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想要自诩读书人,不懂诗词都不敢出门,那时的诗人就是现在的“明星”啊。

但你要想回到古代做“文抄公”的话,肯定一眼就被识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每个朝代的诗词结构都不一样,而且还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这种“伪造”出来的诗句,只要细细拜读一番,就会露出破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一眼“大开门”的《全唐诗》,就出现了翻车的情况。

里面有位诗人,经过考证发现他的诗句虽然红火,但唐朝却没有这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出的诗句能够被收录其中,肯定文采不一般,怎么能是伪造的呢?

有着这样的文采,又为何做出这样的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起诗词,不仅让我们体会了古人的浪漫与才情,其中蕴含的文化更是让我们为之自豪。

其中的唐诗更是独占鳌头,那“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潇洒意境,也令人心驰神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诗如此出众,与时代背景离不开关系,贞观之治的影响,使那时经济、文化都十分的兴盛。

这样壮丽山河的景象,也吸引着很多文人墨客对此心向往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古时可没有留影的技术存在,想要目睹当时的盛唐,也只能凭借着文字诗句来想象。

而康熙年间编著的《全唐诗》,就成为了了解当时盛况的载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没想到这样的一本诗集中,经过考证发现有位诗人的生平事迹竟然“驴头不对马嘴”。

这位写出了数十首诗句的牟融,对他的叙述只有简短的一句话。

“有赠欧阳詹、张籍、韩翃诸人诗,盖贞元、元和间人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他的诗句颇具美感,还十分的符合当时唐代的结构,便为他单独开了一卷去收录。

虽然有很多与朋友的联动诗句,但考究一番诗句风格,就会认为他不像“本地人”。

难道他是故意捏造出来的?可他的诗词却造不了假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结果使很多人感到荒唐,火了几百年的诗句,如今却要被推翻,这可闹了个大乌龙。

要知道《全唐诗》中,收录的诗句多达快五万首,而诗人也有着两千多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使得它成为了我们了解诗句的一个宝藏,如今却出了“牟融”这样谜一般的人物。

而这样富有才华的他,在记载的史书与一些古籍上都没有一点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好怀疑他是否存在于唐朝年间,不管如何去翻阅古籍,得到的结果都是查无此人。

陷入困境的分析人员,也没有放弃这块“难啃的骨头”,而是转换了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不会是收录者搞错了,其实他就不是唐代的诗人?

但即便是扩大查询的年代,往后推也没能发现他留下的痕迹。

虽然由于时代的久远与当时的局限,会有记录不清晰的情况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我们的历史非常久远,也是有着很多的资料能够提供参考的。

哪怕民间的一些事迹或者名不见经传的一位读书人,也有着一些记载。

像他这种有名,却空缺了相应的生平,可谓是非常稀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唐代其余的诗集中,也看不到他诗集的出现,只好得出了他其实是杜撰的一个结论。

毕竟在他的诗句中,虽然与唐代流行的结构相同,但其风格却是田园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描写过盛唐的美景,也没有那豪迈的感觉,可时代对于一个诗人影响是巨大的。

也是他们的灵感源泉,而他这种明显不属于唐代流派的诗风也让人存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仅仅是这样并不能推翻他的身份,或许他喜欢田园生活,做个凡夫俗子呢。

可在研究他的诗句时,发现了明显的猫腻,里面所谓他的三五好友,时间就根本不匹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像《送徐浩》,作品中的“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这两句。

能明显的感到他对徐浩真挚的感情,而这位好友在那时是有名的书法大家(703-78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他其他的几位朋友朱庆馀、张籍等人却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了。

这样的时间差异,在古代或许没有着具体的考究,只能分辨出是一个朝代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如今经过大量的调查,早已把他们摸得透透的了,这才发现“牟融”的疑点。

他的诗句在推敲后,还能发现经常用到唐代典故的手法,他要是当代人定然不会这么做。

这些前后不一的做法,都在说明他自身根本不是唐代的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他费尽心思,不惜幻想与这些“好友”身处一个时代,是为了啥,自身又是哪的人?

其实通过他的诗句能够明显地发现,他的诗句常以干净简朴著称,而非唐时那种华丽且浪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风格普遍在明朝,像唐伯虎的“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就相类似。

与唐时李白那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阔可是相差甚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描写风格,也让这位神秘的诗人所处的年代有了推测,那就是明代。

而恰好在明代时,当时的文坛曾掀起过一种唐诗的热潮,他优美且概括的诗风颇受青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的文人们无不在模仿着唐代的风格创作,这种风潮连民众都时不时能听见几首唐诗。

既然有了市场,那就会有需求,这个是不会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许多饱读诗书的人便开始了“仿唐”的创作,以此来养家糊口。

或许这位“牟融”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此诞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做了这种事情,没用真名也能说得过去了,毕竟谁想被扣上一个“高仿”的帽子呢。

而他所做的诗句,通过这一个角度去看,不管是引用事件还是时间矛盾,都一一对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他这个名字不是真的,也不是唐朝年间的人,但所作的诗句却依然对后世留下印响。

不管是自身的文学修养,还是作品中的表达都能够作为精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种成就,已然可以不去计较他是哪个时代的人了,毕竟光是才华就能够青史留名了。

他对于唐诗的创作,何尝不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呢?而其诗句更是还能为探究明代文化提供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他在唐代“查无此人”,但他的诗句也深受很多人的赞赏与青睐。

与其纠结于他的年代,反而诗句中才是有着“黄金屋”。

信息来源:文史道:《一首“伪造”的唐诗,意外传颂几百年,考证发现唐朝根本没这诗人》
中国青年史:《“青年”辨伪:唐朝无“牟融”,《寄张源》“青年俱未达”为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