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南的下半场

一年前,高盛中国研究团队干了一件事:对中国供应链进行抽丝剥茧的调查和分析。经过低迷的一年后,他们选取了7个在全球制造业有显著地位的行业作为样本,来看看其韧性和危与机。

这七个葫芦娃大家都很熟悉: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空调、工程机械和钢铁。

结论也比较清晰:光伏和锂电池转折点在即,是最不赚钱的行业;功率半导体和新能源车离转折点还远,前者正在升温,后者还在上升周期中;空调继续保持领先,是最赚钱的行业;钢铁和工程机械结构性供大于求将持续。这些行业:

贡献了中国GDP增长的22%。

但掰开了看,其中又有5个行业当前的产能超过全球总需求,卷下来的结果就是:一些行业内超过50%的产能,目前的现金利润率是零或负数。也就是说,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一看全白杵。

是哪五个行业产能过剩?

一是光伏组件,2023年产能约等于国内和全球需求量的4倍和2倍,产能利用率仅为44%。今年一季度价格同比下降46%,全行业所有企业的经营性净现金流为零或负。

二是锂电池,产能约等于国内和全球需求量的3.3倍和1.5倍,产能利用率为61%。今年一季度价格同比下降了45%,全行业27%的企业经营性净现金流为零或负。

从外行的角度看,这两个行业近年是秦始皇吃花椒——赢麻了,实际情况却恰好相反,门里的人都在关心:

血战何时到底?

不过或许危快转成机了。高盛认为,因为资本支出计划在削减,和去产能速度的加快,这两个行业正在加速赶向行业拐点。

具体来看,光伏正在进入本轮下行周期的最后阶段,预计2025年有望见到周期底部。在这个过程中,预计全行业三分之一的产能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内关停;2024年则可能是锂电池本轮下行周期的谷底。

但因为需求始终存在,两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在后面两年内会再次提升,从54%~55%提升到69%~79%;且单位现金利润也会增多,光伏组件将从-0.04元升至0.11元/瓦,锂电池将从122元升至137元/千瓦时。

另外三个产能过剩的行业是新能源车、工程机械和空调。

不过新能源车整体日子还好过,近一半的车企还在赚钱,还在扩张产能,要两三年后才可能看到拐点;至于工程机械,随着大基建时代的结束,需求不会太大,只可能在更新换代上做文章;空调行业一直很稳定,涨跌幅都不大。

唯二没过剩的功率半导体和钢铁,又有区别。功率半导体大概就是集成电路板和二极管之类的东西,新能源汽车和工业变频器上用得比较多,所以它也还是蒸蒸日上,资本也在往里冲;钢铁嘛,还是老样子,利润率将持续疲软。

在看完这些之后,重仓光伏锂电池的云南,心里会不会更有数点?

1

普通人眼中的一年,钢铁厂只能建一半,新能源车和锂电池产能只能建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光伏组件工厂只需要6个月。

速度产生力量,也带来阵痛。

上周五上午,曲靖经开区南海子光伏产业园区内,高标准的现代化厂房成片地连接着,亿纬锂能、阳光能源、晶澳电子、隆基股份等知名新能源企业的内部停车场里,停了不少车。

不过现在没有去年火热,不少厂都不允许工人加班了。熟悉当地情况的老高说。

他告诉财哥,前不久他跟经开区的人聊过,对方估算今年大概只有一半多的人在上班,而且是轮休。而之前是招满了人还要三班倒,现在不需要了,甚至要:

停一下,做一下。

他告诉我,曲靖这块在招商引资的力度确实大,为了吸引这些企业进来,建厂房、低价让地、五免五减半都是标配,条件是让企业解决更多当地就业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有时候也得接收本不需要的劳动力。企业的两难之处在于,本地职业教育学校培养出来的人力,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预期工资还偏高,进厂后得回炉再造。中高层管理人才多由企业自己带来。

楚雄那边的情况也差不多。

云南宇泽的基地位于楚雄东南新城东边的富民工业园区内,与晶科能源一路之隔,厂房大气简洁,井然有序。宇泽旁边的一条新建道路上空,一块“楚雄光伏及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基地欢迎您”的巨大招牌昭示着这里的雄心。

在当地土生土长的李飞宇告诉我,两家企业对那一片的就业拉动的确很大,特别是附近的商业活跃了很多。财哥也看到,厂区附近的新建小区密集了不少。在以前,这一片属于楚雄人很少来的郊区:

算是二环线。

作为云南唯二的独角兽之一,宇泽自然更受关注。不过李飞宇在三个星期前和宇泽的朋友喝茶时了解到,厂里也暂停了加班。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在楚雄当地国资系统上班的何元的印证。

何元说,宇泽和禄丰隆基都部分停产了。隆基主要是做技术升级,从之前的P型硅片生产线升级到光伏行业的新主流——N型硅片。而宇泽的原因相对更复杂些。

李飞宇告诉我,宇泽一期3GW单晶硅拉棒项目,曾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创造了180天内从签约到点火试机的“楚雄速度”。但拉胯在二期的建设进度上。

宇泽二期是做更先进的N型硅片硅棒,本来应该2022年就投产,当时订单根本不愁,但后面因为一些原因,拖到2024年才投产:

但市场已经变天了。

除了财务报表达不到要求,加上属于高耗能不环保企业,宇泽上市也一再受阻。李飞宇打了个比喻,就像坐公交车,一趟赶不上,就趟趟赶不上。但当地还在为上市继续努力。

何元说,停产最大的原因还是和光伏行业价格持续下跌有关。

财哥在去年的《云南光伏在险峰》里就说过,在光伏产业链里,硅料、硅片是最赚钱的环节,电池可以喝点汤,组件完全是白忙活。

但最赚钱的地方也不怎么赚钱了。

从2023年上半年到去年底,硅料(多晶硅)从最高24万元/吨最低跌至约6万元/吨,现在跌到4万上下。硅片从2023年的历史最高价一片2.55元,跌到最低的1.15~1.3元。不过隆基、TCL中环等头部企业,近期已开始宣布全面提价,每片涨5分钱。

何元告诉我,看见这个价格走势,当地有领导也很忧心,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触底。反之,他更看好另一只独角兽云南国钛的上市之路,会更顺一些。

2

这只是一个缩影。全国的形势更严峻。

8月初,TCL中环内蒙工厂有员工透露,自己已被安排调休,上12天休24天。天津工厂也给中层下达了裁员KPI。公开数据显示,TCL中环的硅片业务开工率在今年上半年维持在95%左右,而竞争对手隆基绿能只有50%。

更早的5月,江苏某光伏企业工程师高工整体降薪30%,还有企业宣布5月25日到8月31日放假3个月,工资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发放。类似消息还很多,某老牌光伏龙头被传计划让员工休假11个月:

多家知名厂商纷纷放假或阶段性停产。

据黑鹰光伏统计,2023年至今年5月初,至少已有超过1400亿元规划项目完全终止或延期,国内外光伏企业破产声此起彼伏。另一边,不少光伏企业IPO终止,部分企业上市遥遥无期。可能退市的企业也在增多,比如江苏阳光、爱康科技、亿利洁能等等。

8月15日,在昆明举行的第八届硅晶体生长技术交流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吕锦标也用数据揭示了这种残酷。

一是因为价格低迷,已建成未投产和下半年可以建成投产的项目,合计年产能破百万吨。

二是行业被卷到跌破成本价。一季度多晶硅企业满负荷运行,多晶硅价格稳定在5.5~7万元/吨。但二季度开始,下游进入第三个亏损季度后,就大幅减少硅料采购,引发4月份多晶硅价格跌破生产成本,但主要大企业还是大量生产,直到7月,依然超过单月硅片投料量,库存增加了近30万吨,占用了百亿现金。

吕锦标说,下半年只有一条路:

就是降产能、保现金流。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报道,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最乐观的预测是575吉瓦,如果光伏组件的90%都由中国企业提供,多晶硅需用149万吨。但上半年,中国的多晶硅产量就有106万吨,进口2万吨,假设下半年进口量不变,则只需要生产39万吨。

但7、8月份排产约27万吨,9月开始后4个月主要消化库存,月均排产低于3万吨,整体产能利用率低于15%。

因此,作为上游行业,多晶硅企业不能再埋头生产,要等下游一体化龙头企业走出亏损后,才能重新投产。就算你干死友商,也是自损八百。有朋友跟财哥开玩笑说:

要不想想房地产?

