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宝八年宋太祖赵匡胤突然薨逝,此时太祖的儿子赵德昭(26岁)与赵德芳(18岁)已经成年,按中国自古以来皇位传于皇帝子嗣的传统做法,太祖驾崩后皇位应由这两个儿子中的一位继承,但最终却是其弟晋王赵光义当了皇帝。

这种以兄传弟的继位方式充满了疑点,而且宋人笔记中还有“烛影斧声”的记录:太祖赵匡胤诏赵光义来他的寝宫一起喝酒,并让宦官、宫妾们都退下,结果喝到半夜的时候,宫人听到皇帝寝殿有玉斧敲击的声音,一看窗影还有两人在烛光下的你来我往,快到早上的时候就发现赵匡胤驾崩了,随即赵光义受遗诏即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疑点和传闻故事让后人认定了太宗谋杀太祖、阴谋篡位的事实。但是,既然儿子们都已成年,赵匡胤为什么不早早册立太子,而给羽翼丰满的赵光义有可乘之机?

五代以来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皇室子孙,只要被皇帝任命担任京城府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兼书记)的,基本上就等同于确定了其储君的身份,那为什么赵匡胤把这么重要的职位交给了赵光义而没有给儿子?

皇子成年后一般就应该被封王,但为什么一直到赵匡胤去世,他都没有给已成年的儿子封王,而仅仅封了弟弟赵光义为晋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匡胤劝一帮出生入死的武将们杯酒释兵权后,为什么不给儿子和别的弟弟们授予兵权,而单独让赵光义有掌兵之权?

宋太祖赵匡胤这么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太宗赵光义到底有没有谋杀哥哥篡位呢?

答案是:赵光义是赵匡胤钦定的皇位继承人,他继位完全是合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唐末五代以来战乱连年,政权更新了一茬又一茬,政局持续动荡不安,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赵匡胤在建立宋朝后就一直在探索一条稳定时势、长治久安的路径,这需要他找到一位成熟的继承者。

弟弟赵光义在后周时期就已经在担任官职了,后来更是跟随太祖东征西战,积攒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同时也锻炼了他治理军事及政治的才能,比起他的儿子们,赵光义显然更有能力统领好这个新建立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赵匡胤也特别器重赵光义,一建国就让赵光义担任殿前都虞候和睦州防御使的要职,并且将招抚各国归顺国主等重要事务全权交由他一手操办。赵匡胤多次亲自率军征伐,每当他不在朝堂,他就让赵光义留守后方处理国家政务,完全不担心赵光义断了他的后路。

赵匡胤完全是有意提升赵光义地位和身份的,不仅单独给赵光义封王,还让他担任了开封府尹、平章事、中书令这样的重职。而众臣劝赵匡胤给已经22岁的赵德昭封王时,赵匡胤居然用“德昭冲年”(就是年幼的意思)的理由拒绝。而又马上下诏让赵光义“位居宰相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系列操作的意图非常明显,赵匡胤完全认定了弟弟赵光义为皇位继任者。而且,如果赵光义是弑兄篡位的话,即位之初肯定会引发赵匡胤儿子们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赵匡胤的心腹旧臣们也必然会反对,届时一场宫廷争斗在所难免,但实际上这些事情都没有发生,朝堂并无动乱的迹象,这说明太宗继位在名义上是没有问题的。

更何况,如果太宗是篡位的话,他必然要加强对赵德昭等人的控制和防范,至少要削弱他们对皇位的威胁,但赵光义不仅没有这么做,反而给赵德昭等宗室以非常高的地位与实权,表现得十分坦荡。而从德赵昭等人的反应和做法来看,赵光义继位其实他们也都已经默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关于“烛影斧声”中赵光义谋杀赵匡胤的故事则更不可能,毕竟玉斧只是皇宫中一种仪仗时用的礼器,形制小、重量轻、没有刃,几乎没有什么杀伤力,顶多能打掉人几个牙齿,而且如果赵光义用玉斧锤死赵匡胤的话,那赵匡胤头上至少会留下严重的伤痕,但他还引着众臣瞻仰悼念遗体,说明这个故事应该是后人杜撰讹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