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作家叶君健(右三)称赞《银锁怨》有 教育意义。

经湖北省文化厅推荐,中央文化部同意,我省黄冈地区黄梅戏演出团带现代黄梅戏《银锁怨》和整理改编的传统黄梅戏《于老四与张二女》赴京汇报演出,先后在北京军区、中央戏剧学院、人民剧场、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中央党校和中南海演出了14场,观众达11500人次。观看演出的中央领导同志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宋平、秦基伟,中顾委常委杨得志、王平、陈锡联,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丕显、彭冲、王任重、廖汉生,国务委员宋健、陈慕华、张劲夫,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再道、康克清、周培源、刘靖基、马文瑞等。中宣部副部长王维澄,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英若诚、王济夫、原副部长林默涵、周巍峙,外交部原副部长余湛,原劳动人事部副部长王榕,中央党校校长高扬,国家计生委副主任常崇煊、于旺,北京军区司令员周衣冰、政委李爱华,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王庆淑,以及曾经在湖北工作过的老首长刘西尧、任仲林、顾大椿、韩克华和北京的黄冈籍老将军也观看了演出。首都文艺界、学术界著名的戏剧家、表演艺术家、作家、教授张庚、郭汉城、刘厚生、胡沙、吴祖光、侯宝林、叶君健、魏巍、冯健男、汤一介和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33家新闻单位和文艺期刊的记者、编辑共200多人也兴味盎然地观看了两台戏。中国剧协、现代戏研究会、《戏剧评论》编辑部联合召开了座谈会,对两台戏的演出及湖北黄梅戏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会上,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他热情肯定了湖北“把黄梅戏请回娘家来”所取得的可喜成绩,对今后湖北黄梅戏的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他还代表文化部给两台戏颁发了一万元奖金。为祝贺赴京演出成功,地委、行署还在北京饭店举行盛大招待会。演出团自北京归来,副省长梁淑芬专程赶到武昌火车站迎接演出团的全体成员。

两台黄梅戏首次进京演出,在首都文艺舞台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北京电视台在1月15日的新闻节目中报道:“湖北省黄冈地区黄梅戏演出团今日为首都观众演出获得成功,我国著名的剧种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县,因而这个县有戏剧之乡的美称。”中央电视台分别于1月18日和24日的“新闻联播”、“晚间新闻”节目中,播放了《银锁怨》和《于老四与张二女》在京演出情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月15日晚9时,在“文艺动态”节目中,专门介绍了湖北黄冈地区的黄梅戏,并播放了郑淑兰(扮演巧巧)的一段唱“未曾开口泪满腮”。《人民日报(海外版)》还在突出位置发表了梅白写的《毛泽东同志看黄梅戏》的文章。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17家报刊,发表了30多篇评介文章,一位在北京旅游的瑞士外宾,已买了京剧票,后听说黄梅戏家乡的黄梅戏在京演出,他便退掉了京剧票,看了黄梅戏。

中央领导同志、首都文艺界的专家、新闻界的记者和首都观众,高度评价了两台戏的演出。他们认为,这两台戏“剧本编得好,导演导得好,演员演得好,整个舞台艺术给人以深刻、新颖、精美、和谐的感觉。”上述这些宝贵意见,为湖北黄梅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我们为之奋斗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声表演艺术大师侯宝林(中)同《於老四与张二女》导演邹文耀(右)亲切交谈。(赵毅摄)

赴京演出团由英山、黄梅两县黄梅戏剧团等6个单位的人员组成,他们绝大多数都没有上过北京,更没有在北京的舞台上演过戏。小剧团进了首都的大剧院,进了人民大会堂,进了中南海;小剧团的演员为中央领导同志演出,为著名专家、艺术家演出,确实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特别是通过座谈会,亲耳聆听了中央领导同志和专家们的评论意见,通过和艺术家们联谊谈艺,受到艺术家们的亲自指点,使他们大有茅塞顿开之感。郑淑兰说:“在北京演戏就象考试,每演一场,每听一次意见,心中好象明白了许多东西。”

这次赴京演出获得成功,在黄冈地区、黄梅县、英山县都产生了极大的震动。演出团从北京归来,地委书记杨祖炎同志接见了演出团的全体成员,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行署专员漆林同志多次在有关负责人会上说:“两台黄梅戏在北京演出打得响,为黄冈地区争了光,地委、行署决定对两个剧团给予奖励!”黄梅县委、县政府决定给剧团集体记功,为有功人员授奖。英山县委、县政府派专人上京,对正在北京演出的人员送去4000元奖金。黄梅、英山两县黄梅剧团的影响也与日俱增。外省、外地要接请他们去演出的信件、电话、电报一个接一个,黄梅县黄梅戏剧团应邀参加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演出,英山县黄梅戏剧团应邀到湖南、广东等地演出。先前,不少人认为排演创作剧目划不来,既花人力、物力、财力,又耽误演出,影响经济收入。现在看来,这是必要的智力投资,是为了出人,出戏。出了人、出了戏,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演出成功,调动了上上下下的积极性,增强了振兴湖北黄梅戏的信心。

正如省委书记关广富同志所说,目前“还只是敲响了锣鼓”,“把一个剧种振兴起来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花大力气抓好新剧本的创作,加强黄梅戏艺术人才的培养和理论研究,为繁荣黄梅戏艺术而奋斗。

(本文作者系黄冈地区文化局副局长)

黄梅戏艺术 1988年 第4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