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1年,还在美国普林斯顿当助理教授的施一公,收到了饶毅发来的邮件。

当时,饶毅正在发起一项科学研究计划。核心是通过引入大批海外人才,在国内创建十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国家级别研究所。他希望能获得施一公的附议。

施一公算了一下,别说做科研了,光是维持这些研究所的运行,就至少需要130亿。

在他看来,这个计划简直是异想天开,他拉上了王晓东,打算一起抵制这个计划。

但饶毅没有放弃,始终在找机会将计划落地。几乎同时,国务院批准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并将它当作:

体制外的试验田。

中国科研的铁饭碗,第一次被打破。要知道,当时几乎 99.99%的科研机构,都隶属于中科院、各大高校,或科技部系统。

而北生所是家全员聘用制的研究所。在最初五年不问成绩,充分给予研究人员科研自由和空间。

几年后,饶毅和施一公都回国了。他们一个去了北大,一个去了清华。王晓东也放弃了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终身教授。

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三剑客,后来还是从实验室走到了市场。当他们逐一投身到了创新药的研发浪潮中,发现彼此来到了相同的原点:

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1

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到来前,北京昌平的西半壁店村,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北方村庄。

但在它南面不到15公里,就是全中国智力资源和科技人员最密集的地方——中关村。刚进入新世纪,中关村就被领导赋以厚望:

看到中关村,就能看到21世纪的中国。

在当时,被认为世纪之光的行业,除了浩浩荡荡的信息技术,还有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也是北京所有高新技术领域利润率最高的产业。

北京决定把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位置,放在北清路的西北区域。他们把具体的选址规划,交给了北京市规划院。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概念,最早是从美国兴起的。北京市规划院的专家们,先后去了波士顿、纽约,跑遍了硅谷、马里兰州科技谷等科技园,一个个考察观摩。

他们发现,生物医药是一个马太效应极强的行业,聚集会促发更多的聚集。想要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必须在规划初期就有着长远的眼光。

于是,北京生命科学园,从规划设计的起点开始,就拿出了巨大的魄力。他们要向国际一流的生物技术园区看齐。

2000年底,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开工了。很快有了第一家入驻企业,博奥生物。

在拥有一整幢24000平方米的研发大楼之前,科学家程京和7位师生,只能挤在清华大学一间2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里。

搬进生命科学园的最初十年里,博奥生物的近200位科学家,研发出了数百种生物芯片。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只是其中之一。

直到现在,超过13万的中国家庭,因为博奥的耳聋基因检测芯片筛查,幸免了一场致残的灾难。

生命科学园向博奥生物这些初创公司提供的,不仅仅只是完备的设施和资源条件,而是一次和世界顶尖选手同台竞技的机会。

2

2005年底,北京生命科学园一幢不起眼的大楼外,默默地挂出了一块名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王晓东是北生所的第一任所长。同时联合任职的,还有原耶鲁大学教授邓兴旺。和他们一起竞争所长职位的,都是全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

实际上,当时全世界最出名的生物学杂志,已经超过四分之一是由华人主导或参与写作的。

按照学术界通行的说法,一个国家的科学家如果能在某一领域占据四分之一的数量,那么这个国家就将成为这一领域的科学中心。

但是,在2005年之前的25年里,中国都没有科学家在顶尖杂志《细胞》上发表过一篇文章。

北生所要做的,就是把这群全世界最优秀的华人科学家纳入麾下。

为了选拔到最优秀的人才,北生所专门集结了一批诺贝尔奖学者,作为招聘委员会。应聘者必须通过诺奖学者的一项项测评,包括学术技能和科研管理。

很快,北生所在美国的99位候选人中,选择了8人作为第一批实验室主任。饶毅就是之一。

北生所是在体制的裂缝中生长起来的。为了让更多青年科学家有机会,北生所向他们倾注了很多资金。

比如,实验室主任级别的研究者,不用申请基金每年就能有200—300万元科研经费。另外还有80万的房补,足够在研究所附近买套120—150平方米的房子。

但北生所最特立独行的地方,还是它打破了科研的条条框框,赋予了科学家最大的自由:

