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6年11月14日夜,宋太祖赵匡胤突然暴病离世,第二天他的弟弟赵光义登基称帝,成为宋太宗。这件事出人意料,令人费解。赵匡胤为什么要将皇位禅让给弟弟,而非自己的亲生儿子?难道是为遵守母亲遗言?还是有什么更深一层的隐情?这个谜团笼罩了150年,直到南宋宋高宗赵构继位时,他据梦境启示终于揭开了这个惊天动地的秘密。那究竟是何种缘由,让赵匡胤做出如此决定?我们一起从那夜烛影斧声之际说起。

一、母后遗言引起的矛盾

公元961年春,赵匡胤的生母杜太后病重临终,临终前她拉着赵匡胤的手,郑重嘱咐道:"柴氏因为让年幼的儿子继承皇位,最终失去了江山社稷。你和光义都是我所生,一定要将皇位传给你的弟弟光义。等光义去世后,再由他把皇位禅让给你的儿子,切不可重蹈前朝的覆辙。"

杜太后说完这番话,眼见赵匡胤依旧面露难色,遂将赵普唤入内室,当着众人的面,让赵普将她的遗言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来,分作两份。一份赵匡胤亲自签字画押收藏,另一份则交由赵光义保管,以昭示她的诚意。直到把这件事安排停当,杜太后这才放心地长长吐了一口气,闭上了双眼。

杜太后的临终遗言,无疑给了赵匡胤当头一棒。作为开国功臣,赵匡胤自视甚高,哪里愿意将皇位易主于人?可母亲遗言是子女必须遵从的,违背则是大不孝了。于是赵匡胤只得勉为其难地应允下来,但心中埋下了祖祖难释的结。

此后,赵光义的确获得了晋王的爵位,在开封担任了府尹,可见赵匡胤也在有意培养接班人。但赵匡胤从未将真心传位给弟弟,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他暗自寄希望于早些离世,届时再另作打算,将皇位禅让给自己的亲生儿子。

然而,老天爷似乎并不等着他。公元976年这一年,赵匡胤年纪尚可,竟然暴病而终,年仅50岁。在临终前夕,赵光义得到召见,两人究竟发生了何事,种种预示已昭然若揭。

二、赵匡胤被毒死的疑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76年11月14日黄昏,赵匡胤在经历了一天的政务劳顿后,突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遂命人去请赵光义前来商议。不久,赵光义便快马加鞭赶到了皇宫。

当时天色已暗,赵匡胤让太监们在书房内燃起了芷烛,备下美酒佳肴,亲自相迎赵光义。二人首先闲聊了一阵,渐渐谈及国事,气氛愈发凝重。就在这时,话题突然转向了母后杜太后的遗嘱,赵光义不由分说,直接要求赵匡胤履行当年的承诺,将皇位传予他。

赵匡胤闻言大怒,铁掌一拍案几,破口大骂赵光义胆大包天,竟敢如此蛮横无理。随即便是手杖挥舞连连,砸得地板隆隆作响,口中不住痛骂"好为之,好为之"。赵光义见状,也不再多言,默默起身离开了书房,踏着皑皑白雪,独自一人回到了晋王府中。

赵匡胤怒气未消,浑身酒气熏天,太监宫女们只得搀扶着他回到寝宫,将他安顿在龙床之上。当时已是午夜时分,不多时,赵匡胤便打起了恐怖的鼾声。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一觉之中,赵匡胤的气数竟然尽了。

次日清晨四点许,寝宫内突然传来宋皇后的惊慌失措的叫喊声:"皇上驾崩了,皇上驾崩了!"太监宫女们听闻赶忙开门而入,只见赵匡胤已然昏迷不醒,唇色发青,面无人色。众人大惊失色,急忙请来太医诊脉,太医一番仔细把脉后,只能无奈地宣告赵匡胤确已驾崩。

赵匡胤的突然离世无疑是一记惊雷,宋皇后意识到这关乎到皇位继承的大事,遂急命大太监王继恩出宫,将义子赵德芳唤入宫中。然而王继恩深知这关乎到生死存亡的大事,如若擅自作主唤赵德芳入宫,只怕会遭到晋王赵光义的严惩。毕竟朝政军权尽在赵光义一人手中,不得已之下,王继恩只得先奔晋王府通报此事。

当王继恩赶到晋王府时,只见赵光义并未就寝,一旁坐着一名太医,正是程德玄。王继恩将皇上驾崩的消息禀报给赵光义,并暗示他速速入宫主持大局。赵光义听后并未立即回应,而是神情复杂地看向程德玄,似乎在等待他的反应。程德玄则心领神会,连连催促赵光义"快去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三、赵光义登基的内幕阴谋

赵匡胤驾崩后,赵光义迅速行动,一切都按照他预先筹谋的计划进行。翌日清晨,他随王继恩等人一同进入宫中,主持了丧事的一应安排。随后他借口"奉母后遗嘱"之名,在御史台和权臣们的拥护下,很快便被迫登基为帝,是为宋太宗。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看似合情合理,实则背后暗藏阴谋诡计。

赵光义登基一事,其始作俑者便是那位程德玄太医。程德玄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心狠手辣,早年便是赵光义的心腹亲信。前些年,为了巩固赵光义在幕后的实权,程德玄不惜毒杀了不少与赵光义有嫌隙的权臣。如今赵匡胤突然暴卒,程德玄当然是介入其中,未可询问。

