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脑筋改进和不动脑筋去做事,从表面上看,可能辛苦程度差不多。
但真正能从量变引起质变的,是动脑筋引起的一系列内在变化的积累爆发。漫不经心地做事,只是机械的重复,作用有限。而动脑筋改进则是有效的努力,最终会引导我们把事情做成。
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动脑筋改进不是简单地跑下去,而是要在跑步中学习如何调整呼吸、步伐,甚至是心态,这样才能越跑越顺。
相比之下,不动脑筋的人,可能只是重复着同样的步伐。没有点点滴滴的进步做积累,也就难以突破自己。只会越跑越累,越跑越觉得乏味。
虽然在外人看来,二者都是在很努力地往前跑。
1)动脑筋的人,学习能力会越来越强
同学聚会上,M说,因为行业大环境的关系,他在疫情前就在为转行做准备。这几年来,他一直在学习新的东西。
在最近的一些职业考试中,他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强。一本看似很难啃的书,他很快就能站在编者的角度,想清楚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这样的话,核心内容就吃下了。其他的,就更容易理解了。
他说,总结下原因,可能是自己在工作后,一直在接不同种类的项目。因此,每个项目对他来说都是新的。逼着他不得不尽快去熟悉项目内容,想办法花最少的时间,理解尽可能多的东西,这样才不至于见到甲方的时候,显得不够专业。
也可能就是这个原因,让他现在无论学什么,都比过去快很多。
他现在恨不得回去重新高考,因为他相信自己一定会比以前考得好。高中时候只顾被动的学习,不懂得主动去总结和思考编书的人想要表达的东西,更不知道去如何去推测出题人想要考察的内容。
大家听了后,有人深感赞同,是那么回事,明显感觉现在的思维能力更强了、理解东西更快了。
也有人摇头,现在杂事太多了,觉得记忆力和理解能力都在下降,工作都做疲了,脑子也僵化了。
还有人一直没说话。
即便不知道大家都在从事什么,但明显能感觉到,那些深表赞同的,看起来精神状态普遍上要好一些。
有个人问他,你的工作不都是建筑设计吗,能有多大差别?
他说,“看着相似,但其实差别还是挺大的。
这么说吧,我在工作中,经常会把部分项目外包。这个时候,最担心的就是听到供应商说出“这种项目都是这个样子的”之类的。一听这话,我就心凉了半截,知道他十有八九不会用心去做了,可以说是工作被这样的人做死了。
可能经验会带着他把事情做到七八成,一般这个程度也就能过关了。但关键的细节,他往往不会注意到。这样的态度,很难出比较出色的成果,细节上的问题往往大差不差就过了。
也许很多人都是这样,但并不代表这样就是对的。
在项目比较少的时候,我会先把这样的供应商排除在外。因为项目稍微有点不同寻常的变化,他们就懵了。
其实用心一点,很容易找到里面的规律的。说实在的,如果大环境有变,首先淘汰的就是这种教条化思维的人。”
大家听完这话,都沉默了。
M说话虽然有点不客气,但却很有道理。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不思进取的人会首先被淘汰。
2)动脑筋的人,适应能力更强
动脑筋改进的人,不管做什么,都会很努力地为把事情做得更好去找方法。而漫不经心的人,遇到困难很容易退缩。
前些年国企改革,下岗了一大批人。
大家最初的感觉是一样的,简直是天塌了,铁饭碗没了,这可怎么活啊?
这时候,每个人面临的困境是一样的——那就是想办法赚钱,活下去。
换句话说,大家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这个时候,一些善于动脑筋的人就开始想办法了。先思考自己会什么、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再考虑目前社会上需要什么、缺少什么…,然后找相通的地方。抱着这样的想法,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道路。
现在的不少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就是那个时代下岗的人。
而另外一些不肯动脑筋的、或者因为长期没动过脑子,而不知道如何动脑筋的人,只能找到什么做什么,被生活推着往前走。而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的下降,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小,逐步被边缘化,开始怨声载道,抱怨世界不公。
虽然起点一样,但大家的终点简直是天壤之别。
虽然人的能力有大小,但一直动脑筋改进的人,长期坚持下来,即便不太聪明,也比一个不动脑筋的聪明人过得要好很多。
3)动脑筋的人,事业更成功、生活更幸福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
富兰克林在挺早的时候,就因为近似无神论的言论,触怒了家乡的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可他并未因此恨家乡的人,反而理解、原谅了他们。
对此,富兰克林在自传中说:
由于我在宗教信仰方面的轻率争辩,善良的人们开始用恐怖的眼光看我,以为我是异教徒或无神论了。我下定决心要离开了。
这才是真正的“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行为!
