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生育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
现在全球的生育率都是呈现着下降的趋势,这背后有着非常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杂的社会原因。
虽然在非洲的一些国家生育率依旧还很高,可是现如今世界上的大多数地区和国家生育率都在下降,中国也是其中之一。
在过去,国家还曾因为人口过多而实施过计划生育。
可近些年来,国家却在不断开放二胎、三孩政策,就是想要提高国家生育率,只不过这些政策起到的作用不算大。
这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成本变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育龄女性有了更多的机会,不再将生儿育女作为人生目标。
面对这种情况,社会各界频出高招,也有一些奇葩意见纷纷涌现。
一、从计划生育到二胎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因为国家饱受战火,人口损失严重,当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的政策也是很鼓励生育的。
短短30多年时间,中国人口就从建国之初的五点四亿一跃达到了10亿。
这也和当时中国的支柱产业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刚开始工业体系不够完善,国家还是以农业经济为主,而要发展农业就需要人口。
可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当时的土地已经无法满足所有的劳动力,一大批劳动力就这么剩了下来。
直到1978年,鼓励市场经济,这些被剩下的“劳动力”才有机会寻找其他的出路。
但此时,又有一个严峻的问题出现。
那就是人口如果再继续增长,以当时中国的农业水平是无法负担这么巨额的粮食。
于是为了保持国家的稳定,便有专家提出要进行计划生育。
政策刚实施的时候,老一辈人还不是很能理解,但随着这种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的深入,优生、少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国家最初对这种情况也是喜闻乐见,但慢慢的中国的人口问题却显现了出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在古代活到60岁的老人,那已经算是长寿,可到了今天,能活到这个岁数的老人,却是比比皆是。
在2014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2亿,一举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这本来也不是坏事。
但是在老年人的数量不断增多的时候,中国的生育率却在持续下降,中国的人口问题越来越明显。
因为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相关的福利发展也必须要跟上来,才能满足老年人对医疗以及生活服务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减轻社会压力,国家开始调节生育政策开放二胎,想要以此增加未来的劳动人口,从而减轻社会老龄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于是,在2015年10月,国家开始实施二孩政策,社会进入了“催生”时代,本以为之后中国的生育率会逐渐回升。
可没想到这个政策开放后,中国的新生人口数量还是在逐年下降,有些年轻夫妻不仅不愿意生二胎,甚至连一胎都不愿意生了。
二、从二胎到三胎
数据显示,在2011到2015期间,中国每年新出生的人口平均在1600万左右。
可在2019年,新生儿的数量却连1500万都没有达到,2020年这个数字更低,新生儿才刚刚超过1000万。
与此同时,老年人的数量还在逐年增加,甚至已经有专业人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认为,现阶段中国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
还有人预估在2025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1/3,这毫无疑问会让社会的负担越发严重。
面对这种情况,不断有人呼吁应该开放三胎、四胎甚至是多胎,将生育自主权交还到人民手中。
但很明显,仅从政策的角度去鼓励生育,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小的。
当初二孩政策出来的时候,有很多家庭还挺高兴的,觉得可以多生个孩子,给独生子女做伴。
可是等到回归现实之后,很多家庭又会看到,现在养育一个孩子,经济压力较以往大了很多。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一对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提供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的生活。
如果要真再生一个孩子,那么家庭负担就可能会加重,甚至有可能影响一胎的教育质量和父母自身的生活。
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对于女性的生育问题依旧不够宽容。
社会的进步,给了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在进入职场之后,女性创造的价值,也不见得会比男性少。
可即便如此,职场上的性别歧视,依旧还是很普遍。
正常女性在分娩前后,工资甚至会有一些差距,还有一些女性在生孩子之后,会被认为创造的价值也可能会大大减少。
这种偏见,也让很多孕龄期的女性不敢生,甚至是不愿意生孩子。
即便二胎政策开放,女性在“要不要生”这个问题上,还是会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很久。
可当人们还在为二胎政策感到困扰的时候,国家又开始鼓励生三孩,而三孩政策出台,却显得更加没有波澜。
现在的年轻小夫妻,更注重追求自身幸福,还有不少人因为职业或者观念原因,会选择晚婚晚育甚至于不婚不育。
究其根本,还是在于现在社会对孩子教育的期望和投入都在逐年增高。从孩子出生吃的奶粉和用的纸尿布,到孩子成年需要准备的房子,车子,都给父母增加了很大的无形压力。