更有外臣怀疑,当夜赵光义在与赵匡胤的密谈中,很有可能在赵匡胤的酒中下了毒。当时酒醉如泥的赵匡胤显然防范不及,加之程德玄在幕后监视,所以不会有任何差错。而在次日凌晨,赵匡胤中毒发作之时,程德玄也在场,方便了他继续下手,以确保万无一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不过,让人费解的是,赵光义为何要下如此黑手?虽然他向来渴望登基,但只要等赵匡胤去世,皇位自然就能归于他了。况且就在几天前,赵匡胤更是意味深长地对赵光义说过:"朕走后,让你坐上这个位子便是了。"无疑这是赵匡胤平生最大的遗憾,想将皇位留给亲儿子,但不得不应了母后杜太后的遗愿。

正是基于这一点,赵光义才产生了杀机。他深知自己登基后,赵德芳等赵匡胤嫡系子嗣必将与自己针锋相对,大有夺回皇位之心。因此他必须先下手为强,把这些潜在威胁除去。果不其然,赵光义登基后不久,赵匡胤长子赵德昭、儿子赵德芳先后离奇身亡,可见他的计划已然得逞。

至于程德玄为何要效力于赵光义?据内廷太监们所言,程德玄乃赵光义从军时的旧部,两人私交甚笃。而赵光义当年建立过许多骁勇功绩,自有备受追捧之理。因此只要赵光义一旦成为皇帝,程德玄自然就能宠命显贵,过上好日子了。这也是他不惜铤而走险的缘由所在。

四、宋高宗赵构揭示真相

赵光义登基后,历经20余年执政期间,宋朝的国力确实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和发展。但关于赵匡胤死因的种种疑云,当时并未曾彻底澄清。事实上,后世也只能靠猜测推断,真相已无从查证。

直到150年后的绍兴三十四年(1164年),赵构继位成为宋高宗。赵构即位时,传闻在一夜梦中,先祖赵匡胤竟亲自现身,责问他为何将所托不及。原来赵匡胤临终前,早有将皇位禅让给自己嫡系子孙的遗愿。但因杜太后的遗言以及赵光义的阴谋策划,这个遗愿始终无法实现。

梦中的赵匡胤更是直斥赵光义的行为极为荒唐,乃是兄弟反目、亲疏不分之大逆罪。赵匡胤义正词严,语重心长地说:"朕被迫听从杜太后遗言,只得将皇位传予赵光义。但我生前的心意,其实是想让你们兄弟共治天下、保家卫国。可赵光义居心叵测,早有祸国殃民的野心,竟然不择手段地夺权霸权。"

梦醒之后,赵构彻夜难眠,回想起这个惊心动魄的梦境,竟油然而生一种莫大的使命感。第二日,他遂下诏重新选定皇储,将赵匡胤嫡系的伏阎大王赵眘拥立为皇太子,接替自己的儿子赵恒。此番举动无疑是为赎先祖遗愿,将宋朝延续下去。

更令人瞠目的是,继位后不久,赵构便悄然下令将程德玄太医的后人抄家问诘,追查其先世的勾当。结果发现程德玄后人完全供认不讳,竟然将程德玄涉嫌蓄意杀害赵匡胤、毒害太子赵德芳父子一事供了出来。难怪赵构在梦中听到先祖如此质问他。

那么,赵构初时是否已经知晓先祖被毒死一事?抑或他只是出于朝代延续考虑,不得已拥立赵眘为储君?至今无人能给出确切答复。但不可否认的是,赵构这个舍生取义的决定,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先祖被谋害的遗憾,也为赵匡胤昭雪了这个150年的冤案。

五、赵光义弑兄夺权的启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溯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我们不禁要问:赵光义为何要铤而走险,不惜弑兄夺权?难道仅仅是为了登基当皇帝吗?

细思恐迖,赵光义之所以孤注一掷,必有更深一层的原因。当年杜太后临终前托孤,将皇位传给赵光义,再由他禅让给嫡系子孙。但赵光义心中自有顾虑,深恐赵匡胤嫡系子嗣登基后,必将为报前耻而加以排斥。因此他不得不先发制人,除掉这些潜在的威胁。

另一方面,赵光义也深知自己续位合法性受到质疑。皇位禅让虽遵从了杜太后遗嘱,但本就是被逼无奈。朝中外臣们自然怀疑其中有阴谋诡计,更何况赵光义登基后连番有亲信被杀、子嗣遇难的怪事。所以赵光义上位之初,必然疑虑重重、提心吊胆。为了稳固王朝,先发制人除掉异己,顺理成章。

不过,赵光义的做法也确实给宋朝带来了百年太平。宋朝以文治天下,注重人文理学,社会经济也得到了空前发展。正是建基于此,宋朝才能长盛不衰,一统华夏江山。可见赵光义的所作所为,终究还是站在了国家利益的高度,尽可以为其开脱。

但无论如何,袭权之路从不平坦。即便是最后的赢家,也终将为自身的所作所为付出惨重的代价。或许赵光义很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他在登基后的第二年,不惜下狱囚禁程德玄,将这个党同伐异的亲信斩尽杀绝,可见他对权力之路早有预见。

赵光义的一生曲折离奇,堪称一部惊心动魄的权力传奇。他和赵匡胤的故事,不仅折射出皇室内斗的残酷无情,更将血腥暗杀、生死博弈演绎到了极致。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读到的不只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宋史遗闻,更是一面折射出人性光怪陆离、阴暗面的魔镜。