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华夏文明溯源”,“夏商周探索”的纲领性概览,强烈建议我国学术界不要再浪费精力和财力,非要坚持过去的陈旧观点!!

作者简介:吴粲又名代蔚,毕业于四川大学。策划学(策划经济学)的开拓研究者;并致力于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时间;还花大量精力研究过希尔伯特几何、非欧几何、极限问题及自然哲学。2021年3月偶然发现了与所从事的祖传工艺的相关性,进入三星堆的研究,然后扩展到全球史前文明,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提醒:原创学术文章、照片,转载或摘引必须指明出处,必须符合学术规则、版权法规,否则追究学术不端或经济责任!

一、笔者对三星堆的“旧说”、“错误”观点的纠正

1.笔者最初也踩坑太深、一些观点太离谱!

笔者从2021年3月因为偶然发现从事的祖传工艺与三星堆的相关性,从而进入破解,然后扩展到整个华夏及全球的史前文明。

刚进入时,一味沿袭旧说,却踩了很多坑:

踩坑(1):直接依托“古蜀国”说。此方面主要是因为学习历程和居住地缘故,自然难跳出川大乃至川派学界的影响,想方设法去从各方面与蚕丛、鱼凫等蜀王对号,甚至不管生拉硬扯、牵强附会;

踩坑(2):迷信《山海经》。因为当时无论学术界或网络平台都是铺天盖地用《山海经》解读,速购了多个版本的《山海经》进行探究;

踩坑(3):深信不疑流传的一些观点:大禹在四川治水,长江的铜锣峡、瞿塘峡都是因为其治理才得以疏通成都平原,然后三星堆与大禹紧密相关;

踩坑(4):没有进行任何独立地思考,沿袭一些甚至违背基本常识、科学常识的“大众说”:“四川古代无黄金”、“蜀道难,交通闭塞”、“贝壳是货币”等等。

●随着笔者后来依靠对出土文物的深入分析,逐一发现这些“坑”太深!“旧说”、“大众说”根本不靠谱,甚至是一些偏见、缺乏基本科学常识、缺乏专业知识!

(1)贝壳根本不是货币。笔者依靠研究生所学的经济学专业知识,以及长期置身于经济学的研究,对贝壳是货币一说开始怀疑,用专业知识稍加分析,发现此说根本不成立:

第一,贝壳无多大实用价值,应该是信用货币,必须有强大的国家实力为其“背书”,并且有信用货币的理念和成套的管理规则,当时的国家能做到?

第二,还要保护不贬值,就必须保证其总量的封闭性。而根据出土的文物证实:事实是随意在进行补充;

第三,如何防伪?出土的贝壳显示却存在各种材质的贝壳,说明根本没有进行防伪;

所以贝壳是货币根本是错误的!跳出此陷阱,笔者才发现其真正用途和用意。

●而此“旧说”已经沿袭多年,包括很多考古、历史、古典文学的教材,目前都解读“贝壳”是古代货币,并且引用了一些文献的记载来说明。并辩解:古代的很多与钱财有关的都有“贝”字旁。

笔者已经看了引用的这些文献以及与“贝”旁有关的字,原始的文献以及构字并没有错误,而是解读者的错误理解,主要因缺乏经济学知识,造成的一知半解!

最关键的经济学专业知识是:没有理解“钱”是货币,但“财”不一定是“货币”。而是今天经济学的“资产”。

(2)蜀道难、交通闭塞说。相当长时间一些人都是借用文艺作品——李白的诗对蜀道的感叹来作为破解三星堆的依据,并得出四川盆地不可能出现全国性的早期文明,以此认为三星堆是外来临时迁入埋藏或是外星文明。

笔者从小居住在嘉陵江边,小时候,陆上交通没有车辆或极少时,亲眼目睹了江上过往船只的繁忙。对此偏说立即进行了纠正,古代主要依靠的不是陆地,主要是水路,而四川的河流在全国第一,这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中,四川的交通还是强项。

