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29年8月,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里,18岁的女学生张兆和,听说老师沈从文要为她而自杀,她吓得抱着一沓情书,去校长胡适的办公室了。

张兆和把那些情书摆到胡适的办公桌上,让他好好管管沈老师,叫沈老师不要再给她写信了。

胡适不明所以,马上拆开信封,结果发现这些信都是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求爱信。

信中沈从文说:“多数人愿意仆伏在君王的脚下做奴隶,但我只愿做你的奴隶”、“我不仅爱你的灵魂,更爱你的肉体”、“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你这不幸是同我的生命一样长久的”……

张兆和以为胡适会发火,会去训斥沈从文,可出乎张兆和的意料,胡适却很高兴。他说:“有什么不好?我和你爸爸都是安徽同乡,是不是让我跟你爸爸谈谈你们的事?”

张兆和很生气,觉得胡适是在拿她寻开心,就瞪着胡适。胡适只能微笑着说:“我知道沈从文顽固地爱你!”

“我顽固地不爱他!”张兆和脱口而出。此时的张兆和,确实不爱沈从文,对于沈从文不断给她写信,弄得校园里都知道沈老师在追求女学生张兆和,这让她很反感。

胡适见张兆和这样,只能去劝沈从文,说: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爱你,你错用情了。你千万要坚强,不要让一个小女子夸口说,她曾碎了沈从文的心……”

可沈从文很执着,他相信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所以坚持给张兆和写信,他在信中说:“蒲苇是易折的,磐石是难动的,爱你的心希望它能如磐石。”

沈从文在给张兆和写情书的同时,还嘱咐张兆和,不要因为他的干扰而影响到学业,要好好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就去问他。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沈从文持之以恒地给张兆和写情书,而且情真意切,张兆和不可能一直无动于衷的。

但要打动张兆和的心,那不是简单的事,张兆和可是校花,追求她的人数不胜数。

张兆和和二姐张允和,曾经戏称张兆和的那些追求者是“青蛙1号”、“青蛙2号”、“青蛙3号”……排到沈从文时,就是“癞蛤蟆13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从文和张兆和

2

沈从文为什么在张兆和的眼里会是癞蛤蟆呢?这还得要从两人的出身讲起。

沈从文于1902年12月28日出生于湖南凤凰县,原名沈岳焕。祖父沈宏是汉族人,曾是云南昭通镇守使、贵州提督,祖母是苗族人,沈家也曾是名门望族。

但家业传到父亲沈宗嗣手上时,已经开始衰败了,后来父亲甚至一度外出逃难了。

沈从文的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人,一共生过9个孩子,沈从文排行老四,但4个孩子夭折了,只存活5个孩子。

沈从文只读到小学毕业,在14岁时,为了生计,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

1922年,沈从文脱下军装,去北京投靠姐姐和姐夫。那时,他姐夫在北京上大学,姐姐在陪读。

沈从文渴望上大学,但他只有小学文化,又没有经济来源,所以后来只能一边打工,一边在北京大学当旁听生。沈从文非常努力,如饥似渴地读书,尤其对文学特别感兴趣。

1924年,沈从文陆续在《晨报》、《语丝》、《现代评论》上发表作品,开始名声鹊起,因此而结识了鲁迅、胡适、徐志摩等文化名人。

1928年,沈从文去了上海,与当时的进步青年胡也频、丁玲筹办《红黑》杂志和出版社,但办得并不顺利。

1929年,沈从文在徐志摩的介绍下,去胡适任校长的上海中国公学里任教授。但他并未受过师范教育,不懂如何当一个教授,所以去上第一堂课时,还闹出了笑话。

他站到讲台上,面对下面那么多双眼睛看着他,他紧张得话都说不出来。足足顿了十分钟后,他才语无伦次地讲了几句,算是讲完这节课的内容了。

随后,沈从文在黑板上写道:第一次上课,见你们怕了!然后,沈从文夹起书本,仓惶离开教室,草草结束了这堂课。学生们面面相觑,然后哄堂大笑。

在这些学生中,有一个被称为校花的女生,她就是张兆和。张兆和选修了沈从文的写作课,但没想到上第一堂课,沈老师竟然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从文

