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暑假,个体老师干教培入账170多万?教培的春天又来了?

最近有个朋友圈火遍全网,有一个自称是老师的人发了朋友圈,说暑假赚了170万,没有完成预估的200万。

近日,为进一步释放服务消费潜力,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到,要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推动社会培训机构面向公众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国务院文件中提到教育和培训消费,这在双减之后是首次。有声音认为,这意味着校外学科类培训或将“松绑”,教培行业将迎来春天。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已持续三年。在这三年里,好未来新东方等上市公司折戟沉沙,纷纷转型,猿辅导作业帮等没上市公司估值缩水,摇摇欲坠。

这一剂强心针,能让这些公司大地回春吗?

我看够呛。仔细分析《意见》中提到的培训,主要指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非学科类培训为代表的培训,不包含学科类培训。

一个注脚是,今年暑假各地仍然在执行双减的政策。8月19日,广州市公布了今年第三批共5起校外培训违法违规典型案例。

当然,大规模的学科培训绝无可能,但是教培机构、私立学校老师开展私教业务时有发生。

比如北京大学生一对一家教的每小时一般在200元以上,如果家长要求有竞赛背景,时薪在700—1000元也是正常的。

双减管住了大部分的教培,但想要完全杜绝,也是不太可能。双减政策实施的时候,也有预期,能够扭转社会风气,减少大部分学科教培,已经算是比较成功。

据信达证券统计,截至今年4月,“双减”前 12.4 万个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压减到 4176 个,压减率为 96.6%;“双减”前 263 个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 33个,压减率为 87.5%。

总得来说,双减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校外培训治理的显性目标总体得以实现。

有研究表明,双减对于大部分群体管用,但对最有钱的家庭没啥用。

“双减”主要作用的是中等偏上的收入群体:对于收入水平位于60%—80%区间的家庭,政策使其在校外培训参与率和家庭支出上显著降低;对收入最高的20%家庭,政策没有显著影响。

未来的教培,将会如何发展?

校外学科类培训,长期仍将存在,但不会成为主流。

总有一些有钱有意愿的家长,给孩子找校外培训,但这部分人不占主流,控制在适度合理的范围内,人家愿意给孩子高价钱找家教,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种私下小范围的补习,在政策容忍范围内,也不会一棍子打死。

至于说一个暑假赚170万培训费的传闻,我看谣言的成分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