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人接受自己而不是改变自己,就不会有心理疾病

很多有心理问题的患者,都是非常有个性的,或者说有个性的人更容易出现心理疾病。比如在单位如果你说话没有对领导的心思,领导就会说这个人很有个性,当然这个个性就带着批判的意味,因为我们从小被教育成要听话,要服从,在这里个性就是一个贬义词。但是想让一个人有思想,有创造力,想要一个人独立的成长,就不能扼杀自己的个性,带着个性去社会化,而不是因为社会化而扼杀掉个性。

有的人很聪明,却喜欢活在平庸中,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自己聪明被批判了,因为说耍小聪明不好,大智若愚才好,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枪打出头鸟,所以平庸才安全,才不会遭到别人的嫉妒和攻击。所以不接受自己的聪明才智也会让自己很痛苦,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相反有的人很平庸,却处处表达自己很出众,觉得自己是不一样的。当然这会出现两个结果,有时候过度自信,盲目自信会给自己带来成功。有时候因为自己的聪明才智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会给自己带来重重挫折和困难。

作为家长养育孩子要顺着孩子的个性来转化,而不是杀掉孩子的个性。比如咨询中有一个妈妈很苦恼,说自己家的孩子总是坐不住,总是乱动,在家也是上蹿下跳。我建议妈妈能不能让孩子当体育生?在体育方面发展,发现孩子的天赋,或者每天陪孩子出去锻炼,大量的跑步,这个能量靠压制是不行的,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有病。必须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能量,然后孩子才能坐下来学习。妈妈按照我的方式做了,不去批评孩子,而是引导孩子去锻炼,最后孩子学习成绩自然上来了。否则我们总说孩子有多动症或者孩子有病,把它当病来治,永远治不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有冲突没问题,问题在于回避冲突,而不是怎么处理冲突

咨询中遇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不管父母是老师甚至教授,他们的思想是固化的,他们只是学了一些道理,并不明白这些道理是不是有用?并不知道道理应该怎么灵活运用,一味的给孩子灌输,更主要的是孩子还很聪明,有逻辑性,有思辨能力,父母太死板,孩子太灵活,冲突就开始了。有一个双向情感障碍的学生来咨询,他们家最注重孝道,也就是说父母说什么孩子不能反对,更不能对父母发脾气。

不能攻击父母,就只能攻击自己,如果父母是完全对的,那完全错的只能是自己。咨询的时候,我就建议他把对父母对老师同学的不满表达出来,因为他在家里和学校是完全的好人,他当然不敢,而且还说自己不生气谁。随着咨询的深入,他说为什么我在学校恐惧呢?原来我压抑了我对老师的不满,我总认为老师会伤害我,实际上是我想伤害老师。我瞧不起老师在那里讲一些大道理,可是我又觉得作为学生瞧不起老师是不对的。

另一点,我把对父母的愤怒移情到老师和同学身上,我只是和他们表面好,实际上我心里对谁都不信任,也都瞧不起任何人。当然投射回来,我总认为别人瞧不起我。后来我和他父母也沟通一下,我说孝顺确实是一个家庭好的品质,但是过度就会出问题。什么都不要过度,过度了就走上极端。就像有的家庭说只要孩子学习好,别的我都不管,结果就是孩子不学了。过度要求孝顺,反而走向了叛逆。让孩子说真心话,即使走极端走弯路也是暂时的,否则枷锁在身,一个人不能舒展,他的未来能走多远?后来孩子顺利的上学了,有冲突没问题,问题在于回避冲突,而不是怎么处理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