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加强执法惩戒力度,斩断非法倒卖的利益链,才能守护好患者的“救命钱”

男子3个月用医保买了15年的药,转手倒卖给药贩子;以王某为首的诈骗团伙,利用他人医保卡分批次、分剂量配取药品,案发时被查处近30吨药品……

据央视新闻8月25日报道,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医保骗保呈现出新特点,一条由“职业开药人”、药贩子、药店、诊所勾连起来的“回流药”黑色产业链正侵蚀着国家医保基金。

医保基金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其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然而,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一些人把医保药品当成非法牟取暴利的“唐僧肉”,涉案金额高达上亿元,其中有医院实际控制人,一人就涉嫌骗取国家医保基金2692万余元;也有诈骗团伙囤了近30吨“回流药”。倒卖医保药品案件涉案金额之大、范围之广,导致医保资金大量流失,无疑危害着人民群众的“救命钱”。

药品不是普通商品,有着严格的政策管制,医保药品被明令禁止再次流入市场进行交易。这些不法分子之所以铤而走险,从患者手中低价买来的医保药品,转手倒卖就赚取了几十元的“利润”,自然容易被暴利冲昏头脑,践踏法律的红线。

在侵蚀医保基金之外,倒卖医保药品,也对用药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有的“回流药”直接存放在阴暗潮湿、墙壁发霉的地下室;有些则无视药品存储避光、冷藏等要求,随意堆放;有些药品临近保质期,但依然被倒卖给了非法药商、不法药店,重新流入市场……

这些脱离正规流通环节和监管环节的药品,隐患重重、风险巨大,给不知情的购药者造成身体健康的损害,甚至成了“夺命药”。而出于医保药品安全考虑,相关部门在收缴非法倒卖的药品后,往往也只能依法销毁,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巨大损耗?

随着医改政策不断深入,患者报销范围越来越大,报销比例也越来越高,某种角度上,这也意味着倒药的“利润空间”和可乘之机也更大了。而且,现如今,医保欺诈骗保行为呈现出“利益主体多、涉及范围广、骗保手段隐秘、组织化特征明显”等特点。种种迹象表明,打击倒卖医保药品比过去更显紧迫。

为此,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2018年至2022年,全国累计检查定点医药机构318.9万家次,处理154.3万家次,追回医保资金771.3亿元。2023年,全国医保系统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80.2万家,处理违法违规机构45.1万家,追回医保基金186.5亿元。今年以来,相关部门针对欺诈骗保行为更是重拳不断,呈现出强化基金监管的高压态势。

斩断医保骗保黑色产业链,需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一方面,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医保骗保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不法分子望而生畏;另一方面,要加强执法力度,提升技术手段,实现对医保基金使用的全链条、全过程监管,让每一分每一毫医保基金,都用在治病救人、增进民生福祉上。

医保基金不是“唐僧肉”,只有加强执法惩戒力度,斩断非法倒卖的利益链,才能守护好患者的“救命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统筹:陈若松

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