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曲池荷

荷盘承雨弄新鲜,翠盖红妆照眼圆。

最爱晚凉风露下,一枝斜插鬓云边。

首句“荷盘承雨弄新鲜”,通过“承雨”二字,生动展现了雨后荷叶上水珠滚动的情景,仿佛每一片荷叶都在雨后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弄新鲜”三字更是赋予了荷叶以动态美,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律动。

次句“翠盖红妆照眼圆”,以“翠盖”喻指荷叶,以“红妆”喻指荷花,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将荷塘的景致描绘得如诗如画。荷叶的翠绿与荷花的红艳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圆形画面,令人赏心悦目,印象深刻。

第三句“最爱晚凉风露下”,转而写到人的感受。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夏夜,晚风习习,带来阵阵凉意,同时空气中弥漫着露水的清新气息。这样的环境,怎能不让人心生喜爱?诗人以“最爱”二字,表达了自己对这份宁静与美好的深深眷恋。

末句“一枝斜插鬓云边”,则是将人的情感与景致融为一体。诗人或许在荷塘边漫步,看到一枝斜出的荷花,便情不自禁地将其插在自己的鬓边,以增添一份雅致与风情。这一动作,既体现了诗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也展现了他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夏日荷塘的景致与人的情感活动,传达了一种清新自然、和谐美好的生活情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清香蝶不偷

花中有蝶亦何知,只为寻芳未见时。

若使当年王子晋,也应偷得入瑶池。

首句“花中有蝶亦何知”,开篇即引人深思。这里的“蝶”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蝴蝶,也象征着那些被美好所吸引、追求芬芳的生灵或心灵。诗人以蝶设问,暗示即便身处花海之中,蝴蝶也未必能完全领略到花朵的全部美妙,因为它们可能只是被表面的香气或色彩所吸引,而未能深入体会到花之精髓。

次句“只为寻芳未见时”,进一步阐述了蝶的动机与局限。蝴蝶之所以在花间穿梭,是因为它们在不断地寻找芬芳,但“未见时”三字,却透露出一种遗憾与不足,即它们或许永远也无法真正达到那种超越表象、直抵心灵深处的“见”之境界。

后两句“若使当年王子晋,也应偷得入瑶池”,则是诗人巧妙的想象与联想。王子晋,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人,瑶池则是神仙居住的仙境。诗人设想,如果连王子晋这样的仙人都被花之清香所吸引,那么他或许也会忍不住“偷得”机会,进入瑶池一探究竟。这里的“偷”字,用得极为精妙,既体现了仙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又增添了一种神秘与浪漫的色彩。同时,这一想象也进一步强调了花朵之香、之美,已经达到了足以吸引仙人的地步,从而更加凸显了主题。

整首诗通过对蝶与花的描绘,以及对王子晋与瑶池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与升华的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红云照绿波

红云照水绿波侵,翠盖翻香暑气沈。

最是晚来风力软,满池新雨落花深。

首句“红云照水绿波侵”,以“红云”喻指荷花或落日余晖映照在水面上的景象,与“绿波”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的画面。红与绿的搭配,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机,又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同时,“侵”字用得巧妙,形象地描绘了绿波缓缓蔓延、浸润水面的动态美。

次句“翠盖翻香暑气沈”,继续描绘荷塘的景致。这里的“翠盖”指的是荷叶,它们像一把把绿色的伞盖,为水面下的生物提供庇护,同时也散发出阵阵清香。“翻香”二字,不仅写出了荷叶随风摇曳、香气四溢的情景,还暗含了夏日微风带来的凉爽与惬意。而“暑气沈”则直接点出了夏日的高温在荷塘边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给人以清凉之感。

第三句“最是晚来风力软”,转而写到傍晚时分的风。与白日的热风不同,晚风往往更加柔和、舒适。这里的“风力软”三字,生动地描绘了晚风的轻盈与温柔,仿佛能吹进人的心田,带走一天的疲惫与烦躁。

末句“满池新雨落花深”,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一场新雨过后,荷塘里落满了花瓣,它们或漂浮在水面上,或沉入水底,形成了一片片色彩斑斓的“花海”。这不仅增添了荷塘的景致之美,还寓意着生命的轮回与更迭。同时,“深”字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积淀,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不禁感慨岁月的匆匆与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荷塘雨后景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荷桥

十二阑干花外凭,水香风细玉壶冰。

红衣翠盖清凉国,人在瑶台第几层。

首句“十二阑干花外凭”,以“十二阑干”起兴,既可能是实指桥上的栏杆数量,也带有一种古典园林的雅致与精巧。而“花外凭”三字,则巧妙地将读者引入了一个花团锦簇、芳香四溢的荷塘世界,栏杆之外,便是那盛开的荷花,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之中。

次句“水香风细玉壶冰”,进一步描绘了荷塘的清新与凉爽。水面上弥漫着荷花的香气,微风细拂,带来丝丝凉意,仿佛连空气都被过滤得如同玉壶中的冰水一般清澈纯净。这样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荷塘的自然之美,更仿佛能嗅到那清新脱俗的气息,心旷神怡。

第三句“红衣翠盖清凉国”,以“红衣”喻指荷花的花瓣,鲜艳夺目;以“翠盖”喻指荷叶,碧绿如盖。二者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个清凉宜人的国度。这里的“清凉国”,既是对荷塘环境的形象描述,也是对诗人内心追求的一种寄托,表达了他对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生活的向往。

末句“人在瑶台第几层”,则是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想象推向了高潮。他想象自己正站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荷塘边,仿佛置身于天上的瑶台之中,不知是在第几层仙境。这样的描写,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也表达了他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荷塘与桥的描绘,构建了一个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与比喻手法,使得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心灵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