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周刊】

我,南方人北方人?

刘兆祥

西口关东,驼铃千里枕弯月,

南疆北国,红豆迢迢寄乡愁。

《南方北方》的诗歌朗诵似一根根经线纬线钩织起了我的心网,令心弦为之拨动,心潮随之荡漾。

我常常内心纠结:我究竟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 我血管里赓续着父亲 —— 一个顶天立地山东大汉的血脉,可我的个头却传承了母亲 —— 一位知书善文江南女子的基因。我只去过一次的山东老家,在履历表和户口簿“籍贯”一栏里却填了一辈子,它从法律层面上锁定了我的祖籍,也印证了隔壁邻居喊我“小山东”的口实。小时候对老家的印象,几乎全浓缩在过年时山东邮来的包裹:一包花生米或一袋地瓜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出生在无锡的城中心—— 崇宁路上的一个院落,童年、少年分别居住过崇安区的长康路、清真寺路。在这几条路上我蹒跚、蹦跳着走完了人生最初的几个里程——幼儿园、小学和初中。

小时候跟着爸爸就着生大蒜头吃饺子,卷着大葱蘸酱吃卷饼;跟着妈妈包荠菜馄饨,沾着白糖吃赤豆粽子。

南北组合的家庭,培养了孩子最初的语言能力,冥冥中也为我日后吃外语饭奠定了基本功。记得在家和父亲要说胶东话,对母亲则说金坛话;到学校和同学一起用无锡话交流,和部分同学还会聊苏北话。暑期去上海姨妈家小住归来,上海话竟也说得七七八八,入伍后移防北京,我普通话里又有了北京的“儿”化音。

南腔北调的家庭影响,不仅止于口音和饮食的径庭,更发乎于秉性的迥然。父亲高大阳刚、威武勇敢的气概在文革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白天昂着头颅挨斗,晚上回家枕着一根防身的铁棍倒头便睡;母亲心思缜密、敏感细腻的个性融化在无数个台灯下的字里行间,娟秀的钢笔字下流淌着写不完的日月流水。如此刚柔相济、润物无声的不言之教点点滴滴渗透进我的生命。

初一的年末,身为学校宣传队队员的我,考取了无锡评弹团,结果引得父亲勃然大怒,并撕掉了“录取通知书”。翌年,初二年终考试尚未结束,我就像哥哥一样应征入伍。临行前,母亲满脸不舍、噙着泪水看着15岁的小儿子即将远赴青海高原当兵,父亲刚毅的脸上则写满了赞许和欣慰,我从他眼神里分明读到了“这才是男子汉”的潜台词。

北方军旅12年,是我人生铸骨立魂的成长阶段,也是我骨子里南北方基因融会贯通的十二年。前门楼老爷们京韵京腔的唠嗑让我陶醉,南下塘小姊妹吴侬细语的聊天令我痴迷。岁月烟火让我在南北方人之间兼容着精细和大度,并蓄着委婉与直爽,这种兼而有之、并蓄兼收的风格无疑有益于我的人生。接踵后来的十年海外经历,大千世界、林林总总、阅人无数。可阅我的人常问“你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单位同事评价“不说方言,真不知道你是无锡人?” 然每逢赴京老战友相聚,他们还是会说“你就是个南方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须纠结、不再彷徨,我是中国的南方人也是北方人!无论和风细雨的南方,还是气势磅礴的北方,都是我生命栖息的地方。齐鲁大地、好客山东是我的故乡,太湖明珠、天堂无锡是我的家乡。感谢父母赋予我生命里的南北基因,感恩祖国让我生活在华夏一统的南国北疆。一如歌中所唱“你是江南我是北国,江南北国满园春色;你是江南我是北国,江南北国都是我的祖国。”北方存寄着我的牵挂,南方凝聚着我的乡愁。让我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太湖湖畔向北方挥手,让我在孕于此、成于此的黄海海湾向南方致敬!

作者简介

刘兆祥,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