自由选择课题,自由使用经费,自由使用仪器设备,自由争论科学问题……

于是,北生所凭着远超平均的科研效率,成了搅动整个科技界的大鲶鱼。中国科研机构之间甚至掀起了一场组织改革,被称之为北生所模式。

2011年,美国休斯医学研究所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青年学者经费。全世界共七百多人参与到激烈的竞争里。但最后只有28位拿到了经费。其中中国有7位:

其中过半来自北生所。

3

连任北生所所长后,王晓东请美国人欧雷强吃了一顿饭。后者刚卖了保诺科技,一夜之间财富自由。

但让王晓东没想到的是,这顿饭会成为改变自己人生的关键节点。在欧雷强的说服下,王晓东决定在国内创业。

只做抗癌药的百济神州,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成立了。

当时,中国每年的新发恶性肿瘤病例超过300万例,而90%的癌症患者仍依赖进口抗癌药。这意味着,中国至少有270万个家庭,上演着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场景。

2013年1月,百济神州实验室里创造出了第3111个化合物。研究员们把它命名为BGB-3111,泽布替尼。当时的他们不会想到,这组化合物会在6年后,被美国的FDA盖上了改变命运的章。

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成为第一个本土自主研发,在美国上市的抗癌药。而当年,在中国获批上市的创新药,数量只有:

5个。

一个微小的突破,背后是一座城市数十年的精心灌溉,和一群人的奋起直追。

百济神州的成功,给更多生物医药高管提供了一个创业的样本。2015年,《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法》正式出台。科学家+跨国企业高管的黄金搭档组合,在园区里一遍遍复制。

保诺科技的另一位高管崔霁松,找来施一公夫妇,也是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里,创办了诺诚健华。

从王晓东开始,更多北生所的科学家开始创业,他们正在成为中国创新药的半壁江山。

原来研究乙肝病毒受体的李文辉,发现了牛磺胆酸转运蛋白。他和黄嵩同事一同创办了聚焦抗病毒药物的华辉安健。

主攻炎症领域的邵峰,2020年创办了炎明生物。研究脑内神经的罗敏敏,在2022年创办了健达九州,开始了神经、精神类疾病新药的研发。

这些科学家,几乎为科研投入了半生的心血。但幸运的是,他们等来了创新药政策的春天。

在2020年,百济神州和恒瑞的营收差距,超过了250亿。恒瑞一个季度赚的,比百济神州一年赚的还要多2倍。

但在今年的一季度的年报里,两者的差距,只剩下6亿余元。而百济神州仍在以70%的增速在逼近。

全世界的创新药,都是由那些跨国药企制定游戏规则。但现在,因为有了更多中国科学家的入场,游戏规则面临一场颠覆式的改变。

4

过去很多年里,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所在的昌平,都在忙着搞事业,忙着培养科学园这个小儿子,让科研人员怎么住得更好这件事,并不怎么重视。

截至去年年底,这片7.2平方公里的土地,创造了近千亿的产业规模。但周边供应的商品房少之又少,能称得上好房子的,就更少了。

去年9月,机会来了,住建部正儿八经地搞了一个:

好房子设计大赛。

他们在南京和北京各选了一块宅地作为赛题,让开发商出方案。北京的这块地,就选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最终,全国各地的开发商交上来176个方案,住建部从中评选出了七个一等奖。

他们要求未来这块地的开发商能从中挑选出一个来,将其真正落地。

这块地因此就被赋予了使命感。它不仅代表着北京住宅的脸面,还担负着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提供优质住宅的任务。

今年年初,这块地一开拍就吸引了中海、华润、越秀等18家房企。笑到最后的,是龙湖。

龙湖知道这块地的意义所在。他们很快对生命科学园附近的科研工作者们做了场调研。科学家们反馈最多的是,高强度的实验室节奏,让他们几乎没有时间放松。如果有机会,他们最希望的是看山看海,接触自然。

