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抗战全面爆发,国军部队在各个战场上与日军进行血拼,因为国军武器装备落后,部队伤亡惨重,一线部队大幅度减员,同时由于一线野战部队无法脱离战场,所以国民政府在全国各地开始成立补充兵训练处。
补充兵训练处简称“补训处”是抗战时期国军部队训练新兵的场所,补训处在级别属于师级编制,但其实际编制往往比一个普通步兵师要大一些。
补训处编制下辖4-8个团,绝大多数为6个团,每个团下辖三个营,每个营下辖五个连,连下辖若干个队。同时每个补训处还设置了军官队,学兵大队,荣誉大队三个编制。
军官队
军官队是训练及储备补训处各级军官的机构,补训处的补训团随时可能整个团直接上前线,然后补训处会重新组建新的补训团,新组建的补训团的军官会从军官队中选取。同时军官队也负责收容战区临时编余的军官受训。
学兵大队
学兵大队是负责培训班长的机构,学兵大队成员是在接收新兵中选择文化程度高的新兵进行特训,时间是6个月至一年,训练结束后派到各补充团担任班长。
荣誉大队
荣誉大队是接收伤病痊愈官兵的机构,然后直接拨往前方部队补充。
补训处军官序列:处长,团长,营长,连长,队长
补训处的处长为中将军衔,副处长兼军官队队长少将军衔,副处长兼学兵大队在队长上校军衔,副处长兼荣誉大队大队长上校军衔,补训团团长上校军衔,营长为中校军衔,连长为上尉军衔,队长为少尉军衔,班长为学兵大队毕业生。
补训处的运行模式
补训处的兵源主要来自各地的师管区,团管区,营管区(各地县府),补训处接到师管区的收兵任务后,下发命令给补训团团部,各补训团派营长率领所属干部及班长前往接收,然后再将新兵带到驻地进行统一训练。最后再根据上级指示,将训练后士兵送交战区前方部队。当然也有情况紧迫,补训处直接改编为暂编师直接上前线的情况,同时也有新兵未及训练,即行发出的。
补训处的补给情况
补训处的粮饷械弹由军政部直接补给,每月根据实际人数向驻地后勤补给机构直接领取。粮饷虽然相对于一线部队略有降低,但是整体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士兵的被服装具是上级拨款补训处招商制发,分冬夏两季放发。
补训处的腐败问题
补训处的设置是军政部为了扩充部队而设立,在制度设置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军政部主要任务是向前线部队提供大量优质兵源,但是到了补训处的执行就变得异常腐败。
第一:虚报兵额
补训处每月的薪饷,均按实有官兵人数核发。处、团、营、连、队各级主官都利用职权向上浮报官兵数额,甚至形成了处部的默许。连长可以吃士兵空额三名,营长、团长按级递增,处部则更加多,每月虚报上百人。同时各级对于逃亡病故士兵延迟上报,这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第二:被服装具贪污
士兵的被服是由补训处招商承制,实报实销。因为数量较大,承制商每次订制,均照实价给回该处回佣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这些都进了相关主管人员口袋。团营级以下,虽然与采购无关,但是领到衣被实物可以从浮报兵额这外进行变卖图利。
第三:克扣士兵饷粮
士兵的军饷是由军政部直接放发的,但是士兵的军饷是包括在伙食费中的,也就士兵能够拿到的军饷是要减去伙食费的,结果下面的人在伙食费上大作文章,士兵不光拿到不到一分钱军饷,而且经常吃不饱,甚至出现大量饿死的情况。由于影响太大,所以后来军政部改成粮饷分开,士兵除零用钱外,一律另行发给米粮,才算有所好转。
第四:利用接受新兵机会,受贿释放,接空拉顶
营长,连长利用接兵机会与兵役单位互相勾结,接收空额。比如:计划接收100人,实际只接受90人,就出现10个空额。兵役单位可以贪污10个空额的拔出前的粮饷被服及其它安家费等款项,同时又可以向不愿意应征的家属索取顶替金。接兵单位先是可以贪污10个空额,一定时间之后可以虚报潜逃或死亡,从而贪污埋葬费和被服装具。同时也会向新兵索要财物,如有不从轻的打骂,重则当逃兵处置。
第五:利用接兵之机贩运商品
营连长利用接兵之机,把新兵当苦力使用,先是当地采购低价物品,然后强迫士兵挑运到价格更高的地方获利。
由于国民党的补训处的太过腐败,所以很多爱国人士纷纷加入我党部队投入抗战中,当然国军补充兵训练处虽然问题很多,但是其对抗战也是有着很重要。
补充兵训练处从1938年3月开始成立,直至1945年2月全部撤销,整个抗战时期间全国补充兵训练处共计46个。
第一批补充兵训练处是在1938年3月开始成立的,共计10个
第1补充兵训练处(重庆补充兵训练处):1940年11月改编为暂编第51师
第2补充兵训练处(湖北宜昌补充兵训练处):