然后,他就一个人去外地辛苦谋生、谋发展,一点一点地精进自己。
在看他的自传的时候,我总是会想到孔子。
因为,他每天晚上总会把当天想的、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反思一遍,哪些是对的,需要坚持下去,哪些不对,需要改善。
很像孔子说的“一日三省吾身”。
他就是这样很用心地去工作和生活,一点点取得进步的。
他还说:
懈怠好比铁锈,不动的机器比劳动的机器磨损得更快。你若热爱生命,就不要浪费时间,因为时间就是生命。
记得他自传里有一个故事,具体事件有些不记得了。好像是有个下水道修建得不合理,影响周边人们的生活。
富兰克林当时只是一个普通市民,而且不是住在周边,按说这事儿跟他没关系。可他觉得既然注意到了,就想办法看看如何改善。
他仔细地对这件事情进行了调查之后,想到了一个挺好的改善计划。当然,靠他自己当时的力量是无法实施的。
于是,他不停地想办法推进市政府做这件事。
当时的政府,怎么说呢?一言难尽。
富兰克林并没有气馁,他一有机会就直接反馈,没机会的时候就不停地写信,一直写。总之,是变着法儿引起政府的注意、增加他们会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性。
我怀疑《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安迪就是学的他。
直到有一天,新任市长因为想要弄点政绩装点门面,好升官发财。然后想到了三天两头打扰他们的富兰克林,觉得他的主意还不错,就采纳执行了,正好也免得他再过来烦人。
那是我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有些人真的是有很强的社会公德心和责任感、而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
如果换成我遇到那种情况,可能抱怨几句就过了。
很可惜,现在网上有一些愤世嫉俗的人,把公德心、责任感之类的,本来很美好的词,弄得偏贬义了,害得很多很好的人,没有勇气为之努力了。
不过,从这一件事上就可以很充分地看到,富兰克林不仅对自己的生活认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他人的生活也同样关心。
这些事情做得多了,他做事情的方法也就多了。他关心大家,大家也就关心他。慢慢地,他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爱戴,自然是事业顺利、生活幸福。
尾声
说实在的,不少时候,漫不经心其实比动脑筋改进更累。
动脑筋改进是一种主动钻研状态,相比之下,更容易获得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成果。比如,找到新方法,提高了效率之类的,这些成果会激励动脑筋的人持续动脑筋。
而且,这种态度,在工作中很容易得到领导的赏识,在生活中容易得到亲人朋友的认可。这些认可和表扬,又是一种很好的支持和鼓励。
而漫不经心是一种消极的,不想去做却又不得不做的敷衍态度。
虽然花费了同样的时间和精力,但不仅自己无法提高成效,提升自我效能,也很难得到周边的认可。
既无法满足自己,又无法满足他人和世界。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心理失衡,缺乏自信,悲观失望。
所以,如果可以,我们就去选择自己喜欢、擅长的事情,好发挥自己的主动、创新精神。
如果暂时没有这样的条件,那我们就一门心思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既然不得不去做,那就动脑筋去改进,变被动为主动,去刻苦钻研,从里面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人生也是如此,不管我们是从哪儿来、怎么来的,最终去向何方,想把人生这副牌打好,不用心可不行。
如果你喜欢自己的生活,那就好好保持下去。
如果暂时对自己的生活不太满意,那就变被动为主动。
既然不得不活着,那就好好活着。去认真地体会生活中的每一天、好好的对待自己和周边人、去观察和了解世界,从里面找到幸福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