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贵气是时间堆出来的

2013年3月,刚从会场出来的昆明市长李文荣,被一票记者围在了电梯口。大家抛出一连串问题,全都是关于如何迎接首届南博会的。

李市长耐心地回答了不少,比如昆明道路如何整治和保通,比如南博会一定会像世博会一样迅速推动昆明的城市化进程并能长足发展等等。

在谈及因为时间太短,首届南博会只能先沿用国际会展中心的老场馆时,他有些遗憾且期待地说,再等个两年,就可以用新建成的大场馆了,选址就在:

滇池三个半岛区域。

在踏入电梯那一刻,还不忘回头说:请给我们一点时间。

两年后,位列全国第三、西南第一,占地面积540万平方米的滇池会展中心投入使用:

昆明又多了个地标。

过去的几天,南博会办完第8届。若不是疫情断了三年,今年应该是第十一届。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第一年的夏天,在老会展中心把一辈子的队都排完了,但忘了它给昆明甚至整个国家带来了什么。

南博会的前身是2007年在北京首办的南亚国家商品展,隔年移居昆明与昆交会同期举办。2010年,第3届南亚国家商品展永久落户昆明;2012年,正式更名为中国—南亚博览会。

一个更名,就拉高了一座城市乃至一个省的层级。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进口商品交易会,而是一个国家级博览会。昆明和云南,都不再仅仅是中国的:

而是世界的。

关于这一点,上海世博会和昆明世博会都证明过。

1984年,“日本世博会之父”堺屋太一在北京跟领导建议,中国应该举办世博会,日本都连办了三届。

最积极的是上海,市长汪道涵听到风后立马亲自跑了三趟日本,他看到了世博会对日本带来的改变,无论是交通还是经济,以及让日本重塑了国际形象。

后来,他拍板上海要承办世博会。当时有很多上海领导都不理解,他们更想要广交会。但汪道涵和他们说,广交会只能管一年,世博会能管50年。

领导的眼光都是很毒的。

就拿南博会来说,有了它,人们才会想着把北京、新德里、新加坡连成一个三角形,而中心就是昆明。昆明也能被称之为亚洲“三岔口”、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向东向北是14多亿人口的中国腹地,向西向南是近40亿人口的南亚东南亚:

你以为艺名是随便取的吗?

南博会给昆明、云南和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届,中国和南亚国家贸易总额不足千亿美元,十年后这个数字翻了个番,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巴铁、孟加拉国、马尔代夫的最大贸易伙伴;每年夏天来昆明打卡的国家,从40多个变成了80多个。

有时候想想,其实一座城市的发展就跟人这辈子一样,就那么一两次标志性的机会:

跨过去,吃香;过不去,吃席。

1

昆明跨越过两次,一次是1999年,一次是2012年。

1999年的世博会成就了北市区和市中心,也让世界知道了中国西南还有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尽管大规模造城始于2003年,“一湖四片”的区位规划确立了滇池的中心地位,但真正让城市的南边变得有深度和广度:

还是在南博会落地之后。

过去十年,昆明全面开花,城市的触角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迅速延展,为昆明买单的人也越来越多。

最直观的体验是,房子和人的数量都膨胀了起来。做地产的都知道,昆明房子的买家多年来都延续“433”结构,40%本地,30%地州,30%外省。

滇东北的人向昆明的北边和东边聚集,西边原住民和年轻人们爱往西北新城扎堆,更多的云南地州朋友和外省人喜欢昆明的南边:

因为这里有滇池。

愿意来并留下的,除了宜居,更多的还是看中了这里的机遇。

在中美博弈下,产业大转移和企业大出海同时发生,目的地集中在东南亚和南亚。

以越南为例,中国50家上市公司都在越南北部的北宁省有大量的投资,这里是三星的大本营,但不少果链公司正迁移过去,仅歌尔一家,累计投资已近百亿元人民币;富士康60多个工厂有几十万人的规模,立讯精密的人员超过30万。部分工业园区的地价已超过苏州。

另外就是吸尘器,越南正成为全球第二大吸尘器生产国,中国的吸尘器领头羊代工商,如莱克、德昌、美的、普发等悉数赴越。

不可否认,越南已成局部制造枢纽,但背后站着的是中国的供应链。除了越南,还有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新加坡、印度等都被中国企业迅速抢滩。在这波红利之下,离他们最近的云南:

岂会没有机会?

所以,南博会就变得更重要了。它不是那种吃吃瓜子吹吹散牛再顺点伴手礼就走的会议,而是像一块大磁铁,每年都吸引着亚洲的客商在固定的时间点,赶往昆明,聚在滇池会展中心。在这里,客商们谈的都是以小目标为单位的生意。

此外,旅交会、COP15和其他多个国际、国内大型展会也都放在这里,官方的数据说得很明白,每年吸引来自国内外展商、游客达600~700万人次。

这是一个巨大的流量池。有朋友说,流量就是钱,时间久了,就沉淀出了品牌:

也生出了贵气。

2

今年上半年,沉寂有些年头的福保村突然有了动静。

很多外地的朋友并不知道,滇池会展中心旁边的这个村子,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有“云南第一村”之称,一度与江苏华西村、山西大寨村齐名。

历史的碎片大部分都会烟消云散,但有的还能被重拾起来。

过去40年,福保村的角色变过三次,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文化。这次的动作更大,要把整个村子变成滇池流域少有的、和社区共创共建的农商文旅项目:

