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尘谷行知
天下间的万事万物都有两个面,那么事物的本体和运用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物极必反,任何事物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反方向发展,无一例外。天道运行的规律本来就是如此,任谁也没办法干预得了。
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早晨从东方升起,到了中午的时候,便会开始慢慢向西下落,直到我们再也看不见阳光的时候,夜幕垂帘,眼前一片漆黑,我们什么都看不到。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看不见太阳,就认为太阳已经消失无影,就说宇宙中再也不存在太阳了。
实际上太阳一直都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夜空中所挂着的月亮就是最好的证明,月亮没有阳光的照射是根本不会发光,也就不会被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
太阳始终都是一个太阳,但是它运用出来的时候就形成了两种状态:一种是白天的烈日当空,为万物提供生长能源;另外一种运用方式则是夜晚的月色撩人,向万物提供精气精华。
这,就是同一事物的本体和运用关系。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事物的本体并不存在所谓的“两面”,而只有事物在运用的过程中才会体现出两个面。
这一点很难理解。换句话说,当我们通过凡夫的思想意识去参与这个世界的时候,那么这个世界所呈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着两个面。
而当一个人拥有了像圣人那样的智慧,那么他所处的时空只是一种单纯的“本体”,因此,从他的视角去观看这个世界,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融合在一了起,只要试着从“两面”的角度来看万物,就会瞬间落入凡夫的世界,等于说你的智慧发生了退转。
这,便是处于圣人境界时的“万物一体”状态,我们苦苦践行的心灵修行,其目的就是为了回到万物的本体之中,继而体验到“吾心即是宇宙”的状态。
然而,回归到本源,并不意味着放弃“运用”,事物的本体如果没有借助自己的“运用”功能,那么这个事物根本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
- 《易经》里提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天道,只有通过形而下的“道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此处所指的“道器”便是道的运用。
可能有些朋友会留意到我很喜欢提及“孔子和农夫”的例子:农夫问孔子问题,但是孔子事先并不知道这个问题的解决答案,却能完美的解答农夫所问的问题。
这是因为孔子懂得心灵的“执中”运用,他的心境一直持守于德性的本体状态,而当这个本体之心被外界触发的时候,会很自然地开启心灵的妙用。
- 因此,知行合一,不是先知后行,也不是先行后知,知行不两列,知和行是事物的两个面,然而这两面同归于“一”,这个“一”即是事物的本体,也即是“天理”。
圣人能够做到依循天理,自然也就能时时做到知行合一。
生活中我们所能直观看到的一切东西都存在两个面,这个毋庸置疑,几乎每个人都理解。但是对于一些无法通过眼耳鼻身口五官直接感受到的东西,比如我们的思想和意识,这些东西同样也存在两个面。
世间所有问题的答案,其实就是这个问题本身,也就是它的反面。
这是一种思考的极致境界,也是常人所讲的“逆向思维”。
简单来说,就是回到问题的本体,或者本质状态,而后再通过心气的推行流通返回到问题的表象层,于是答案便会自然呈现。
明白了这些,也就会明白宋明理学家们口口声声所倡导的“格物穷理”是什么意思了。
时间和精力所限,暂时说这么多,如果要讲得非常细致入微,恐怕再写上千字也讲不清楚。
说多无益,自修自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