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沈怡然 2024年8月22日,亿航智能(EH.US)发布二季度财报,该公司第二季度营收1.02亿元,同比增长919%,该季度的营收创历史新高。对此,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对记者表示,这一增长主要因为公司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适航”三证,尤其是生产许可证(PC)的颁发,使得亿航电动垂直起降(eVTOL)航空器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实现了销售、批量生产和交付保障。

亿航智能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城市空中交通整体解决方案和低空经济科技企业,主要研发、生产各类不同应用场景的eVTOL产品。这种新型航空器具有垂直起降的能力,无须传统机场跑道,飞行高度主要围绕低空空域,这个高度既能有效解决地面拥堵的难题,又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天空资源,形成新的经济模式。

贺天星表示,eVTOL是一种新型智能且绿色环保的无人驾驶航空器,它在电推进、自动驾驶及数字化管理方面集成了诸多技术,与传统的通航飞机相比,它的安全性更高,运营、维修、服务的成本更低,而且更容易在低空经济中实现规模化的运行。诸多优势决定了eVTOL在城市低空中可以用于空中交通、医疗救援、货物运输多个场景之中,产生巨大的产业动能。

2024年3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的目标,而eVTOL被认为是低空经济中最具潜力的赛道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eVTOL仍是新兴事物。亿航智能在eVTOL领域探索十年,该公司的EH216-S航空器在2023年10月13日获得型号合格证(TC),同年12月28日获得标准适航证(AC),并在2024年4月7日获得生产许可证(PC),成为全球首个三证齐全的eVTOL企业。目前,这家公司递交的运营合格证(OC)申请,申请的运营资格证,已经被中国民航局正式受理。

“适航取证之前,公司的航空器已经对空中游览和城市观光场景进行了很多次飞行演示。”贺天星表示,中国民航局颁发适航“三证”意味着国家监管机构对这一新兴事物的标准化和安全评估体系已经建立,这为eVTOL在低空经济中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话|

经济观察报:eVTOL的哪些物理特性决定了它非常适合用于城市和生活场景,并具备大规模应用的潜力?

贺天星:eVTOL这种航空器使用电力作为飞行动力,相比传统燃油动力,更加环保和清洁;这种电动马达相比传统的内燃机更安静,更适合在居民区附近使用;它能够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飞和降落,不需要长跑道,在城市中应用非常方便;由于垂直起降的特性,这种航空器不需要滑行和起跑,所需的空间比传统飞机更小,适合在紧凑的地区运行。

相比传统航空器,eVTOL很适合作为一个运输平台,因为它的设计非常多样化,可以载人也可以不载人,但一个本质特点是,这种航空器拥有先进的自动驾驶系统和导航系统,它是在两点之间按照自动规划航线飞行的,在飞行过程中遇到楼宇等可以主动避障。

经济观察报:这种应用潜力体现在什么场景?

贺天星:载人交通和物流运输将是未来低空经济的核心发展方向。载人的eVTOL可以用于“空中出租车”这一新业态,能够实现从高楼的屋顶或专门配套的垂直起降点完成起降,安全高效穿梭于城市之中,既有效解决地面交通拥堵,也将提供高效便捷的出行服务。

载物的eVTOL,利用无人化、智能化、集群化的特性,实现比以往更快速更及时地物流配送;在紧急救援场景中,eVTOL可以作为应急救助的交通工具,在地面环境较为复杂的场景下,实现人或物的迅速转运,比如在黄金抢救的时间内快速运送移植器官或急救药品等,成为挽救生命的“空中救护车”,同时用于消防灭火的eVTOL也可以承担起“空中119”的职责。

载人eVTOL也将会普遍应用于空中游览、城市观光、交通接驳等场景,带动一个全新的低空场景生态。

经济观察报:目前eVTOL技术处于什么阶段?

贺天星:全球eVTOL产业的发展,还属于从起步到发展壮大的阶段。国内及国际大部分整机生产制造企业还在早期研发和试验试飞的阶段,部分产品也刚刚到大量试飞和适航审定取证的过程,进入到商业化进程还需要一定周期。

公司也处在迈向规模化市场拓展和商业运营的新阶段。当然,eVTOL也将需要持续发展的创新和发展,不断优化和提升,例如电池能量密度的迭代升级,数字化管控的完善健全等。

经济观察报:拿到民航局适航“三证”的意义是什么?