为了保证自己的孩子在和其他人竞争中不落下风,那些想生孩子的父母在生一胎的时候,都会希望这能在自己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生孩子。
如果再生二胎,甚至是三胎,对普通家庭的经济压力是巨大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情感和精力的付出也得翻倍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些难关面前,很多夫妻都会望之却步。
现在的社会包容度在提高,以前一个女生或者一个男人选择不结婚,所受到的社会歧视还是非常严重的。
现如今,虽然依旧还可能有偏见存在,但也不至于像传统社会一样让人觉得窒息。
因此,即便现在政策已经放开,很多人对于生育的态度都不是很积极,有年轻人甚至连婚都不愿意结,那就更别谈生孩子。
三、各种奇葩“催生”建议
出于对未来的担心,“催生”已经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问题,社会各界也是脑洞大开,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http://www.brk88.c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http://www.uziv.com.cn
(http://www.htlzvd.cn)
来源:http://www.huadiradiator.cn
(http://www.gaigeng.cn)
来源:http://www.zhaosuyan.cn
(http://www.wj165.cn)
来源:http://www.jiangying6063.cn
(http://www.snwxw.cn)
来源:http://www.fj-10086.cn
(http://www.remene.com.cn)
来源:http://www.howsjf.c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http://www.qlx365.cn)
来源:http://www.handmade-paper.cn
(http://www.cjjbn.cn)
来源:http://www.skwg.com.cn
(http://www.pyaa.com.cn)
来源:http://www.9718888.cn
(http://www.m10407.cn)
来源:http://www.diyiyi.cn
有专家建议,彻底放开生育,将生育自主权交到人民的手中,听起来还不算离谱,但能起到的作用能有多大,还不好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这种生育自主权的开放,本质上只起到一个呼吁的作用,对于实际的生育过程,并没有任何利好之处。
在现今的社会,大家不愿意生,就是觉得自己负担不起一个孩子。
就算有政策鼓励,如果没有实际的帮助,这种鼓励所能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
有些专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将生育以实际的福利补贴挂上钩。比如厦门大学的某个教授就提出建议,要适当惩罚那些不生孩子的年轻人。
他建议要把生孩子和社保的养老金联系起来,那些不愿意生孩子的年轻人,之后的养老金要适当下调。
这些下调的部分,用来奖励那些生了孩子的年轻人,他确实切切实实的将生育与实际利益联系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项建议,却不免让人觉得有些离谱。
养老余金的多少,应该根据缴纳的保险来计算,单纯将其与生育挂钩,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公平的,这也引起了不少年轻人的批判。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网友也出了一些奇葩的主意。
比如有网友建议将生育与公务员的考核标准联系起来,在那些事业单位工作,要首先响应和国家的号召,最少生两个,职位高的至少生三个。
他们生得越多,未来的职业前景越大,这听起来有些好笑,但其实也反映了部分网友内心的不满,这些话其实看起来更像是一种矛盾的转移。
本来生不生孩子就是自己决定的,即便国家出了政策让人生,但这也不能是一个强制性政策。
既然国家觉得生孩子好,就得以身作则,而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公务员,就成为了最好的示范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些网友觉得,让年轻人愿意去生孩子,至少要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
比如最大头的教育支出,起码得保证小孩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人负责,这样年轻人才敢生。
想要年轻人愿意生,起码得保证母亲每月能享受3000块的补贴。
甚至还有人提议这些成年的小孩儿,每个人还得配一套房子,这样才能解决父母的后顾之忧。
这些条件听起来对于中国社会来说还是很遥远的,但其实这也反映了一个现实。
那就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敢生,更多的觉得自己没能力去承担生一个孩子需要面临的压力。
如今中国社会生活成本太高,即便是喜欢小孩的年轻人,也会因为自身无法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而选择不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这些建议,虽然个个听起来都有些不合实际,但是毫无疑问这反映很多人所面临的一个社会现状,那就是“生不起,不敢生”。
要是这些现实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未来的生育率,恐怕还是可能很难提高。
结语
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年轻劳动力的减少,确实会对国家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但如果仅靠政策的呼吁,让大家响应,那么其效用的可能性还是非常低的。
如今,人口警报虽然已经拉响,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感悟并不深。现在的人愿意去生育,肯定是因为他们觉得生孩子后的生活会更幸福,仅仅从劳动力方面来讲道理,触动性可能还是不够强。
#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