从此,很少有人再以蜀道难来解读三星堆。

(3)四川无黄金。此观点在相当长时间也喧嚣至上,他们认为三星堆黄金来自古埃及,因为埃及法老才有大量黄金。

笔者才想起自己的人生经历,小时候就亲眼目睹过本地用河沙、泥沙淘黄金,并且门槛极低。只需要有汞就行,而大量考古发现,我国用朱砂制汞的技术有几万年的历史。

只是随着最近几十年淘金技术的升级以及加强环境保护,因为用河沙、泥沙淘黄金用到的汞后期不好处理,对环境污染较大,才禁止了用此古老手段开采黄金。

●以上系列观点和文章发表在笔者的多个自媒体号。但最初一些踩坑太深、观点太离谱的文章,笔者已经删除。

那段时间,笔者势单力薄,遭到疯狂地攻击,至今,已经有一些“陷阱”、“旧说”得到了纠正。

2.感谢世界顶级学术期刊Nature的支持和持续的关注

2021年笔者也写过一篇论文,结合三星堆一些文物以及上面的图案进行研究,分析其用途以及符号表达的意思,同时延伸到其他国家的一些同类史前文物,这样使视角扩大世界范围。对从这种角度的解读也觉得较容易,因为有些文物笔者亲眼目睹或听老人讲过。

论文投到世界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后,也得到了重视并有多名投稿顾问跟踪,后来也有旗下子刊多次约稿,但2022年到2024年5月期间,由于笔者的公司遇到了司法案件,耗去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幸好还原了清白,所以这段时间一直无法静下心来修改论文更不用说撰写新论文。

但此期间在网络平台发了很多文章,而普通文章与专业论文有很大区别,论文需要的程序要多得多:要查阅大量中、外相关文献;论文写好后还要翻译;要一直配合审稿人修改并答疑。在那种状态下,也无法静下心来修改和重写论文,只能在自媒体发表一些新观点、新想法。

在此感谢Nature的支持以及深表愧疚!

二、破解良渚、三星堆等夏商周遗址,必须用到二种方法:反推法、扩展法,还要讲究系统性

1. 反推法:对得到的答案进行反推,看能否符合。

举例1:有人一直在争论三星堆是本地人或者外来逃难的埋藏坑,不是祭祀坑。

反推:不论本地人或外来埋藏,随便挖一个坑就行,用得着如此讲究?花如此大精力挖8个坑?

如果是外来逃难埋藏坑,就在当地随便找个一较为隐秘之处埋藏就行了,还用得着把打烂甚至连灰烬,不远千里都要运到此处?并且还要辛辛苦苦挖8个坑?再有当时交通条件以及交通工具能满足吗?

举例2:一些人仅凭推测得到三星堆是北方的夏,被打败后逃难到此地。

反推:既然被对手打败,实力肯定不如对手,战胜者不继续追击到此地?并且还要先砸烂,搬如此沉重的青铜器甚至灰烬过来?

2.扩展法:把得到的答案进行扩展,看结果是否符合基本事实、逻辑。

举例:三星堆象牙究竟是何用途?

这是破解三星堆怎么也无法绕过的重要问题。

笔者以前结合整个三星堆的祭祀,一直认为象牙应该是当时人们祈求神,能够多赐予生殖大象,因为大象在当时肯定是非常重要的生存物——可以作食品、可用来负重运输、耕种,甚至可以用于战争。

笔者的这种观点从2021年一直持续到前不久。

扩展:如果是祈求神赐予生殖大象,不应该只用象牙,还应该有腿骨、头骨、胸骨、肋骨,甚至整只完整的大象骨架。

当扩展开来,这种观点自圆其说都无法。

开始静下心来,梳理整个三星堆的情形,再与当时世界的其他文明结合,猛然得到了答案。并且此答案也融入了整个系统,原来象牙与所谓的太阳轮、眼形器,还有扭头人,加上其他一些文物表达的都是共同的祭祀诉求,形成一个祭祀主题(究竟反映的是什么?将在论文中深入阐述)。

