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真的有剧本,那李想无疑拿到的是霸道总裁的那一本。
很多理想的车主,兴许听说过李想的大名,但未必知道,李想其实是所有造车新势力中最年轻的创始人。
1981年出生于石家庄的他,连大学都没有上就开始创业,如今40出头,却已然是一名成功商人。
不过“世故、圆滑”这些商人的保护词却总与李想绝缘,相反的是,“狂妄自大”、“自以为是”、“口无遮拦”这些标签始终围绕着这位80后。
区别就在于,如果理想汽车处于顺境,这些都是锦上添花的“创始人特质”。可一旦理想处于逆风局,那对李想本人的攻击就会新的爆破口。
与60后和70后的商人不同,80后的企业家成长环境更加透明,有相对充足的信息去追溯每一个节点。
这就带来很有意思的商业现象,一直被放在显微镜下的李想,一举一动都被放大。
01 北漂
2000年的北京海淀,“北漂”一词开始不胫而走,那些从天南海北因为上学而来到首都的年轻人,毕业之后用自己各自的方式开始扎根。
这其中就有19岁的李想,不同的是,他是主动放弃了高考选择创业。
他和合伙人在北京林业大学附近租了套小两居,白天出没于中关村采集各种信息,晚上就关起门来写稿。
这些稿件经过李想之手,最终成为IT垂直门户网站泡泡网pcpop.com上的各类文章。
在那中国互联网水草丰美的创始年代,门户网站是网民上网冲浪的必经之路,泡泡网的访问量也走上了正轨。
两年之后,泡泡网的年收入已经达到200多万。泡泡网不断招兵买马,公司也搬出了民房,搬进了中关村正经的写字楼里。
那时的李想,丝毫不怀疑自己的勇敢和正确。这个敢在高中就搞个人独立网站,挣到人生第一个10万块的年轻人异常笃定——自己一定能做大做强。
理想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残酷,24岁的李想很快就迎来了一盆冷水。
事情很简单,就是李想手下的一大半文字编辑集体跳槽。原因更简单,竞争对手是大公司,给到的条件更好。
问题的关键在于,李想事先并没有收到消息,一下子就陷入了被动。
被动归被动,但总不能一动不动,李想迅速做出动作,重新开始招聘,亲自教新人按步骤写稿、组稿、发稿。
随着泡泡网的文章正常更新,李想迈过了创业的第一道风波,此后泡泡网随着互联网的浪潮,收入接连翻番。
作为公司大股东的李想,在同龄人初入社会打拼时,身价就已过亿。
02 转型
如今都2024年了,应该没有哪个买车人没上过汽车之家吧?作为国内最成功的汽车交流论坛,汽车之家已经上线走过了20年。
要不是互联网天生有记忆,估计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李想是汽车之家的创始人。
泡泡网作为当时IT门户网站的老三,李想虽然财务自由,却倍感压力,想要追赶前面的老大老二,已经错过了最佳时间。
而做老三的痛苦谁能懂——只能吃老大老二看不上的残羹冷炙。
李想不喜欢这么被动,只能趁形势没有变坏之前二次创业。当时他们筛选了三个领域,一个是旅游,一个是房地产,还有一个汽车。
一番权衡之后,李想最终选择了汽车,用他自己的话说:“不是因为喜欢汽车,而是因为市场机会太好了。”
2005年儿童节,汽车之家网站正式上线了,在李想看来,IT硬件评测和汽车评测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汽车评测甚至比IT硬件评测来得更简单。
不过当汽车之家的编辑打电话给厂家和代理公司,想要按惯例拿到试驾车时,再却碰了一鼻子灰。
一个根本没人知道的网站,想要获得车型资源基本是天方夜谭,无奈之下李想决定另辟蹊径,一是建立车型库,二是在内容上功夫。
汽车之家招来大学生,让他们拿着相机去4S店,按照各种角度要求拍出车型,然后传到自家网站上,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车型之间的配置和差别。
李想这样做算是行业首创,在此之前,大部分的汽车网站上挂的都是假图。
另外一个行业惯例是没有一个网站在周六周日有更新,而汽车之家偏偏就选择了周六和周日正常更新。
因为李想告诉团队,任何一个用户周六周日都是要看更新的,因为周六周日是他要去4S店的时间,
就是靠着这样的笨方法,仅用了一年的时间,汽车之家就把访问量做到了整个汽车网站行业的前五。
可各种压力也很快朝李想袭来,首当其冲的就是资金问题,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后这个问题更变得无比巨大。
当时汽车之家现金流已岌岌可危,这段时间也是对李想影响最大的时期,27岁的他,在内忧外患之下顶住了压力,用55%的公司股权换来了7600万美元的救命钱。
历史仿佛再次重演,汽车之家在渡过难关之后开始狂飙,李想也在自己32岁这一年,干成了自己第一家上市公司。
03 造车
如果开上帝之眼,2014年就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元年。这一年全国共生产83900辆新能源汽车,相比2013年的17533辆,足足增长近4倍。
这一年的4月,特斯拉的马斯克专程到中国,向中国7位首批Model S 车主交付了钥匙,而李想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年的年底,李想的同行易车网李斌正式成立了蔚来汽车,原本李斌想拉李想一起创业,却被后者拒绝。