龙湖没有急着造房子,他们首先要做的,是在项目南侧和西侧打造了两个公园,一个9000平,一个4000平。尤其是南侧的心灵悦动公园里,有千平的社区剧场,有500平的露营草坪,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

这两个总计一万多方的公园,不仅是公共设施,对于龙湖的业主,也是社区功能的延申,他们可以来露营,看露天电影,甚至办草坪婚礼。

可以说,龙湖把公园的代建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级别。对于这块地来说,这仅仅是开始。龙湖决定以这块地为起点,打造一条全新高端产品线:

观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 龙湖·观萃 主入口效果示意图

众所周知,龙湖这两年正在力推两条新高端产品线,代表艺术美学的云河颂、表达臻奢风范的御湖境。但观萃的精神内核是完全不同的,是:

松弛、自然。

5

松弛和自然的前提,就是提供一个庞大的容纳空间,说白了就是要:

大。

从室内到室外,从建筑到景观,北京龙湖·观萃的尺度感都让人难以相信。

之前说过,龙湖花费心思在项目外打造了两个公园,公园树种丰富,设施齐全,无形中为观萃提供了一条罕见的归家景观轴:

足足186米。

真正进入小区大门,30米的步道,两边种的是菩提树,上一次用这个树种的,还是颐和园。一片绿色中,还有树龄20年的老友枫,近百平的乌克兰海洋蓝钻水景,中央是一个浮岛会客厅,既是小区最美的水景,业主还能在此待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 龙湖·观萃 景观效果示意图

小区的楼间距,同样大得惊人。龙湖利用方案带来的楼栋排布,为超级景观轴留下了空间。

龙湖把从安缦、悦榕庄、四季酒店这些顶级度假酒店学习来的手法,用在了业主家楼下。

北京龙湖·观萃更大的是公共空间,他们将业主家楼下1000平的架空层,打造了三大「萃隐」泛会所空间;把这些空间串联在一起的,是1000平的风雨连廊。

架空层和风雨连廊,都是实实在在的使用面积呀。

走进室内,观萃的尺度感同样令人疑惑:

同样是100平的房子,龙湖为什么就能把它做得更大?

为了让每一位业主都能最大限度地观景,龙湖巧妙地排列了每一幢楼栋,让它们高低错落。宽幕阳台是奇偶错层,远远地看,像是一组组空中浮岛。这些神奇的浮岛,对于业主来说,就是实实在在赠送的阳台面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 龙湖·观萃 立面效果示意图

另一个能显大的手法,就是窗户。北京龙湖·观萃的窗墙比,明显高于以往的项目。比如,在104平的户型里,餐桌旁还留了一扇长方形小窗。

想要松弛和自由,就是要给予足够的空间,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北京龙湖·观萃把社区外的公园,把楼间距、架空层、风雨连廊、阳台,都做到了最大。

龙湖用全新的“观萃”产品线,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把住建部“好房子”设计大赛的成果,变成了现实。

挑空六米的阳台,超大的共享空间,成了赠送给购房者的红利,这正是产品革命的新产物:

第四代住宅。

在风雨连廊下,业主能晴时观园,雨听风;在自己的餐桌旁,窗内是一日三餐,窗外是四季流转;浮岛阳台,能带来更多的景观和微风;回家路上,是公园内的嬉戏,是菩提树,是潺潺流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 龙湖·观萃 景观连廊效果示意图

松弛和自由,就这样融入进日常的每一刻,不一定要去度假酒店和海边去追寻。

龙湖最大限度地利用规则,为业主营造巨大的空间,让他们放松,给他们自由。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能成为北京智力浓度最高的地方,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包叔的好友兽爷说过,所谓松弛,其实就是尽万分努力,再允许一切发生。

珍爱包叔,顺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