3.系统性

对良渚、三星堆等史前文物、遗址的解读,只要缺乏系统性,而是片面、孤立地得到的答案,或者其中某个环节存在疑问,就可能非最终答案,会被推翻。

举例1:前述的象牙。

举例2:笔者破解三星堆的图案玉璋,形成了答案的至少四次,而一段时间后还是自我否定了前面的答案。关键就在于,没纳入一个系统,没有找到与此相关的证据或旁证,只是就此玉璋的图案作为个案在分析。并且对A(见下图)这个细节处的解读始终没有与整块玉璋紧密地结合起来,对B处的图案一直无法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不停地去追问并去查找其他文物的图案,进行对比,终于找到了同类的图案,现在最终彻底解开了全部图案,不再是孤立地解读,使这些图案与其他文物互相印证,形成了系统性。

●要彻底破解三星堆,特别大家关注的一些重要的文物都无法绕过,因为有可能它本身就是其中的一个核心要素。每个文物都可能属于某个系统中之一,能够互相佐证。

举例3:三星堆一个大的奇特的尖底瓶(见下图左)。

以前本人结合大地湾、仰韶、马家窖、半坡等,还有世界其他地方出土的尖底瓶,推测了一种用途。为了验证并且还花几千元请人专门做了2个模型,一直认为使用时是尖底朝下。

并且找到一个类似的器物:山东莒县陵阳河出土的大汶口文化的尖底瓶。上面的图案也清楚地反映了它的用途,正好印证了笔者的推测(见下图右)。

而最近笔者在研究殷墟(错误解读,暂时沿用)出土的甲骨文时,猛然看到了它的真正用途,此图显示其用途与本人先前推测一致,但没想到使用时方向是反的——尖部朝上(见下图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一个独特的尖底瓶,出现在三星堆的祭祀坑,也不是孤立地存在,它与其他一些文物其实是一个系统,然后共同表达某方面的主题。

三、与良渚、三星堆等夏商周相关遗址的10大学术疑问及结论,用证据说话!

●为何以下解答或结论是正确的,主要是对出土文物用“实证”分析,而非用文献甚至故事演绎式的推测,并且形成了一个整体、系统,而非孤立或片面的答案。

除了直接的证据,也用到了旁证,不只是分析了国内的文物,同时结合了世界其他地方的文物,并且还要与大量的历史文献、当地习俗、传统手工艺等结合,多方面互为验证。

应该排到前面的2个大问题:

疑问1:我国究竟有无夏朝?最早建立地在当今的国外或是我国国内?时间大概是多少?

疑问2:为何我们称为华夏民族?它的核心是什么?

答案:这2个问题有互相包含的内容,所以放到一起回答。

第一,我国肯定存在夏朝;

第二,最初建立地绝非什么西亚、南亚,它就是“良渚”;

第三,夏是中华民族自己建立的国家——早期可能是以地名命名,而 “华夏”则是外族对我们的誉称。

证据说话:不但有大量的、直接的、系统的证据,而且有大量间接的、辅助的证据。也与一些经典文献互为印证。

文物实证(1)良渚出土了大量的鸟图案及器物,加上石峁出土了相同的鸟图案(见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物实证(2)良渚、石峁出土了大量的玉璧、玉琮、骨针(见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物实证(3)良渚直接出土了文字“夏”(见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这些证据形成了强大的证据链,解开它们的本质后,反映的核心就是“夏”, 一直传承至今。几千年被外族誉为“华夏”确实当之无愧!(对文物的本质分析见论文)。

●夏建立的时间及存在的期间大概是多少?

一些传世典籍有记载,但根据出土的文物作为“实证”,用当今自然科学理论与技术进行系统分析 ,发现与记载的时间有出入。由于与记载人相隔太久远,很多也是根据当时的流传所记载。同时限于当时的条件,一些文献记载的也可能也存在很大的差错。

夏朝建立以及存在的具体时间,只能以出土的文物作为实证依据,并参照、结合世界其他区域已经确认的一些史前文献,然后才能得到结果。

疑问3:二里头是夏吗?我国已经出土的遗址如何对应夏、商、周?为何这些遗址是这样的时间顺序?并且存在一种传承有序的核心?

