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应县不应该是太难吧!”1932年的一个清晨,梁思成先生洗脸时喃喃自语道。就餐时,他突然又冒出一句“山西都修有顶好的汽车路了”。就连散步时,梁思成也若有所思道,“如果我能够去测绘那应州塔,我想我一定……”
这座令梁思成念念不忘的古建筑,正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应县木塔。
当时,其妻子林徽因先生还不时打趣说,“阿弥陀佛,你所倾心的幸而不是电影明星!”这个小趣事,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
而当真正看到梦牵魂绕的应县木塔时,梁思成更是激动不已。在他眼中,巨大的塔身“就像一个黑色的巨人”。在给林徽因的信中,梁思成写道:“塔身之大,实在惊人。每面三开间,八面完全同样。我的第一感触便是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不然我真不知道你要几体投地的倾倒!”
进入塔内后,梁思成用“绝对的overwhelming(势不可挡),好到令人叫绝,半天喘不出一口气来”来形容他的感受,并表示:“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在这里,梁思成和他的同事们付出了意想不到的艰辛,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才终于完成了对堪称国宝的应县木塔建筑学意义上的科学考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详实的历史记录,也让中国古建筑的卓越风采被世人知晓、仰望。
如今,应县木塔作为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已与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它始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年),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其最让人称“奇”的地方,在于其无钉无铆,纯木打造,塔身都是由斗拱、梁枋卯榫咬合联结,刚柔相济,平衡应力,能御风抗震,让木塔屹立近千年不倒。
有数据显示,应县木塔共用斗拱54种480朵,梁思成先生将其誉为“斗拱博物馆”。木塔上的斗拱形态各异,每一种都经过精心设计,既能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又赋予了塔身灵动之美,是科学和艺术完美结合的建筑精品,更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斗拱艺术的“活化石”。
值得一提的是,应县木塔不仅是建筑艺术的一大杰作,更是佛教文化与地方民俗深度融合的象征,所以它还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佛宫寺释迦塔。塔内除了供奉两组包括释迦牟尼佛像在内的七珍八宝外,还珍藏有国家珍贵文物 90件,其中辽藏12 卷、刻经35卷、写经8卷、佛像7幅、杂刻杂抄28件,是国内首次发现的辽代佛教珍品,也是佛教信仰的重要载体。
因此,应县木塔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来自全球的观光客,以及建筑爱好者和佛教信徒前来“朝圣”。#应县木塔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三大奇塔之一?#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将应县木塔搬上纪念币,重磅发行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金银纪念币(以下简称“应县木塔币”),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实际上,早在1995年,应县木塔就作为正面主图,出现在了央行发行的恐龙金银纪念币上,掀起了一波收藏浪潮。考虑到佛教造像阔别贵金属纪念币已逾5年之久,而上一枚有释迦牟尼佛像的纪念币更是8年前的事,这次应县木塔币的收藏价值和受欢迎程度只会更高。
从规格上讲,应县木塔币共有3枚,其中100g金质纪念币1枚,含纯金100克,直径42毫米,面额150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600枚;5g金质纪念币1枚,含纯金5克,直径20毫米,面额8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10000枚;30g银质纪念币1枚,含纯银30克,直径40毫米,面额1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20000枚,整体发行量较小。
从设计上讲,应县木塔币也极具特色,三枚纪念币的正面图案均为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正南面,辅以立面构图分析线(由建筑历史学家陈明达先生绘制),将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之美和科学严谨融为一体,很有特色。
100克金质纪念币背面的图案具有整体性,释迦塔正北面与正面的塔身正南面相对应,和麻燕、祥云、远山等构成了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5克圆形金质纪念币背面的图案则侧重于彰显木塔的宗教价值,释迦牟尼造像看上去高大肃穆、神态端庄,佛像的精美袈裟是由手工喷砂工艺还原,加上采用光变鳞彩的线条来刻画的背景,给人一种仿若佛光普照的视觉效果,极具震撼效果。
30克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的图案,则是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内第四层造像全景,祥云作为点缀,斗拱、梁、柱等复杂奇妙的塔内结构作为背景,让木塔的宗教价值和建筑价值合二为一。
需要强调的是,100克金币还首次采用了超高浮雕工艺,相较于传统100克金币仅有0.5毫米左右的浮雕高度,应县木塔100克金币的超高浮雕高达2.6毫米,是之前的5.2倍,不仅深度契合了古建筑这个主题,也更好地刻画出应县木塔雄伟壮丽的真实形态。这是该项工艺第一次应用在我国法定货币上,是一次零的突破,有着重要意义。
应县木塔的存在,不仅承载着厚重的佛教、艺术文化价值,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不过,它虽然见证了我国古代建筑技艺的辉煌,但也面临着新时代的保护与传承挑战。毕竟,木结构建筑的保养与维护远比砖石结构复杂,加之千百年来风雨雷电的侵袭,木塔的部分构件已出现腐朽、变形等问题。希望我辈能扛起重任,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让它继续讲述属于它的千年传奇,同时也照亮我们未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