一个真正的度假目的地。

前不久,财哥和项目建设运营方云南城乡投的负责人聊了聊,他们想搞出点新意思。把这个滇池北部唯一三面环水的半岛拆分成7个主题岛,有文创、戏剧、演艺、餐饮、民宿、运动等业态,还取了些有意思的名字,比如中央乐园、社造中心、好望角等。

负责人告诉我,项目由香港名家设计,模式和深圳南头古城接近:国企主导,民企运营。在不大拆大建的基础上,进行基础设施升级、景观提升、街区打造。在深圳,接这活儿的是万科,最终做到了让旧城重生,让历史保留。

骨子里,昆明的底色还是属于文旅的,这也是云南的底色。

看数据就明白了。2023年,昆明旅游总收入4320.02亿,占GDP过半。但国内游客人均消费才1380元左右,而根据昆明旅游十四五规划,到明年,这个数字要:

突破1800元。

翻译过来就是,昆明的文旅欠缺有内容的深度体验游,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也意味着机会很大。

以滇池会展片区为例,从南博会定址开始,这个昆明主城向南的第一站,就一直在补短板。把很多生地变成了熟地,把交通不便的城郊变成了宜居之地。地铁5号线进来了,配套的商业落地了,文旅项目也有最新升级版了,身家丰厚的人都排着队来了:

不知不觉就成了富人区。

据不完全统计,这一片大大小小的小区,住了约十多万人。

这些人也是很有眼光的。他们瞄准了这里是主城唯一一个深入滇池、并可以开发的区域,三面临水面积约9平方公里,拥有约12平方公里的湖岸线,可谓是滇池上的皇冠。在滇池沿线,像这样同时能够将滇池和西山睡美人完整纳入视野的地方,仅此一家。

万科的朋友和我说,既然都这么富贵了,这一片是不是该取个更高逼格的名字?

还说了一堆理由,这里是草海进入滇池第一个大湾,又是位置最佳的半岛,加上全球唯一的南博会:

不如就叫会展半岛区吧。

3

2019年,滇池会展中心旁冒出来一片中式园林,三个大院子,曲水流觞,楼阁轩榭,廊桥叠山。财哥带朋友第一次去的时候,他脱口而出很有文化底蕴的三个字:

贼气派!

这其实是后来大家熟知的万科500里的示范区。500里不仅是万科内部的一个灯塔级项目,在会展片区也是屈指可数的中式园林项目。

老杨是2018年底到项目上的,公司给他的任务是务必做成标杆。第一关就是要取个好名字,这不容易,当时昆明以滇池之名的小区就有上百个,无数次脑暴之后,直到有人说要不就叫“500里”吧,大家就像开了窍一样:

兴奋得把大腿都拍紫了。

名字定了就要定产品。老杨说,万科就是要尽可能走在同行前面。才来昆明做金域缇香的时候,整个城市都还在做毛坯,但万科选择了做精装。之后的产品步步进阶,直到现在。

做500里也一样,团队内部有过很多稿的PK,特别是关于园林风格,大家没少拍桌子,最终选择了最能代表中国人的:

东方园林。

后来的一段日子里,一群人把滇池边知名的园子都走了个遍,比如庾园、鲁园,总算是找到了不少设计灵感。待500里示范区面世时,翠湖的清幽、大观楼的惬意,都在这里有了传承。

5年之后,原来的三个院子永久保留下来一个,当初所承诺的小区样貌,几乎原模原样地呈现出来,花巨资引进的上师大附中也已书声琅琅。

不过,500里还在生长。

这次万科做得更彻底,他们想把安宁楠园“搬”过来。

楠园来头就大了。整个园林的厅、亭、阁、廊皆为名贵楠木所造,全国仅此一处,号称“云南第一园”,还与北京颐和园、上海豫园、苏州拙政园一同被选入《中国名园观赏》一书。书里评价,楠园虽为新建古典园林,但与我国江南名园相比:

在艺术上毫不逊色。

名园出身自然也不凡,出自中国建筑界“北梁南陈”的古园林大家陈从周之手。“北梁”不用猜,就是那个也与昆明渊源颇深的男人:古建筑学家梁思成。

在陈从周众多的作品中,安宁楠园绝对独一份,是公认的最能完整体现他园林理论和思想的孤本作品。陈老也曾自评:纽约的明轩,是有所新意的模仿;豫园东部,是有所寓新的续笔;而安宁的楠园,则是平地起家、独自设计。

楠园除了楠木,最著名的还有桂花,不是翠花。

受此启发,万科把去年花了十几亿、在滇池会展中心西侧拿下的500里二期地块项目,命名为桂语东方。

他们想让你体会到那种桂香满园的赶脚,和更深的意境:是李白的“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是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陈亮的“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也是文征明的“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老杨说,500里这个项目就跟带自己的孩子一样,一天天看着他长大,小心翼翼地和周围相处着:

既怕负了人,又怕负了滇池。

所以桂语东方得花更多的心血去“富养”,既是延续,也是重新出发。

陈从周曾提过造园之关键在于八个字:立意在先,有法无式。但最重要的是,行事要坚定。

老杨也说,坚定很重要,为长期主义买单,总是不会错的。

★老杨为化名

部分资料参考来源:《林雪萍|我在越南看中国企业大出海》

云财财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转载请微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