不过李想最后投了1500万美元,跟马化腾、刘强东、雷军一起成了蔚来的创始股东。
李想虽然拒绝了李斌,却没有拒绝入局造车。
原因有两个:一是汽车之家的商业化实验已充分证明,造车是唯一可选路径;二是李想本人笃定,自己有生之年能再造一个丰田出来,没有比这更激动的了。
2015年7月,退出汽车之家总裁之位的李想,正式宣布“车和家”公司成立。
李想对自己的产品规划很有信心,第一款车是微型低速电动车,满足30公里的城市出行需求,第二款车是满足500公里出行需求的大SUV。
造车这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李想本来信心满满,一边招兵买马,一边拿地建厂。
忙活了两年之后,让李想苦苦等待的低速电动车法规却迟迟没有出台。
眼看周边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资金和时间都等不及的李想,只能挥泪停掉了低速电动车项目。
或许是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又或是连续创业带来的经验,李想前进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下。
一晃3年时间,在进军造车的3年后,李想的第一款车理想ONE正式发布。在李想的口中,这是首款没有“里程焦虑”的智能电动车。
不过外界的争议却更大了,因为理想ONE作为一款电动车,车上却带着一个发动机,没电的时候还要先烧油发电。
这样的做法没有成功先例,被媒体认为是“落后的过渡技术”和“反人类的设计”,甚至有车圈人放话:李想的车根本不可能上市。
发布会台上的李想壮志满怀,可台下的李想却不得面对现实困境。
为了拿到生产资质,李想先是拿出6.5亿元,收购了重庆力帆100%股权,通过“借壳”,拿到资质,之后又耗资20亿,建立了20万产能的常州工厂。
巨大的资金投入下, “车和家”的账户上,资金不到10亿。
那段时间,李想每天奔走在找钱的路上,前后谈了近100家投资机构,但他的“增程式汽车”,看好者却寥寥无几。
要么出色,要么出局。在李想的坚持下,2019年4月,理想ONE终于上市,年底理想ONE正式交付。
04上岸
新能源造车除了梦想和PPT,还要实打实烧钱,理想也不例外,李想除了把车搞出来,还要想办法搞钱,最好的方式自然是上市。
2020年7月,理想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一年之后,又正式登陆港交所。
但是在外界看来,没有核心技术的理想汽车,单靠一款挂着新能源牌照的燃油车,只是在靠融资输血。
不单单是理想,从2020年之后,所有的造车新势力都活的愈发艰难,不断有人出局,整个造车圈都变得越来越卷。
只是谁都没想到,一票造车新势力最先跑出来的竟然会是李想。
2023年,理想汽车全年交付新车37.6万辆,对比2022年翻了近三倍,全年营收超千亿。
一年填平了之前所有的亏损。
奇迹的背后,是李想在停产理想ONE之后,在短短一年内接连推出L9、L8、L7三款新车。
与传统车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是,理想这三款新车都是中大型SUV,都强调家庭出行,套娃般的设计,如果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来差别。
就在整个车圈都在讽刺理想汽车只有冰箱、彩电、沙发这“三件套”时,大街上的理想却越开越多。
如今的理想,已然成了街车。
有了高光成绩,2024年刚开始,李想才敢对外喊出:“2024年,年销量80万。”
3月1日理想汽车首款纯电MPV——MEGA上市时,李想更表示,MEGA将是理想汽车下一个爆品,有信心成为50万元以上乘用车销量第一的产品。
不过市场的反应却没有如期而至。
同样7座布局的理想L9,冰箱彩电大沙发一样不缺,加上还可油可电,售价却比MEGA足足便宜了10万元。
从市场角度来看,相对于竞品,理想MEGA本身的优势并不明显,同样难以支撑起55.98万元的售价。
再加上负面网络舆论,理想MEGA销售不及预期已成事实。
素来高调的李想也沉寂了好一段时间,直到北京车展前新款SUV—L6上市,同样定位中大型SUV,价格却更加亲民。
理想的股东美团王兴也罕见在其社交平台上点评这款新车:“L6 大概率会是理想自己的员工买得最多的那款。“
72小时破万,12天过2万,16天超3万,18天突破4.1万辆的L6,一下子就把那个灰头土脸的理想带了回来。
很明显,L6不仅仅受到了理想员工的喜爱,还有更多却被拦在了30余万元的门槛外的消费者。
这是李想的妥协,毕竟理想原来主打的就是30万以上的豪车市场。
05 结语
出身平凡却一路披荆斩棘,早已财富自由却已然渴望建功立业,如果翻看李想的过往,他的每一步转机都踏在了步点上,尽管有各种困难,但李想总能用成绩证明自己。
质疑李想的人形形色色,想成为下一个李想的也大有人在,可李想的成功真的可以复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