不过,光伏龙头企业依然相信剩者为王,比如隆基、通威、TCL中环、晶澳、天合、晶科,一边淘汰旧产能,一边加大先进产能的扩张。

至少到今年一季度,资本依然在往里砸钱。据统计,2023年到2024年一季度,仅A股119家光伏上市公司,就合计融资7787.54亿元,如果算上港股和没上市的,近一年多时间光伏产业整体融资规模,突破1万亿是大概率事件。

吸金最多的三家是三峡能源、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分别融资927.42亿、450.50亿、融资432.99亿。当然,资金成本也不少。利息支出前三名是三峡能源、通威股份、特变电工,分别支出50.97亿、19.02亿、18.71亿。

最重要的是短期有息负债,整体规模飙升至2270.88亿,其中4家企业超100亿,依次为正泰电器、天合光能、三峡能源、吉电股份,分别为172.19亿、137.70亿、126.91亿、118.71亿。

总体来看,光伏行业内部的淘汰赛正在进入最白热化阶段。

据黑鹰光伏和世纪新能源网不完全统计,过去四年,光伏产业累计投资(包括规划)超34000亿元。其中,多晶硅环节增速最猛,从2020年到2022年,累计投资分别为207亿、2200亿和4500亿:

翻了20倍。

3

光伏是进入下半场的时候了。在哪?储能。

近日的一则消息让人看着挺尴尬:全国超过370个县出现低压承载力红色区域,分布式光伏接入受限。中国也才1299个县。

其中,广东37个县出现消纳困难地区,山西73个县无分布式消纳空间,河南超一半地区为红区,还有辽宁、黑龙江、山东、福建、河北。

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我国集中式光伏发电正式超越水电的装机规模,成为全国装机量第二大电源形式。但光伏发电有个致命的问题:

消纳困难。

原因很简单,光伏装机量猛涨后,发电太猛,现有电网的公共变压器容量短期难以跟上。又加上光伏发电规律不稳定,阴雨天和晚上发电能力锐减,而一到晴天,各地的光伏全力发电,又会扎堆抢变压器。

这就好比几十辆车同时冲向一个收费口一样,根本没法应付,也会造成大量浪费。

所以,要彻底解决弃风弃水弃电问题,就只能把它们先储存起来,等需要的时候再用。

云南也先动起来了。

8月9日,云南省工信厅联合昆明、曲靖、丽江举办了氢能储能产业推介专场活动,现场共签约项目8个,项目投资额约50亿元。

在此之前的3月,云南首个绿色氢能源与液态阳光甲醇示范项目落地曲靖,而丽江这两年也一直在提“绿氢丽江”的城市口号,也建了全省首座加氢站和首个绿氢零碳智慧工厂。昆明这边,嵩明将建新氢动力产业园,宜良将落地绿电制绿氢项目。

而云南之所以有这种底气,除了已经形成相关产业链基础外,最重要的是电费很便宜。因为电解水制取绿氢,是氢能发展的重点方向,其中电价成本约占70%以上。

那么,前段时间超级LP投资云南,会不会也瞄上这个产业?

只不过,储能行业也已卷了起来,更像光伏产业发展的初中期。

现有储能玩家中,大致分成5大类,分别是锂电系、创业系、风光系、国资系、跨界系,几乎囊括了现在的新能源巨头,然后就是几大电网集团和传统家电巨头。

从市场看,中、美、欧是全球最大的三个储能市场。欧美需求非常巨大,中国也不遑多让。2023年,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新增投运近4倍之多。

但你要永远相信中国人的内卷功力:

又开始打价格战了。

据CNESA数据显示,2023年储能电芯平均价格从年初的0.9~1元/瓦时,降至年末的0.4元~0.5元,储能系统平均价格年末降至约0.8元/瓦时,下降40%。

和当年的光伏简直如出一辙,卷死一大批,再卷死一小批,就看谁钱多。然后循环往复,最后卷怕全世界。

高盛在报告中说,过去几十年来,中国需求增长的独特路径是导致不同行业出现超额产能的共同因素,从铝、钢铁和水泥,到光伏、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都是如此。

它们通常从低基数开始以惊人的规模和速度增长,而非以周期性波动,这使得估计潜在市场规模十分困难,尤其是在周期初期。但正由于供应面反应过于迅速,产能见顶的风险也通常急剧到来。

财哥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话是,“永远不要对中国需求的峰值作判断”这个说法:

在2012年之前无疑十分正确。

(文中老高、李飞宇、何元均为化名)

部分资料参考来源:黑鹰光伏、新能源产业家

云财财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