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辛苦和孩子有关吗?
刷到这样一个街头采访,没想到一个女孩的发言让广大网友震惊了!
那这个女孩到底说了什么呢?
视频中,这个女孩身穿蓝色宽松T恤,灰色工装裤,一头粉红色头发乖乖的绑在脑后,前额还别着两个浅色的发卡。
人来人往的街头,面对主持人的采访,女孩落落大方、逻辑清晰的说到:父母过的辛苦,这并不是我造成的。并且,我也不会牺牲我自己的人生去承担他们的责任。而且我也不会因为一句都是为你好而被绑架。难道没有我,他们就能走上人生巅峰吗?
听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这则采访发布到网上后,点赞量2.1万,评论量却有3万。
那广大网友是怎么看待女孩的说辞的呢?
我很认真的去翻了翻,发现网友们的意见分两种:
以上留言都是持反对意见的,而且占了绝大多数。
当然,也有同意这种说法的。比如下边这些:
看完以后,你站在哪一边?
说一说我的看法。
01
首先,女孩一上来就肯定的答复,父母过的辛苦和自己没关系。
这句话给人什么感觉?
是不是有一种急于撇清关系的不适感?
确实,父母的辛苦不是孩子造成的,但为了养育孩子,父母的确有辛苦的付出。
只不过,父母作为给予的一方,孩子作为接受的一方,这句话如果是从父母嘴里说出来的,可能大多数人能理解,也能接受。
但是,从一个接受父母养育之恩的孩子嘴里说出来,就让人觉得这孩子不懂事,不孝顺,更不知感恩。
其实,就像那位网友说的那样:都是客观且正确的道理,就是不中听。
如果你还觉得难以接受,那咱们不妨反向思考一下,如果父母非常富有(物质上),孩子却界限分明的说:父母的钱是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跟我没关系。我要凭自己的本事养活自己。
作为父母,听了这番话,你是不是感觉非常欣慰?觉得这孩子没白养,这么多年的辛苦值得了?
其实,这个女孩没有表达她不孝顺的想法,也没说不感恩,她只是站在客观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而已。
不被道德绑架,也不无条件的牺牲自己的人生去成全父母,这种想法其实没问题,但前提是这句话用在什么场景下。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即使工作多年但每个月还要给父母寄钱,还要养活哥哥一家,你说,这句话用在她身上是不是就很恰当?
作为一个观众,你是不是也非常鼓励樊胜美为自己而活?
“我都是为你好。”
这句话估计很多人都听过。
听起来它饱含满满的爱,可有时候,却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刺痛了很多人的心。
它看似是父母无私奉献的爱的表达,实际上却是控制性教养方式的表现。
前些日子热映的电影《抓娃娃》中,沈腾和马丽扮演的富豪父母,为了对儿子进行吃苦教育,打着为他好的初衷,全方位的演起了穷人。
当儿子马继业发现自己像楚门一样被欺骗了18年,被父母监控了18年后,对着亲生父母木然的说出了那句:你们是哪位老师?墙上没介绍你俩啊?
沈腾扮演的父亲马成钢就自以为是地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子好,但他的儿子并不这么认为。
“我都是为你好”是打着爱的名义进行操控,它后边还隐藏着半句话:“所以你应该听我的。”
这样的逻辑是不是很荒谬?
父母为孩子着想的初衷能理解,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在有策略、有智慧的教育孩子的同时,更要想一想哪一种教育方式是真正为孩子好,而且也是孩子乐意接受的。
而不是气急败坏地说一句: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我都是为你好。
02
最后一句:难道没有我,他们就能走上人生巅峰吗?
妥妥的挑起情绪对立的台词而已。
这让我不禁怀疑起这个视频的真实性来。
2024巴黎奥运会期间,2400名奥运记者被骂,起因是记者问了我们的运动员很多蠢问题,要么充斥着满满的幼齿感,要么故意制造对立,激化矛盾。
比如:
“你们四个谁最帅?”
“你最像什么动物?”
“别人都关心你飞得高不高,但实际上你累吗?”
为什么这么采访?
别的原因不说,只说一条,什么样的采访内容会带来话题,带来流量?
毋庸置疑,中规中矩的访谈不吸睛。
那些有争议,能够挑起人们情绪,最好和大众认知截然相反的话题才会带来关注。
所以,“难道没有我,他们就能走上人生巅峰吗?”也有这个嫌疑。
抛开嫌疑,回到这句话本身来说。
养育一个孩子,父母需要付出莫大的心血。
但在决定生养孩子的那一刻,我想没有父母会想着,我生这个孩子,是指着TA将来为我养老送终的。
我生孩子是因为我想做母亲,我通过做母亲完善、完整我的生命,再一次自我成长。
所以,孩子只需要过好TA的人生,不必背负父母的压力。
因为,相互纠缠,互相背负,会让人窒息。
但是,作为孩子,要明白何谓赡养和孝顺父母。要懂得父母的付出,体谅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的不易。
父母,也要懂得孩子的心理,深刻的洞察孩子的情绪,真正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
这样双向奔赴的爱,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