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晚间,中原银行发布了2024年中期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9.92亿元,同比增加4.41亿元,增幅3.3%,实现净利润21.18亿元,同比增加0.56亿元,增幅2.7%。给投资者传递的信号是中原银行经营发展总体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营业收入稳步增长。
但将中原银行公开信息梳理之后,却关注到其不利因数。
首先是中原银行高层持续发生动荡,暴露出其内控机制不健全。8月12日晚间,中原银行发布公告,游翔因个人原因向监事会辞去该行监事会主席、监事、监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及监事会监督委员会委员的职务。根据该行公司章程的规定,游翔的辞任自即日生效。而让人深感意外的是,游翔是在去年10月12日才上任的,至今刚满10个月。
据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6月,吸收合并三家城商行成立中原银行后,游翔担任新组建的中原银行行长助理,期间曾兼任中原银行郑州航空港区支行行长。2023年10月由行长助理升任监事会主席,成为公司治理“三驾马车”之一。
其实,早在游翔此次辞任监事会主席之前,该行已有多名高管“落马”。他们分别是原董事长窦荣兴、徐诺金,原副行长赵卫华于、原副董事长魏杰以及原副监事长贾继红。对此,有业界观察人士分析认为,这些高管的落马,不仅揭示了中原银行在内控机制、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暴露了该行在选拔任用干部、监督执纪等方面的不足。
或许是因高层持续动荡引起的连锁效应,中原银行频收监管处罚。有媒体统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公开罚单发现,今年以来,中原银行及分支机构共计收到16张罚单(含对工作人员的警告),合计罚款金额超1000万元,超百万级的罚单就有4张。今年5月24日至6月4日,中原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就收到了十一张罚单,其中八张罚单涉及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违规操作、执行管理不到位以及不尽责。
除此之外,中原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在进一步恶化。据媒体梳理,截至2023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2.04%,较上年末上升0.1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为144.5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53亿元;拨备覆盖率下降3.02个百分点,为154.06%。
为缓解自身资产质量压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中原银行已在持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今年6月5日,中原银行在银登中心连发5条不良资产转让信息,合计涉及未偿本息总额4274.44万元。6月12日,中原银行再次连发3条不良资产转让信息,合计涉及未偿本息总额1.65亿元。
有市场声音认为,中原银行的2024年可能比2023年还要艰难。该研判可能与一则公开信源有关:就在今年5月30日,中原银行发布股东大会通知公告,并提交了2024年财务预算议案。议案中,中原银行一反常态地对2024年的多项业务指标作出了下滑的规划。
究其原因,或许是与中原银行利差收窄,业务整合过渡期成本增加,拨备水平无法完全覆盖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外部经济形势变化导致金融资产风险加剧等多重经营问题有关。
希望在未来时间,中原银行新的管理层能真正做到革除积冗积弊,以人民群众的信任为动力,从而推动该行高质量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