第3补充兵训练处(广东乐昌补充兵训练处)
第4补充兵训练处(陕西汉中补充兵训练处):1939年移驻湖南常宁,1944年9月裁撤
第5补充兵训练处(广东乐昌补充兵训练处):1938年5月改编为预备第4师
第6补充兵训练处(河南开封补充兵训练处):1938年5月移驻陕西安康,1941年9月改编暂编第1师
第7补充兵训练处(湖北武昌充兵训练处):1938年8月移驻陕西咸阳,1943年9月裁撤
第8补充兵训练处(陕西渭南补充兵训练处):1938年10月移驻贵州毕节,1940年12月改编暂编第55师
第9补充兵训练处(江苏徐州补充兵训练处):1938年5月移驻陕西西乡,1940年3月移驻重庆璧山
第10补充兵训练处(湖北襄阳补充兵训练处),1941年7月裁撤
第二批补充兵训练处是1938年9月至1939年1月间成立,17个。
第11补充兵训练处(四川西昌补充兵训练处):1942年3月裁撤
第12补充兵训练处(湖南邵阳补充兵训练处):1939年9月移驻重庆永川,1941年9月改编新编第39师
第13补充兵训练处(福建南平补充兵训练处):1942年3月移驻福建永春,1944年11月裁撤
第14补充兵训练处(四川内江补充兵训练处):1940年1月主力组建新编第33师,12月改编为暂编第52师。
第15补充兵训练处(四川合江补充兵训练处):1939年3月移驻贵州遵义,1940年7月移驻重庆,1942年8月改编为暂编第2师。
第16补充兵训练处(贵州开阳补充兵训练处):1939年3月移驻重庆綦江,1942年8月改编为新编第5师
第17补充兵训练处(湖南湘乡补充兵训练处):1942年3月移驻湖南双峰,1943年3月裁撤
第18补充兵训练处(河南洛阳补充兵训练处):1939年3月移驻河南渑池,1941年5月移驻河南鲁山,1943年9月移驻安徽临泉
第19补充兵训练处(陕西西安补充兵训练处)
第20补充兵训练处(湖北施恩补充兵训练处):1943年3月裁撤
第21补充兵训练处(河南唐河补充兵训练处):1942年2月裁撤
第22补充兵训练处(浙江诸暨补充兵训练处):1940年3月移驻浙江江山,1941年8月移驻福建南平,1944年4月裁撤
第23补充兵训练处(广东清远补充兵训练处):1940年3月移驻广东南雄,1944年11月移驻广东和平
第24补充兵训练处(陕西汉中补充兵训练处):1940年4月组建暂编第16师,1941年5月改编为暂编第59师
第25补充兵训练处(四川简阳补充兵训练处):1943年5月改编为新编第30师
第26补充兵训练处(甘肃兰州补充兵训练处):1939年8月主力组建预备第7师,1942年2月裁撤
第27补充兵训练处(河南洛宁补充兵训练处):1942年2月裁撤
第三批补充兵训练处是1939年12月至1940年1月间成立,共计13个,
第28补充兵训练处(重庆忠县补充兵训练处):1942年11月裁撤
第29补充兵训练处(贵州毕节补充兵训练处):1942年2月裁撤
第30补充兵训练处(四川南充补充兵训练处):1942年3月移驻四川隆昌,1942年10月裁撤
第31补充兵训练处(四川江油补充兵训练处):1942年10月裁撤
第32补充兵训练处(四川泸州补充兵训练处):1942年3月移驻四川西昌
第33补充兵训练处(广西全州补充兵训练处):1943年3月裁撤
第34补充兵训练处(四川合江补充兵训练处)
第35补充兵训练处(重庆云阳补充兵训练处):1943年3月裁撤
第36补充兵训练处(甘肃天水补充兵训练处):1941年6月改编暂编第57师
第37补充兵训练处(湖北谷城补充兵训练处):1941年4月移驻河南汝南,1944年5月裁撤
第38补充兵训练处(湖北罗田补充兵训练处):1943年3月裁撤
第39补充兵训练处(广东乐昌补充兵训练处):1942年3月移驻广东新兴,1944年10月裁撤
第40补充兵训练处(湖南沅陵补充兵训练处):1944年11月裁撤
第四批补充兵训练处是1940年12月成立,共计6个
第41补充兵训练处(福建浦城补充兵训练处):1942年8月裁撤
第42补充兵训练处(浙江金华补充兵训练处):1942年8月裁撤
第43补充兵训练处(广西河池补充兵训练处):1944年10月裁撤
第44补充兵训练处(陕西宝鸡补充兵训练处):1944年5月改编为暂编第58师,
第45补充兵训练处(重庆补充兵训练处):1944年10月裁撤
第46补充兵训练处(福建建瓯补充兵训练处):1944年10月裁撤
补充兵训练处主要是补充兵员为主,除极个别改编为师直接裁撤之外,其余在1945年2月全部撤销。
以下是美国记者镜头下的湖北襄阳补充兵训练处(第10补充兵训练处)的新兵野外拉练照片
山地行军
山地行军
江边野餐
登船返回
登船返回
军民交流
新兵近景
新兵近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