3

张兆和于1910年9月15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祖父张树声曾署理两江总督兼办理通商事务,后协助李鸿章创建淮军,他任淮军首领。

张兆和的父亲张冀牖,原名张武龄,立志于教育事业。他带着家人从安徽迁居上海,后又迁居苏州九如巷,在苏州创办了乐益女子中学,自任校长。

张兆和的母亲陆英,是个大家闺秀,出身名门。婚后,她生下过14岁孩子,但存活了9 个孩子。

在这9个孩子中,有4个是女儿,这4个女儿都接受过新式教育,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被人称为“合肥四姐妹”或“张家四姐妹”。

作家叶圣陶说:九如巷张家的4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张兆和在这4姐妹中,排行老三,被家人称为“三三”、“三姐”等。她“皮肤有点黑黑的,头发剪得很短,像个男孩子,身材壮壮胖胖,样子粗粗的,一点都不秀气”。

张兆和体育方面很好,所以她浑身上下都散发出健康、活泼、开朗和蓬勃向上的气息,丝毫没有文人的半点忧郁气质。

家世显赫的张兆和,有很多追求者,自然不会看上从农村出来的穷教师沈从文的,所以她会把沈从文看成是“癞蛤蟆13号”。

沈从文在上第一堂课时,因为太紧张,压根儿没注意到张兆和。后来,18岁的张兆和在中国公学夺得女子全能第一,沈从文才注意到她,随即就被这个小女生吸引住了。

从此,自称为乡下人的沈从文,开始给张兆和写情书了,一封接一封地写。张兆和对此根本不理会,但沈从文并不气馁,继续不断地写信,向张兆和倾诉着爱慕之情。

渐渐地,沈老师爱上了女学生张兆和的事,在校园里传开了,同学们议论纷纷。后来,有人说沈老师追不到张兆和,为情所困,要自杀了。

张兆和怕闹出人命来,这才抱着那沓情书去找校长胡适,没想到胡校长不仅不反对,还做起张兆和的思想工作来。

这之下,沈从文继续给张兆和写情书,张兆和逐渐不再那么排斥他。一个人如此执着地爱着张兆和,无论张兆和怎么做,他都始终如一,张兆和不免有点感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兆和(前排右1)和兄弟姐妹

4

1931年,胡适已经不再担任上海中国公学的校长了,沈从文失去了胡适的庇护,便去青岛大学任教了。但他依然给张兆和写信,他对张兆和的感情,依然是一往情深。

1932年,张兆和从上海中国公学毕业,回到了苏州老家。

沈从文便在暑假时,带着作家好友巴金建议他买的一大包西方文学名著,去苏州张家拜访。可他敲开张家的门时,是张家的二小姐张允和开的门,张允和说三三不在家,去图书馆了。沈从文只能留下了自己住的客栈地址,然后悻悻地离开。

张兆和回到家后,张允和把沈从文来过的事说了,并且很郑重地跟张兆和说,要正视这份感情。沈从文几年如一地深爱着张兆和,张兆和要珍惜这份难得的痴情。

张兆和在二姐的劝说下,终于认真考虑沈从文了。她说:他是如此真情且执着的爱着我,如果我不和他在一起,就像是犯了错似的。

第二天,张兆和去了沈从文住的客栈,邀请沈从文去她家吃顿饭。

沈从文再次去了张家,他很紧张,但张家人对他很热情。此时,张兆和的生母陆英已经去世了,婚事就由父亲说了算。

父亲张冀牖是个非常开明的人,他不反对自由恋爱,也没有门第观念,对努力上进的沈从文很欣赏。所以这顿饭吃得很愉快,沈从文也渐渐消除了刚来时的紧张。

沈从文回到青岛后,给张允和写信,让她帮忙询问张冀牖的意见。

沈从文在信中说:在我们老家有个习俗,男方向女方求娶,女方家人若是同意,就会请男方喝一杯甜酒。不知我这个乡下人,有没有福气喝到你们家的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