答案:前面已经明确:二里头肯定不是夏。

我国已经出土的遗址对应的夏、商、周:良渚是早夏,石峁是后夏;二里头是早商、三星堆是后商;河南安阳当今命名为殷墟的遗址不是“殷”也不是“商”,而是周。陕西周原应该是西周,河南安阳遗址应该是东周,即成周。

文物实证A.笔者以前的文章分析的传承有序的“龙”文化(见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物实证B.能实证良渚、石峁、三星堆有紧密传承关系的还有一种本质相同的鸟(见下图),二里头可能只是暂时未出土此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物实证C. 良渚、石峁都出土了大量的骨针(见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物实证E.二里头是早商、三星堆是后商,证据:铜牌饰。

材质相同、形状类似的铜牌饰,特别是上面的符号清清楚楚表明:每一个这种铜牌就代表一个商王。而二里头、三星堆分别出土了这种铜牌,综合更多情况分析:前者是早商、后者是搬迁过来的晚商。其他地方如金沙,也出土了这种铜牌(流失到了国外),说明那里也埋葬过商王(这些铜牌饰有的被国外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物实证F:相同形制的玉器。河南安阳当今命名为殷墟的遗址不是“殷”也不是“商”,而是周。陕西周原应该是西周,河南安阳遗址应该是东周,即成周。

证据①:遵照周朝重要人物周公制定的礼制《周礼》,而制作的形制相同、内涵一致的玉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证据②:马车是能用于战争并且能起重要作用的一种装备,已经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依据人类战争规律,同时代战争武器、设备不能相差太远。

总结人类几千年的战争史:上一个时代不可能比后一个代替它的朝代,拥有更先进的武器或某种重要装备。所以得出:河南安阳不可能是殷墟,只有同处周代才能拥有相同的马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证据③:形制相同的青铜器(见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良渚、石峁、二里头、三星堆这四地存在紧密相连,并且还存在一种时间先后顺序?除了前面的谈到的精神上的“龙”崇拜,以及大量的文物实证,还要依据一个重要因素:每个遗址反映的青铜技术及总量: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逐步更高,份量由少到多。

良渚极少、石峁较少,二里头有少量,三星堆较多。

这是人类历史上能作为和体现文明进阶的代表性科技。

●一个重要结论:就人类发展史上作为“文明”的某些“标志”或构成的某些“要件”,良渚曾经是此轮“文明”的发源地。

分析人类“文明史”上一些关键行为和科技对人类的影响,能作为“文明”的某些“标志”性事件,或能成为人类文明构成的某些“要件”,比如,制造出某种重要的工具,这肯定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性事件,还有当今考古学界强调的一些要件:文字、青铜器、城邦、宗教等。

大量的出土器物显示良渚的某些科学技术(笔者以前分析过一个重要工具:弹棉花机,这只是其中之一),对人类文明发展史起了极其的重要作用和影响(见以后论文分析)。

这是一个“百分之百”加“肯定”的结论!

如果有异议或质疑,请先揭开前面谈到的系列文物的真实用途。不然,请耐心等待后续严谨的论文对此方面的深入分析。

疑问4:为何中国人一直称为龙的传人?

证据:很多史前遗址出土了有关龙的图案或文字,追根溯源本质是:我们的祖先认为人是鲸鱼转化而来(与当今自然科学的进化论正好吻合)。崇拜龙也是纪念自己的祖先。

不同朝代对鲸鱼的转化形态理解有差异,从出土文物可以看出:

夏朝崇拜的龙,是鲸鱼已经进化成了人首、并有两只手,但还未形成脚的形态,这也正是传说中伏羲女娲的形态,而民间把鲸鱼的这种进化形态理解成了蛇;

商代认为龙即是鲸鱼的两栖形态,周代的龙与商稍有区别;

下图展示了夏朝至汉代龙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龙的形象有较大改变是宋朝,从强调皇权的威严角度出发,宋仁宗对龙的形象进行更多的“虚化”,后面的朝代更多延续了宋朝“虚化”的龙,逐渐远离了实质的“龙”,而只保留了精神的崇拜。

下图展示了唐朝至清代龙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疑问5: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吗?

