌全都消灭干净了。到这时候,咱们的战役目标彻底达成了。
就这情况来讲,粟裕说整编第74师是个厉害的对手这话没错,这支部队在全线垮掉、指挥系统大部分都被打没了的时候,剩下的人还能藏起来往一块聚拢,还打算集结呢,在国军里这种情况可不常见。
而且这 7000 人的数量,差不多就相当于一个旅的兵力了,不过这肯定不是完整的编制单位,是各个残部凑到一块儿的。当然了,消灭这些残部也是经过战斗的,可不是网上讲的直接抓俘虏就行。
为啥在孟良崮战场上能藏下这么多敌人呢,粟裕讲的咱军搜缴不严格算一个原因,另外也跟当地山又高谷又深有关系。
孟良崮虽说被叫做石头山,可战场上不是一点儿植被都没有,山谷里尤其不是。当时都到 5 月中旬了,谷地里边应该有树木、石头能用来藏身。再加上那时候的天气是“山雨快下了,乌云很多,能看见的距离很短”,在这样的条件下,残兵都集中藏在不是阵地的山谷里,确实不太容易被发现。
要是这股敌人没被消灭就撤兵了,那想把整编第74师全部消灭就难说了。而且麻烦的是,这股敌军要是被收留了,重新组建部队会相对容易些。
就因为粟裕对敌军实力心里有数,能灵敏地发现战场上不对劲的地方,所以最后才能做到“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获得了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