贺天星:适航“三证”中的型号合格证代表着航空器的设计符合适航标准,可以达到载人飞行的安全保障,相当于飞机设计的“准入证”。生产许可证体现了制造商有按照批准的设计生产要求,出厂安全的载人航空器的能力,相当于生产过程的“资质证”。标准适航证则是针对每一架航空器颁发的,证明该架航空器符合型号设计并且处于安全可用状态,相当于飞机投入运营前的“健康证”。

所有的载人航空器都需要完成适航“三证”的审定,这是民航业对安全准则的要求。一直以来,全球在这种新型航空器的适航审定方面仍然空白,公司获得适航“三证”的事情不仅填补了这一空白,也提振了行业信心。

经济观察报:亿航智能的产品推出多年,为什么在最近一年多时间内拿齐三个证明?

贺天星:2020年我们向中国民航局提交了型号合格证的申请,正式开始适航取证之路。eVTOL是航空业的新生事物,它的技术架构、产品构型以及性能功能与传统航空器存在巨大差异,加上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可参考的依据和标准。实际上,这一过程是内容繁多、周期长、成本高,对eVTOL产品和企业来说都是一次很大的考验。公司经历了专用条件编制到500多个科目的摸底试验和40000多个安全飞行架次的试飞。

经济观察报:这对eVTOL技术的商业化有什么意义?

贺天星:这意味着国家民航监管机构对这一新兴事物的标准认定和安全考核有了完整的体系,同时也为开展批量化生产和规模化商业应用提供了保障基础。

还有一点,通过适航让eVTOL的安全性得到官方的认可,也可以打消公众和消费者对无人驾驶航空安全性的担忧。eVTOL作为低空经济中最典型的一种航空器,安全保障一直以来被市场所关注,尤其涉及载人航空器。

经济观察报:拿到“三证”后,亿航智能是如何规划的?

贺天星:我们的发展规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科普阶段,以空中游览、城市观光以及固定航线交通接驳作为初步场景落地,以大众体验飞行为主,让公众认识、了解无人驾驶航空产品,安心、舒心、放心地乘坐,同时也推动地面基础设施的逐步建设和完善。

第二个阶段是普及阶段,随着地面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低空域飞行管理平台的不断完善,我们将大量开通更多低空飞行的航线,实现更多城市、更多运营点的部署,构建样板性的运营场景,实现面向大众的交通出行服务,同时也在应急救援,物流运输等场景做部署,逐步推进低空消费服务网建设。

目前我们正在从第一阶段迈向第二阶段。而第三阶段是普惠阶段,伴随着运营点的大量建设,我们将以点联线,以线织网,以网成面,打造一个全新的立体化的城市空中交通运输网络,为大众提供常态化的低空交通出行。在这个阶段,乘坐飞机可以像乘坐地铁或出租车一样方便,人们可以轻松地在城市之间或城市内实现日常通勤,这一阶段也将会是低空经济迈向万亿市值规模的时期。

经济观察报:目前,围绕eVTOL的配套设施情况如何,是否足以支撑产业迈向第二个阶段?

贺天星:低空经济本身是一个“天罗+地网”的经济业态,地面相关的配套设施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eVTOL的地面配套设施主要包括起降坪、安全区、滑行道、充电站、指挥塔、机库、候机区、消防救援设备等。

城市空中交通的起降场地不会像大型民航机场那样占地很大,建造成本相对较低,但建设数量将非常庞大,过去一个城市可能只有一个机场,有些城市甚至还没有机场,未来实现城市低空公共交通,则会建设数以万计的城市小型机场。目前,国内一些重要城市已经开始了相关的规划,包括广州、深圳、合肥、无锡等地,海外一些国家也在积极围绕场景布局在做配套建设。

eVTOL航空器的发展,不仅将带来交通的一场革命,更是一场城市建设发展的革命。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在普及阶段优先选择面向政府推广?

贺天星:在推动低空商业化进程的前期阶段,政府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低空经济将重塑城市中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和监管体系的建设,从空域管理到基础设施建设,从立法执法到监督管理,都离不开政策的推动,在这一全面体系化的形成中,政府将扮演着关键角色。

例如,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等场景都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不仅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还要在早期设计、规划甚至投资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如起降平台、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等。

经济观察报:所以低空经济的万亿市值,很大部分来自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贺天星:低空经济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带动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等领域的发展。这种经济形态不仅串联了研发、制造、测试、应用、服务等环节,产业的深度融合,也是新消费服务的促生。

当我们谈论低空经济时,不能单纯理解成飞行一个简单的经济模型,低空可以作为一个牵引,推动整个产业形态的变革,同时也在推动城市进行大规模改造和升级,过程中将带动更多相关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生产制造、商业运营、消费服务、上下游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将是推动低空经济迈向万亿市场规模的核心要素。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怡然经济观察报记者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关注硬科技领域,包括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无人机、虚拟现实(VR/AR)、智能穿戴,以及新材料领域。擅长企业深度报道及上市公司分析报道。发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