笔者前面的系列文章已经多次阐明:以前对甲骨文的认识和解读方法存在很多错误。

首先,甲骨文肯定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良渚甚至更早都有文字;

其次,甲骨文肯定不是记录商王们占卜的资料,而是周代记录本朝以及夏商或更远时代的各种资料;

第三,以前甲骨文的解读方法存在原则上的错误,用后来才发展起来的高度抽象的线条文字去强行一一对应,虽然一些甲骨文是线条,但实际是简化的图案,表达的却是复杂的事件或场景,用一个字根本无法对应;

●当前有很多人甚至以现在的构字方式分析这些文字,也有以《说文解字》来分析甲骨文,而《说文》的作者已经是东汉时期,他根本就没见过甲骨文,也根本不知道甲骨文的构字方式。

以此为方式解读甲骨文,1万个人就有1万种解读结果,且认为自己都是正确的,都不能互相否定,也无法认可某人就是正确。

笔者前面的系列文章已经建立起解读甲骨文的基础的、系统的理论框架。

正确解读甲骨文:

A. 其实不少史前文字都有图文结合,我们只能结合图案来解读;

B.某些文字是刻在文物上与此文物紧密结合的,只能结合此文物进行解读;

C.某些文字没有图案,也没有具体的文物,就是刻在甲骨或石头上,这时只能结合古代的某些工艺和生活场景去解读。

●然后根据以上三点进行汇总、归纳、总结出一些文字,再去推测更多其他整甲骨文。而此工作必须重头来做,也需要漫长的时间以及更多人的加入,也是一个十分艰苦、浩大的工作。不然,甲骨文,永无正解!

而不是依据当今的构字形式或《说文解字》, 去单独分析就得到是某个字,这种分析纯粹是自己的主观推测甚至臆想。

疑问6:三星堆有文字吗?

三星堆肯定有文字,而且不少。

三星堆不仅有当今的线条文字,而且有与当今抽象的线条文字不同的“上古语”。

有的专业人士甚至认为,只有连贯的多个字构成一句话表意才是文字,三星堆不存在这样的多个连贯字,所以即使有很多单个字符,也不算文字。

这种认识别说对史前文字,就是当今文字都是错误认识。

史前文字相当长时期最初绝大多数都是单字,第一, 有的文字是由图画发展到简单的线条图案而来,它本身就是一个字符;第二,有的字是由象形事物而来,也是一个字符构成。

即使当今用单字或二个字表意也多的是:比如很多动作指示字:“静”、“慢”;方位指示字:“上”、“下”、“左”、“右”;颜色指示字:“红”、“黄”、“白”等等。

疑问7:三星堆为何没有四足青铜鼎

可以肯定:只有周朝及以后才有四足青铜鼎!因为四足青铜鼎是按周朝的重要人物周公,制定的礼制系统《周礼》中的要求制造出来的,只有到一定级别的人才能享用。

三星堆是商,哪来的四足青铜鼎?殷墟本来是周,所以有四足青铜鼎。

反过来,以此文物相应也更加佐证了:三星堆是商,殷墟本来是周。

●依据出土器物的用途、内涵作为实证,显示的历史脉络清清楚楚!而至今考古界、历史学界还把四足和三足青铜鼎混为一谈!

并且就连我国最重要的礼制专著《周礼》始于何时?有哪些具体内容?此类的礼制出现后才有哪些礼器的出现?

整个考古界、历史学界对此方面都没有深入的研究,所以对夏商周的历史无法认识清楚。

有人认为“夏”朝就有四足青铜鼎。

而大量出土文物可以看到,夏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应该才萌芽,哪里有如此多的青铜来制造作为礼器的四足鼎?

二里头当时出现了一个规格较小的陶制四足鼎,长8.3厘米、宽8.3厘米、高9.5厘米。二里头本来是商,说明当时也没有青铜四足鼎。

疑问8:三星堆与《山海经》有关吗?

姑且不讨论《山海经》内容的真伪、是否善本:此书连作者、最早成书的时代都不知!还经过无数次增补、篡改等,而三星堆内含的“上古语”记载了三星堆就是搬迁而来的“后商”。

三星堆本身是商代类似今天的博物馆、历史馆,即史料中记载的鹿台。其中陈放的很多器物,而被毁于商与周的战火中,然后被武庚再制作、添加了一些祭祀礼器,用来举行一场专门的祭祀。很多已经是信史都记载了:周灭商后,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让武庚继续管理原商朝的遗民,并举行祭祀礼。再后来,武庚发动三监之乱,兵败被杀,已经是后来的事了。

可以说,三星堆完全能够与这段已经是信史的记载相吻合。只不过一些学者深陷于古蜀之说,不能自拔,或者宁愿固守陈见,没有自我否定的勇气而已!

用很多器物的造型来记述、反映当时的重要人物、生活习俗、以及纪念祖宗,器物表达的意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是绝大多数人还不懂这种“上古语”的特点,无法解读。

所以根本与《山海经》无关,但一些人却非要用《山海经》来解读三星堆,明明知道是生拉硬扯、牵强附会或貌似相似的解读,哪怕根本解释不通,却无法回头,难以自拔。

随着考古出土更多的实证文物,如果能发现《山海经》最早的版本、确定作者和最早的成书年代 ,那此书的价值才会真正显现。因为这样才能去掉后来篡改、增补的内容,去掉糟粕后,才能了解内容的真伪,然后体现它的价值。

疑问9三星堆是古蜀吗?

三星堆肯定不是古蜀!

第一,除了出土的文物作为强大的实证;

第二,一个简单的反推:古蜀有此实力?主流文献为何没有记载?

古蜀在商有如此的实力,已经超过河南的商,那么我们的传世文献撰写的华夏主干史应该写成“夏蜀周”,而不是“夏商周”。但主流传世文献却极少提到有如此实力的“古蜀”呢?

第三,考古、历史学界人士认为三星堆是古蜀主要依据的文献是《蜀王本纪》、《华阳国志》。《华阳国志》记载“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而“周失纲纪”是古蜀建国的时间点,已经是周朝中期的事了,怎么能把商朝末期与古蜀扯上关系?

疑问10:一个重要的猜想:良渚及环太湖区域可能是被外人称为“亚特兰蒂斯”,我们传世文献称作的“虞”!

作为夏的诞生地,良渚及环太湖区域至今,出土了大量的当时是极具科技含量的器物或工程,而后来甚至使用了几千年,有的能够堪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性发明。

(1)上述的一些史前科技产品(将在论文中分析);

(2)良渚为何修建如此复杂的、工程量巨大的古代水利工程?

经大量考古发现,良渚古城曾经是一个“水城”,它有8个水门,城内外皆有很多河道,发达的水系不仅给城市提供了水源和灌溉,也形成了强大的运输网。与亚特兰蒂斯有复杂的水利系统吻合度相当高。

(3)国际顶刊《科学》(Science)已经有论文得到结论:确认了我国良渚一带是世界水稻的起源地;

(4)三星堆的一些青铜技术,比如其中的焊接,来自哪里?

可能就是来自沉陷的比良渚更古老的文明,一些青铜技术在三星堆重新得到了恢复。

(5)柏拉图记载的亚特兰蒂斯认为是海神的后代,而中华民族一直崇拜龙,龙与海神只是不同的表达,本质完全相同;

笔者前面用了多篇文章分析得出:良渚及环太湖区域肯定是中华民族第一个朝代——夏朝诞生地,而在夏之前还有一个漫长的“虞”时期。

结合我国传世文献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古老文献,以及良渚、三星堆保留下来的文物,得到一个大胆的猜想:良渚及环太湖区域可能是被外人称为“亚特兰蒂斯”,我们传世文献称作的“虞”!

(6)很大程度此区域在古代发生了一场地震或火山而产生了很大的破坏,再考虑海啸带来的对原貌的冲击。

●笔者认为:考古发现的良渚及周边区域的面貌与亚特兰蒂斯的记载应该有很大的相似度。而最能够支持此猜想的强大“实证”是:据最新统计,良渚遗址已经发现了350多处遗迹。

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瓶窑镇的良渚古城系列遗址为核心,辐射长江三角洲,范围涉及浙江、江苏、上海、江西、安徽等省市,总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

●如果此地曾经没有存在一个类似亚特兰蒂斯的古代文明,是不可能出现如此广泛的考古“实证”!

●随着更多考古遗址和文物的出土,此猜想的真伪最终将得到证实。

虽然到目前,世界上有不少的地方,似乎发现了所谓亚特兰蒂斯存在的痕迹,但也基本上无法证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8月3日 20:47分 最后完稿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